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贾政考校,冯渊点评
迷糊又无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五章 贾政考校,冯渊点评,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迷糊又无奈,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果说,很多人是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里。
那宝玉就是活在他大哥贾珠的阴影里。
贾珠十四岁进学,本来大有可为。
可惜没到二十岁,人就没了。
每每想起,贾政都扼腕叹息。
顺便还要揍宝玉一顿。
“唉!不提你珠大哥了。”
提起贾珠,贾政又有些低落,摆了摆手,道
“兰儿常说,一博你对他极为关照,每每出门还给他带了玩意。”
“亲家公也时常教导他,倒是我这个祖父,很少顾及到他。”
说到此处,贾政面带愧色,口中叹道
“惭愧,惭愧啊!”
冯一博自然不能让话掉在地上,闻言连忙道
“叔父殚精竭虑,一心为国,自是有顾及不到之处。”
“再说,我也是应该的,更谈不上什么关照。”
说到这里,他抬手摸了摸贾兰的头,道
“兰儿是恩师的外孙,贾冯两家也不是外人,我这个做叔父的,自然也要想着些小的。”
贾政微笑着点头,又顺着话茬问道
“那这两个大的又如何?”
冯一博看向两人,先对宝玉笑了笑,道
“宝兄弟博闻强识,跌宕风流,非我在叔父面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也未可量。”
宝玉听到夸奖,当即喜滋滋的道谢
“冯大哥谬赞,宝玉愧不敢当。”
贾政闻言,却是微微一怔。
只觉这话听着十分耳熟。
随即想到什么,失笑道
“听说近日,这孽畜常去北静王府走动,想是在那里接触的雅致人物,才跟着有些长进。”
原来这话北静王也曾说过,现在冯渊又说。
这两人对贾政来说,都是他欣赏的人物。
所以在他看来,就有了几分真心。
因此,贾政也难得没有喝骂宝玉。
还对宝玉报以微笑。
宝玉虽然被他笑得发毛,但也跟着扯了扯嘴角。
挤出个笑容回应。
冯一博见贾政一脸笑意,又看向最后一个,道
“相对宝兄弟,我反觉环兄弟进步空间更大一些。”
贾环本来见冯一博挨个夸奖,以为也会给他留些面子。
没想到,冯一博这话却是拐弯骂人。
顿了顿,他还补充道
“只是好像少了些心气儿。”
贾环在贾政面前,本就唯唯诺诺。
听了这话,更是眼神躲闪。
好像做了亏心事一般。
好在,冯一博的话还没说完。
只听他又接着鼓励道
“需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朱子的《不自弃文》,环兄弟回去可以多读几遍,希望能助你立志。”
贾环闻言,依旧眼神闪烁,但还是回道
“多谢冯大哥教诲,我一定多读!”
贾政一听,以为冯一博在暗指贾环是个废物。
他的面上当即有些挂不住,喝骂道
“你这孽障,若再不好好读书我就打断你……”
“叔父且慢!”
冯一博见贾政第一次开骂,连忙阻止,又道
“其实环兄弟并非有意,我观他对《大学》、《中庸》并不陌生,只是叔父一问,他就没了自信。”
说着,他看向一旁贾环,
发现他瞪大眼睛,长大嘴巴,正看着自己。
冯一博心中更是笃定,笑着继续道
“所以我才说让他多读几遍《不自弃文》,先立志气,才会多些自信。”
《不自弃文》是《朱子庭训》的一篇。
大意就是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话。
冯一博推荐贾环以此立志,正是看出他缺少自信。
贾政闻言一愣,随即看向贾环,问道
“可是如此?”
见冯一博只看他几眼,竟然就知道他会不会背书!
贾环激动的看向冯一博,心中已经惊为天人。
“回父亲的话,冯大哥目光如炬,其实《学》、《庸》两本,我早就背下了。”
听到贾政问话,贾环才回过神来,又道
“只是看到父亲,我就两股战战,说什么也记不起了。”
说到这里,见贾政露出怀疑之色,还补充道
“父亲若是不信,可以让人去家塾问先生,我是真的会背。”
“好了,算你用过功了!”
贾政谅他也不敢欺骗自己,便点点头,又叮嘱道
“按你冯大哥说的,将朱子的《不自弃文》抄写十遍。”
我不是让他读吗?
怎么变成抄写了,还十遍。
冯一博有些无语。
这怎么还当面曲解呢?
“是!”
虽然作业加倍,贾环还是兴奋不已。
只觉终于有人懂自己了。
想到这里,他又朝冯一博深深一礼,道
“多谢冯大哥!”
冯一博笑了笑,并没太当回事,
还随口又鼓励道
“环兄弟客气了,希望你能早日立志,至少也要找回自信。”
“嗯!”
贾环用力的点了点头,心中暗下决心。
一定要超过宝玉!
“去吧,你们几个都下去吧。”
考校完毕,贾政就让三个小的退下。
等三人都没了踪影,贾政便笑吟吟的道
“一博此来,是不是需我帮忙?”
冯一博被问的一愣,眨眨眼道
“此次过来,确实有个不情之请。”
贾政闻言,似早有准备。
当即自信一笑,道
“可是需要我保举?”
此时距离铁网山打围,已经过去三个多月。
元春怀孕之事,太医已经确认。
在朝堂之中都不是什么秘密。
或者说不用太医,都已经能看出元春显怀。
现在和贾家有关系的,王子腾和贾雨村又登上如此高位。
贾家再次呈现鼎盛之势。
这些日子,荣国贾府每日车水马龙,拜访者交织不断。
任谁都以为荣国贾府现在鲜花着锦。
只是,唯有贾家人自己清楚。
荣国府早已有些入不敷出。
为了维持体面,王夫人在四月的时候,就亲自出马。
从薛家挪些不少银子使。
老亲之间挪用些银子也属正常,只是薛家当时正有所求,
趁机再提梅翰林家的事。
最后王夫人自是借到了。
当然,贾政也再次上书保举,同时也又给王子腾去了信。
其实就算没有借钱的事,贾政也要上书加写信的。
因为除了梅翰林,还有两人他要一起保举。
一位是工部的杨侍郎,一位是户部的李员外郎。
这三人,都有一个相同点。
曾是旧党中的一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