微云烟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章 我给四爷当公主55,[综穿]公主难当,微云烟波,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年妃嗔道:“二哥,你说什么呢,福惠还得靠着你呢!”
“娘娘,主子爷对您如何?”年羹尧坐下来喝了一口茶,终于忍不住问道。
年妃脸上露出了娇羞之色,一边伺候的宫女见年妃不说话,赶紧说道:“回舅爷的话,内务府已经在赶制礼服,等回头娘娘也是贵主子了!”
年羹尧在西北那边,对于京城的消息并不灵通,因此还真是头一次听说这个消息,又听那宫女说,如今主子爷因为要给先帝爷守孝,从不在内宫留宿,但是,到年妃这边的次数是最多的,对福惠阿哥也非常疼爱,连同先帝爷曾经赏赐给主子爷的一串佛珠都给了福惠阿哥。
年羹尧越听眼睛越亮,四爷如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大概是因为先帝那会儿的诸子夺嫡的缘故,并不急着立储,所以,福惠阿哥虽然年纪小,却也极有希望,毕竟,四爷怎么着再活个二十年不成问题,到时候,福惠阿哥也就长大成材了,再有他这个舅舅在外为福惠阿哥张罗,这夺嫡之事虽说不至于十拿九稳,但是,也有四五成的希望。年羹尧打仗就喜好行险,为了这事还跟岳钟琪乃至十四爷顶过,当然,他成功了,所以,他如今就是三等公。他打仗的时候有三成把握就敢上,何况如今有四五成的希望,所以,自然是干了!
年羹尧这般信心勃勃,年妃自然是信得过年羹尧的,毕竟,如今自己趁着年轻还能让四爷独宠,但是再过十年可就不同了,看李氏就知道,李氏当年也是独宠,如今呢,四爷虽说顾念旧情,还会过去看一看,但是她的绿头牌可是早就停掉了。所以,以后她们母子在宫中如何,就得看娘家是否得力了!
年羹尧这边跟年氏虽说没提夺嫡之事,但是彼此早就心照不宣,而李氏这会儿还在打趣风瑜:“你家景恒可算是回来了,这下雅利奇你也该放心了!”
风瑜也没什么害羞的意思,笑嘻嘻地说道:“英济至今都还没见过他阿玛呢,我能不着急嘛!”
李氏叹道:“男人嘛,心里头总是惦记着功业,儿女情长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就是点缀!以前景恒不过就是一等公家的嫡次孙,你是和硕格格的时候还勉强相配,如今他自个靠着军功封了伯,以后跟别的额驸站在一块,也更有底气!说起来,你府里的嬷嬷有没有跟你说什么有的没的?”
风瑜轻笑了一声,说道:“她们倒是想,但是我就在京城,随随便便就能拿捏她们的家人,惹急了我,弄个不敬的罪名,她们一家子都可以去辛者库团圆了!我看宫里那几位妹妹就是胆子小了点,她们是主子,那些嬷嬷算什么东西,就算是去了蒙古,是她们能指挥得动那些侍卫,还是那些嬷嬷能,谁要是敢多做多舌,到时候报个水土不服,将她们送回来就是,朝廷总不会还追着再送几个嬷嬷过去!”
李氏听了,顿时若有所思,觉得回头四爷来的时候,可以跟四爷吹个枕头风,好好将公主府上这些将自己当太主子的嬷嬷整治一番,也算是她的一片心意了!
紫禁城那边,皇后却在怄气,这等宴请功臣的大事,她这个皇后却被撇在脑后,简直是明晃晃告诉别人,自己这个皇后根本什么主都做不了。
四爷是真没想到皇后还在宫里,他如今的重心都在圆明园,对于紫禁城的情况,根本很少理会,皇后在四爷这边存在感一向不足,别人问起来,那就是皇后要主持宫中大局,四爷已经想好了,以后年节也可以放在圆明园办,得宠的臣子可以带着诰命来圆明园,不得宠的就去紫禁城,几次之后,大家就知道该向谁靠拢了!
