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22章回军,北雄,河边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出则镇边陲,入则执卿相。年逾五八旬,豪杰不足夸。

李靖的字写的很好,银钩铁画,瘦骨嶙峋,力透纸背。

只是此时的书家们承的是魏晋笔锋,字体也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楷,隶为主,行,草为辅。

晋时的书法大家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所以唐初的人物,多承其技,笔法俊秀温婉,气度以简约冲和为要。

这里面的学问很大,王羲之生在东晋,当时的社会风气是继汉魏之遗风,开后世之先河的时间点。

汉魏之时,道家的影响力依旧强大,加上官场黑暗腐朽,所以大家有遁脱尘世,隐逸山林的思想。

儒家那时也在发展壮大之中,于是中庸之道同样大行于世。

王羲之父子并称二王,秉承的哲学体系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儒道两家糅杂在一起,付诸于笔端,便也就此展现给了世人。

唐初的书法大家,如著作郎虞世南,就是二王的忠诚信徒,笔迹方正含蓄,却又流露出许多的隽永飘逸,为世人所称道。

而欧阳询独精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不过只要仔细品味,其中同样有着二王的影子。

到了他们这种境界,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已经脱离了书法本身之范畴,而是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所以才有字如其人的说法。

至于那些连笔都握不稳,写字只算成型的人来说,也就不用指望什么看字识人了,嗯,倒是能知道大字的主人不学无术。

字迹如此拙劣,你还指望他能在学识上有何造诣不成?

换句话说,书法是脸面,学识是内里,面子没了,里子估计也是破烂不堪,就当世的风气而言,这基本上是个真理,无人能够逃脱。

比如说李破,大字现在写的有了些模样,可却远远谈不上有多好,那他的学识也就可想而知,这就是个事实,李破自己也反驳不得。

毕竟学识和才能到底是不一样的……

…………

李靖的笔迹已至可圈可点之境,只是锋芒太露,如果让方家来点评的话,这字就不符合当世的主流审美,要得个差评。

其实主要是以现在李靖的身份来说,不懂得内敛之道,那就是落了下乘。

而这也很能说明问题,李靖刚刚征倭回军,杀伐果断,耳边金戈之音铮铮作响,心气也是正高的时候,于是笔锋之下便有峥嵘之意。

实际上,李靖本人也是心有未甘,只是他的为人处世上,已经比年轻的时候收敛许多了。

…………

船舱之中,李靖稳稳端坐,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多数都在海上渡过,早已适应了海上的生活。

李靖现在皮肤黝黑,比前年离开京师长安的时候也瘦了很多。

只是李靖不是凡人,年近六旬之人,以前头发,胡子都已花白,出来领兵征战一年多,须发反而黑了起来,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他自己暗自得意之余,也觉得自己过不了太平日子,手握兵权,马革裹尸才应该是他李靖的归宿。

不过现在他看着自己写下的五言绝句就有点郁闷,想想女婿写的诗词,李靖心塞无比。

最可恶的是,女婿之前写诗都是托词于他李靖,真是见鬼。

他本人不善诗词,所以勉强为之,写出来的东西自己瞅着都不伦不类。

李靖暗叹一声,默默的把纸团成一团,扔在一边。

…………

“禀告都督,再有半天,船队就到白江口了。”

唐军回军半岛,未沿原路返回,而是直奔白江口,这显然是在为之后跟高句丽的战争做准备。

唐军的海船都将在白江口聚集,在不久之后,从海上进入汉江,协助大军过江。

实际上在李靖还未回军的时候,也就是今年五六月份,一部分唐军已经渡江,在新罗人的指引之下,占领了整个汉江北岸。

高句丽人除了在北岸修了一座大佛之外,并未跟唐军在汉江北岸相据,而是纷纷退过浿水,把这些才从新罗手中抢回来不几年的土地,城池都留给了唐军。

杜伏威等人估计,这是高句丽人在辽东不断遭遇失败,而做出的保存实力的明智之举,可能还在等待大唐皇帝陛下的回信吧?

那么接下来,唐军的战术就更为简单了,在浿水北岸与高句丽人决战一场。

高句丽人不可能再退了,突厥人打到了鸭绿水北岸,浿水以南则有唐军虎视眈眈,毫无疑问,高句丽已至存亡一线之时。

…………

李靖推开舷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明星企业家

任江南

都市沉浮乔梁叶心仪

易克1

网游之沉默王者

颜赤

凌依然 易谨离

凌依然 易谨离

修真书生

春秋血

怒耸的硬条

牛笔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