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加官进爵,大赦天下
迷糊又无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五章 加官进爵,大赦天下,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迷糊又无奈,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守中问起冯一博的同时,心中不由自主的,也想到自己的初心。
他的心中偶像,就是范仲淹。
他的初心自然是想为国为民做点实事。
也就是说,李守中的心中,本就有点改革之意。
可严格来说,他想要的可能又不是改革。
至少不是冯一博印象中,那种彻底的改革。
或许,应该叫改良才更为贴切。
对于冯一博几人搞出的新学,李守中一直不置可否。
他知道自己徒弟的心性,不然对这样极端的做法,李守中肯定持否定意见。
但冯一博做事,向来又极有章法。
这样极端的学说之中,可能隐藏着其他原因。
后来就发现,这门新学虽然争议不小,但却传播的极快。
李守中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可即使如此,他也并不认可这种做法。
子曾经曰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在他看来,冯一博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虽然成效显着,但必然不能持久。
李守中之所以没反对,也只是不介意冯一博受些小挫罢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
都中国子监祭酒蒋奉文,原本反应最为强烈。
可最后却不了了之,对此事的态度变成了默许。
这让李守中想象中的小挫,一直也没能到来。
甚至,现在随着这新学的传播,“君子之风”也被带到了大魏各处。
虽然带起这股风潮的,不是士子。
反而是各地不学无术的纨绔。
但不得不说,满口仁义道德的纨绔,战斗力竟然空前强大。
一众士子不仅在口头上占不到便宜,在手头上更是被压得死死的。
关键是,他们还不占“礼”。
这让李守中想到冯一博初到都中,在贾府的持礼而辩。
似乎这个徒弟很擅长这套。
可此前李守中还有心培养冯一博,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到时候师徒俩前赴后继,一起努力改良大魏。
现在看来,这个徒弟当初以初心相激,用的就是同样的法子。
感情上已经不比儿子差,可却不能做他理念上的接班人。
而冯一博的理解,却有所不同。
他觉得李守中这是将他当做亲子一般,才会这么说。
在他看来,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
别人家的孩子,一定不介意给予鼓励。
年轻人嘛!就是要有冲劲儿!
不要有点挫折就轻言放弃,多去尝试尝试最好。
而自己家的孩子……平安就好。
但凡有一点危险,就会说一句“放着我来”。
现在的恩师和他的关系,不知不觉更近一步。
显然也带着这样的情绪。
这是对他不再放养,而是生出了强烈的护犊意识。
一时间,冯一博心念百转。
“恩师放心好了,您知道我不是鲁莽之人,做事必然会做好筹划。”
本来,他其实对这事也没那么上心。
但谁让他现在真的有点想做曹贼呢?
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
冯一博就挟天子他妈以令天下。
起码宣治帝长大之前,他可以过一过太上皇的瘾。
不坐龙椅,但可以在幕后遥控朝局。
所以,曹贼是“魏太祖”。
他现在也算半个“新一代大魏太祖”。
之所以是半个,当然是因为宣治帝还没认祖归宗。
李守中闻言,依旧摇头道:
“此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冯一博有些哭笑不得,只能道:
“虽然改革之事很难,但想保证自身不难。”
李守中眉头一挑,有些不满的道:
“不管怎么说,以后若有想法,可以先让我看看再说。”
感情归感情,理念归理念。
况且,改革失败的下场,他可不想让弟子品尝。
冯一博闻言,明白知一时半会无法扭转恩师的想法。
他只能无奈的点点头,苦笑着应道:
“好吧。”
不久之后,就是新皇登基的第一次朝会。
这是同样是太后垂帘听政的第一次朝会。
此时的太极殿中,龙椅旁摆着一道珠帘。
元春就在后面新摆放的软椅上。
宣治帝也不在龙椅上,而在她的怀里。
百官之中,不少人还有些不习惯。
好歹完成了礼仪,侍班官员就上前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初登大宝,肇受元命,夙夜兢兢,不遑假寝……”
这话一听就是翰林院那边写的。
夙夜兢兢,不遑假寝?
宣治帝上次在朝堂上都睡着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长串代皇帝忧国忧民之后,就开始宣读人事调动。
“文渊阁学士陈勤之,老成谋国,大魏柱石,加太师。”
“东阁学士李守中,燃薪达旦,破卷通经,加太傅。”
“华盖殿学士赵舜君,安国富民,济世经邦,加光禄大夫。”
“武英殿学士贾化,善甲厉兵,文韬武略,加荣禄大夫。”
上一次重组内阁的时候,四学士已经重新分配。
不过,这一次除了加虚衔,还顺便将四人的权责点明。
陈勤之身为首辅,负责掌控全局自然不用多说。
而李守中从礼部出来,照例负责文事。
赵舜君虽从荣禄大夫升到光禄大夫,但职权没有什么变化。
依旧负责财政大权。
而贾雨村做过兵部尚书,自然顾问兵事为主。
内阁的设立,就是皇帝的顾问部门。
所以这些权责,其实都是他们为皇帝提出建议的方向。
只是现在皇帝还不能亲政,他们就从建议暂时转为各担一块了。
这其中的权力差异,天差地别。
当然,想要直接掌权还是不行。
毕竟还有元春这个太后垂帘听政,需要代皇帝进行最终首肯。
所以,元春此时才算是这个程序的权力终端。
所以,只要冯一博愿意。
就能通过元春,拒绝那些他认为不合理的“顾问建议”。
挟天子他妈以令天下,可不是玩笑。
这边才宣布完内阁四人,就听侍班官员继续道:
“楚国侯冯渊,允武允文,其武有不世之功,文有辅国之才,今武以国侯待之,文当加少师左朕。”
这样的夸赞让百官都是一脸迷惑。
怎么听着比太师、太傅还厉害几分的感觉?
冯一博也是一脸懵逼。
这事元春可真没和他商议啊!
正所谓:位列三孤升极品,名加大国启新疆。
他上次刚晋了爵位,成为楚国侯。
楚国这个国号可不是杂号,绝对算得上名加大国了,
如今又位列三孤,加了少师衔。
可以说,看遍整个大魏朝堂,也都绝对算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一时间,他有些哭笑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