这场宴会办得的确是热热闹闹,弘晖身体不好,只能以水代酒,几个儿子还有侄子代替四爷在宴会上执壶敬酒,四爷跟一帮功臣互相吹捧了一番,最后可以说是宾主尽欢。
如今准噶尔败亡,不光是西an,连同青海、天山都已经被朝廷收复,四爷已经打算在青海天山那边驻军屯田,防止准噶尔余部死灰复燃,另外也是断绝那些蒙古王公的野心,毕竟,从那边出兵草原,可要容易多了。四爷思来想去,可以对蒙古那边示威,他不打算去蒙古,那太花钱了,刚刚支出了一大笔的赏钱,国库是真没多少钱可以挥霍,四爷跟先帝不同,先帝要面子,四爷虽说也要面子,但是对他来说,里子更重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蒙古王公进京朝贡就是个不错的选择,顺便也让那些抚蒙的公主也能回京省亲。
先帝到了晚年顾虑太多,所以即便是多个公主格格在草原上香消玉殒,先帝也没有追究的意思,但是四爷觉得,如今也该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了,挟大胜余威,找几个借口,罢免几个台吉,换几个世子,对于那些蒙古部族来说,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毕竟,说白了,肉还是烂在锅里,换来换去,还是他们的人,当然,换上来的就需要是那种亲近大清的,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恢复蒙古,恢复什么黄金家族的荣光,开玩笑,成吉思汗都死了多少年了,草原上真正追究起来,许多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便是中原,也有许多人有蒙古人的血统呢,难道他们都能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以前大清还没入关的时候,跟蒙古结盟一方面是需要蒙古的好马还有英勇的战士,如今嘛,蒙古最好继续老老实实给朝廷牧马放羊,而不是整天想着给朝廷添乱!
四爷第二天大朝会的时候,直接在朝堂上宣布了他的旨意,朝堂上诸多大臣对此倒是不以为意,比起千里迢迢跑到蒙古草原上跟那些蒙古王公会盟,其实还是让这些蒙古王公进京比较方便,也让他们有机会去拜祭一下先帝,毕竟先帝一直以来,对于蒙古各部都是极为优容的。因此,朝臣一个个山呼圣明,至于那些家里有格格抚蒙的宗室,一个个却是悲喜交集了,有的人家,嫁出去的格格早就因为各种原因过世了,还有的虽然活着,但是日子也未必好过。真要说起来,这么多年来,嫁出去混得很好的竟是老三的姐姐,先帝亲封的固伦荣宪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嫁的是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衮,她嫁到巴林部之后,就拢住了□□衮的心,掌握了巴林部的一半权力,别的不说,她动用巴林部的人力物力给康熙在草原上兴建了一座行宫,而这都没有引起巴林部上至王公下至牧民的反弹,如此就可以知道荣宪公主在巴林部的威望和地位,她才是一帮抚蒙公主应该学习的对象。当然,前提是应该碰到对的人才行。□□衮之前也参加了讨伐准噶尔的战争,给巴林部也捞到了不少好处,别的不说,准噶尔那些牛羊,朝廷想要运回来并不是小数目,因此一部分用来赏赐参战的蒙古王公,□□衮对大清忠心耿耿,自然分配到的战利品比较优厚。
饶是固伦荣宪公主在草原上过得不错,但是不管是荣太妃还是诚亲王,对于她都是颇为惦记的,蒙古那里比得上京城,那边虽说是漠南,相对富庶一些,但论起物质条件,肯定是京城更强。而且,荣太妃如今年纪也不小了,荣宪公主若是不能趁着这次机会回京省亲,说不定等有机会回来的时候,都见不到亲生额娘的最后一面。
虽说这个旨意对于宗室来说,算是小恩小惠,但是即便是被圈禁起来的大阿哥,对四爷也难免生出了感激之心,他两个女儿抚蒙,长女早逝,三女嫁出去这么多年也没消息,如今总算有机会回来,大阿哥想到这里,恨不得去圆明园给四爷磕一个。
如今的宗室早就不是从前敢跟皇太极多尔衮亮刀子的宗室了,他们这些年早就被先帝搞得心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如今能老老实实地继续安享富贵,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算是运气不错了,先帝一直追求一个仁厚的名头,但是该下狠手的时候,从来没手软过。从圈禁鳌拜开始,到平定三藩,再到三征噶尔丹,总之,这期间,一大堆的宗室获罪甚至是躺枪,等到掺和到夺嫡之争之后,就更倒霉了。大家都觉得胤礽跟先帝太像,毕竟是先帝一手培养出来的,回头对宗室肯定也各种打压,所以他们几乎是一股脑儿支持起了允禩,然后等到康熙清算的时候,朝中的大臣倒是还好,他们这些本来就没什么实权的宗室算是倒了血霉,光是被削爵的就超过了两掌之数。康熙给扇了一巴掌狠的,四爷如今都没给甜枣,给的就是颗糖豆,顿时许多宗室居然都感恩戴德起来了。
四爷如今也意识到,不管是对臣子还是对宗室,甚至是对百姓也是一样,鞭策不能少,但是隔三差五给点小甜头,也就足够让他们知道皇恩浩荡了!这般一想,想到自己当年因为康熙的几句好话,几个笑脸而兴奋得几夜睡不好,都觉得有些丢脸起来。原来作为臣子皇子,和作为皇帝主子,根本就是两个概念,他算是彻底尝到皇权的甜美了。
但是相应的,四爷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危险,别的不说,原来自己的几个儿子就是寻常皇孙,甚至在皇孙里头根本不起眼,如今一下子变成了皇子阿哥,难免有人簇拥到了他们身边,当年废太子难道是一开始就跟先帝离心离德的吗?还不是因为下头人的挑唆,废太子已经不仅仅是太子,而是代表了许多人的利益,必然要与皇权产生冲突,所以,在许多人开始筹谋着让四爷立太子的时候,四爷直接将这事给否决了。他就在朝堂上表示,因着先帝年间夺嫡的教训,所以,他不打算下明旨立太子,他会将立太子的诏书藏在大殿之中,等到自己百年之后,群臣自可取出诏书,令新君登基。这顿时就让一群人抓瞎起来,麻蛋,这是什么骚操作,你把诏书先写好了收起来,到时候变不变都看你怎么想的,这让我们这些做臣子,做奴才的该怎么站队呢?
