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踏高枝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不能欺负左良玉,重振皇明从天启开始,鹤踏高枝折,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左良玉盯着袁崇焕看了一会儿,道,“小的还没立功,怎能领赏?”
袁崇焕道,“就算是我额外给你的赏,就算是……你杀牛杀得好罢。”
左良玉摇了摇头,道,“这样不清不楚的赏,小的怎么能领呢?倘或因小的杀牛杀得好就有额外的肉吃,那先前那些杀牛杀得比小的更好的又该怎么说呢?”
袁崇焕心想,没想到想讨好一个历史人物这么难,额外给肉吃都不要。
不过又仔细一想,《明史》里对左良玉的性格确实有“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这样的评价。
或许左良玉确实讲究公平,他待自己公平,待士卒更加公平,他觉得他要是多吃了一份肉,那就相当于其他士卒集体少吃了一份肉,这样他多吃的这一份就让他怎么也过意不去了。
于是袁崇焕改口道,“那不必额外赏,就我的那一份我不吃,给你吃,你多吃一点,吃好了就立功杀敌嘛。”
袁崇焕觉得他这样已经够诚心诚意的了,却不料左良玉眨了眨眼,说了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吃归吃,杀归杀,可是袁臬台,小的是不陪酒的。”
曹文诏抬起胳膊肘,暗中杵了杵左良玉。
袁崇焕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陪酒?什么陪酒?陪什么酒?”
左良玉低下头不答话,似乎比袁崇焕刚才进退两难的时候还要羞愧。
曹文诏道,“咳,您就别跟小的们绕弯子了,陪酒就是侍寝嘛,就是陪人睡觉,左良玉他就不愿干这个。”
袁崇焕顿时一个倒噎,“我没想让他干这个呐!”
袁崇焕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竟然有人敢觊觎左良玉?
虽说明末军中龙阳之风盛行,但是这左良玉怎么看也不像是受害者。
他一个又高又壮的山东大汉,今年都已经二十七岁了,又不是十二、三岁的少年,要是知道自己被一个男人瞧上了,不得把人给狠揍一顿?
袁崇焕想到这里,忽而心念一转,反问道,“我从前有让他陪过酒吗?”
曹文诏讪笑着不说话。
左良玉道,“那个侯恂御史,不是曾经就想把小的收作杂役吗?”
好了,这下子逻辑通了。
袁崇焕能在天启二年述职时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就是因为受到了侯恂的提拔,而历史上的左良玉能在崇祯四年突然飞黄腾达,也是因为侯恂的举荐。
侯恂不用说,人家祖孙三代都是东林党人,专门跟魏忠贤作对。
就在去年,魏忠贤想代替天启皇帝去南郊祀天大典,侯恂的父亲侯执蒲事先得知消息,在魏忠贤不曾矫诏宣布此事之前,就上了一道奏疏。
疏中说天坛常有“宫奴阉竖,连行结队,走马射弹,狂游嬉戏”,以为“刑余不宜近至尊,而况天神飨祀之地?请下所司论治”。
魏忠贤因而大怒,侯执蒲见机便辞官而归。
侯恂比他父亲还要刚正不阿,不但在“三大案”中又与阉党针锋相对,而且在东林党中的声誉也很不错,连赵南星、陈于廷这样的东林君子都很信任他。
于是天启四年阉党大攻东林党之时,侯恂毫无意外地离职回乡了。
历史上侯恂再被起复是阉党倒台之后的崇祯元年,不过两年就被擢拔为兵部右侍郎,崇祯三年出驻昌平,那个时候开始提拔的左良玉。
也就是在同一年,袁崇焕已经被千刀万剐了,所以肯定不是袁崇焕向侯恂引荐的左良玉,虽然侯恂是他二人的共同好友。
至于左良玉跟侯恂具体是怎么认识的,以及为什么侯恂要格外提拔毫无背景的孤儿左良玉,这段历史在官方记载里一直是省略的。
唯一的蛛丝马迹,是在侯恂的儿子侯方域的私人文集中。
侯方域是曾经给左良玉作传的,在侯方域的记载里,是左良玉主动找上他父亲侯恂的。
起因是宁远兵变,袁崇焕代表朝廷罢免了一批辽东军官,左良玉就在其中。
左良玉被罢官之后,无以谋生,只能跟人合伙抢劫,有一次不幸抢到运往锦州的军装,论法当斩,还好他的同犯讲义气,便替他承担了罪责。
之后左良玉走投无路,只能投奔当时正在昌平驻守的侯恂,侯恂十分赏识他,不久就将左良玉提拔成了副将。
到了这里,似乎只是寻常的“千里马受伯乐赏识”的老套桥段。
关键就在于侯方域给左良玉作的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司徒公尝役使之,命以行酒”。
主要就是“命以行酒”这四个字,还有这四个字旁的一句夹注,“宁南出身如此”。
侯方域是活到了顺治十一年的,他写书作传,必然十分含蓄。
何况左良玉在南明也倾向东林党人,即使他的父亲侯恂与左良玉有特殊关系,侯方域也不会直愣愣地、毫无保留地写出来。
但是不写却又是不可能的。
毕竟文人就这么点儿恶趣味,大明已经亡了,侯方域还惦记着他爸爸曾经睡过南明的宁南侯,孔尚任给《桃花扇》派角色,左良玉从现实里的山东大汉变成了戏文里的小生。
那么“行酒”这两个字的内涵就清楚了,明末军中常有面目姣好的兵卒陪酒侍寝的现象,徐敷奏当小唱要“行酒”,左良玉当年在军中也会遭遇“行酒”。
侯恂之所以提拔左良玉,就是左良玉到了昌平之后,愿意跟侯恂“行酒”了。
侯恂在崇祯三年本质上属于是趁人之危,侯方域在他给左良玉作的私人传记里拼命给他父亲脸上贴金,也改变不了侯恂这种行为的变相强迫性。
那么左良玉现在的反应就说得通了,左良玉跟侯恂肯定早在崇祯三年之前就认识了。
有多早呢,应该就是早到袁崇焕被侯恂推荐到了辽东前线的时候。
东林党人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着关心着就关心到一个无父无母的关宁小兵左良玉身上去了。
左良玉吃亏就吃亏在他不认字,话语权先一步就给侯方域抢去了。
这件事在侯恂父子眼里是国仇家恨、爱恨交织,在左良玉眼里恐怕就是“MeToo”运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