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苹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0章 夜思,大明风流,大苹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本来是张延龄一直认为正确的道路,自己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现如今一切初具规模,海外殖民,控制港口商道,海贸的发展也将蓬勃而起。一切似乎正在往自己所设想的道路上走。
但是,自从年前的河套之战开始之后,张延龄突然意识到,有些事其实根本不是自己所想的那般理想化。自己所设想的道路自然不是错的,然而再好的设想的道路终归只是一个愿景计划,要完成他,需要许多条件。
这伟大的愿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实现的。但现实是,似乎自己才在乎成败,朝中那些居于高位之人,甚至一言九鼎之人,却总是会拉后腿,搞破坏,为个人的目的而不惜损害整个大明的利益。
这个问题不解决,大明是没有未来的。
比如皇上,即位以来闹出了多少纷乱,造成了多少困扰。偏偏他口头忏悔,其实内心里却依旧如此。这次河套出兵的计划,若不是朱厚照的首肯,若不是他内心里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的膨胀,也不至于导致如此大败。
比如杨廷和等人,原本张延龄的内心里对他们并无太大的恶意。只觉得这帮人虽然喜欢掌控权力,但总体还是做事的人,还是有底线的。但是这一次,张延龄算是彻底明白了,他们毫无底线可言。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人固然是有问题的,但当真便是根源么?外廷换了一茬又一茬的官员,首辅换了一个又一个,他们的立场和观点其实是没有多少变化的。只是不同的人掌权,底线有所浮动,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皇上可以随意的决定一些事情,可以随心所欲的凭着自己的冲动和喜好,好大喜功或者是一时所需便可以任意行事,这显然也是导致事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时常会反复甚至恶化倒退的原因。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说到底,人的问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而是制度性的积弊。是皇权过于强大的问题,是内外廷勋戚制度的所带来的权力的争夺,导致的倾轧和不顾大局的问题。这种制度性的问题,必然产生了各种对立,出现各种不团结和权力的争夺倾轧。
皇权过大,导致皇上可以任性而为却不受惩罚。其他人只能跟在后面擦屁股,不断的为产生的纷扰而救火。损害的是大明整体的利益,买单的是全体大明百姓。
张延龄自己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是个精疲力竭拉车的马儿,本来其他人应该帮着推车,或者至少不要挖坑,不要阻挠。但他们不但不推车,反而往后拉,在路上挖坑,制造障碍。让自己举步维艰。
大明若真要达到自己所想的那样,成为工业革命的诞生地,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主宰未来的命运而避免到来的黑暗岁月,怕是优先要解决的便是这些制度性的问题。对制度进行一次巨大的变革,约束住一些人的权力,消除利益阶段之间的隔阂,或者说起码不至于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而罔顾一切,毫无底线。
就如这次河套之战一样,十几万兵马命丧河套,一开始的决策错误,后续居然有人敢为了个人逃脱罪责便杀人灭口,隐瞒求援消息。这样的人,居然堂而皇之的居于庙堂之上指手画脚。而朱厚照居然明知道责任者是谁,却顾忌自己的颜面不去追究。
这一切都让张延龄愤怒不已。痛心且痛苦不已。
大明朝糜烂至此,难道不该下重手去解决这些问题?外表再光线,内部已经腐败恶臭,任何规划或者挽救的企图都是苟延残喘,都是无力无效的。
这些事情不断的在张延龄的脑海里缠绕,纠缠着他。让张延龄甚为煎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自己所希望的田园牧歌,和妻儿享受人生的生活便不会到来。永远也无法安心无视这些黑暗和腐败。不能去装作视若不见。
站在湖畔上的张延龄呆呆而立,草原的风吹起他的长袍,空气中送来青草和湖水的气息,风中送来营地之中战马轻轻的嘶鸣上,将他繁杂的思绪拉回道现实之中。
张延龄从来不是一个悲观的人,这么多年来,他历经了众多艰险时刻,总是能找到解决之道。张延龄想,这一次,即便面对这个巨大的难题,面临一个自己也觉得无处下手的局面,还是能够找到解决之道的。他相信自己并不孤独,还是有许多人是希望一切变得更好的。比如王守仁,比如许多外廷的官员,身边的这些伙伴,以及那些千千万万的百姓。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这么一想,张延龄焦灼的内心慢慢的开始平复。
眼下还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到来的大战上,其他的事情,待北征结束之后,自己会找到办法的。
自己既然已经决定要做一个强硬的权臣,那么一些事便不必拘泥于名声和礼法,该做的,一定要做。只要自己无愧于心,终究会被人理解和认同。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