朝会之后,十三被留了下来,见四爷一副喜滋滋的模样,十三只觉有些头大,这秘密立储听起来的确不错,但是,这里面也还有许多问题。比如说,若是有人知道诏书藏在哪里,然后想办法篡改怎么办,毕竟,皇上你又不能三天两头地将诏书拿下来确认到底是不是原本。万一你一个没注意,就被人将诏书给改了,等到你驾崩了,回头继位的新君是个不靠谱的,那不是拿大清的将来开玩笑吗?
四爷当然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他准备先放上一个空白的诏书,等到他心里有了主意,自然会确定下来,并且会将诏书藏在密匣里头,将钥匙分别交给宗室、内阁等重臣保管,除非这几个沆瀣一气,否则的话,谁能改得了诏书!
见四爷一副信心满满的模样,十三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四爷只要下定了决心,那你肯定是阻止不了他的,因此,十三只得将这事暂时放下,跟四爷说起了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事情。纳粮还好说,总不能叫这些官绅跟平头百姓一样去服劳役,当然,他们也可以掏钱,缴纳了足够的钱财之后,朝廷拿着这个钱,雇佣百姓服役,至于那些没太多钱,又不想服役的,别以为没这种人,本朝扩大的科举的规模,比起前明的时候,别的不说,童生、秀才的数量绝对是膨胀了许多的。
前明那会儿,对士子很是优容,秀才真不能说是穷,毕竟,他们也是有一些特权的,像是在一些地方,几个秀才摆个破靴阵都能将地方官搞得灰头土脸。但是任何群体,数量一多,也就不值钱了,本朝童生秀才就没那么多优待了,所以,他们若是没有合适的营生,就是真穷,偏偏这年头的读书人,可不比汉唐,说不过还能拔剑物理说服一把,他们多半手无缚鸡之力,让他们去服劳役,那真的是逼他们去死了,难免会对朝廷生出怨言来。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是这些人是掌握了舆论权的,一直以来皇权不下乡,像是乡间村镇主要还是自治,可能官府一年到头判不了几个死刑,但是民间因为宗族私刑还有各种什么争水争地的矛盾搞出来的死亡人数,却从来不是什么少数。像是秀才童声,放在县城之类的地方不值钱,放到乡间,那就很有话语权了,他们要是天天说朝廷的坏话,一口一个昏君,一个一个□□,要是再遇上什么天灾**,民间就会生出乱子来。
因此,对于这些人应该服什么役,就得仔细斟酌了。四爷对此有些头疼,他是真没想过,这些寻常的秀才童生能干什么。戴铎作为他的幕僚,原本也是个落第秀才,但是他即便性子偶尔有些狂妄自大,但是的确是个能人,在四爷心里,这位跟朱棣身边那位道衍和尚其实有些相似之处,但是,寻常的秀才童生可没这样的本事,真让他们去衙门做幕僚,只怕还不知道要折腾出什么笑话来呢!不过想到这里,四爷忽然琢磨起来,幕僚不行,衙门总需要一些文书方面的人,以前这些靠的都是小吏,如今,倒是可以让地方上的秀才童生轮流去干这些事情,也能减少不少开支。
四爷这么一说,十三顿时就觉得这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反正也不是真让这些秀才童生去做刀笔吏,反正就是帮着整理抄写文书这种事情,每年做个十天八天的,也不耽误事情,当下也很是干脆地恭维起来:“皇上圣明,奴才却是万万想不到这些的!”
四爷笑道:“十三弟过谦了,朕也就是灵光一闪而已,朕以后依仗十三弟的地方多着呢!”
四爷对十三有多好,对另外几个兄弟就有多冷漠,允禩心里暗搓搓地打着坏主意,毕竟,他这个人放在后世,大概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场精英,毕竟,他从不放弃,总能够从各种不可能中看到机会,如今就等着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将他的想法付诸实施。
而允禟如今可没这般心气,他在府里已经是真的待不住了,再这么下去,允禟觉得自己要废了,他琢磨了一下,自己干脆就不要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