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七章:接着写卷子,从科举开始的首辅之路,毓轩,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道题,对于盛苑而言,也不难。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此句,出自《春秋左氏传·襄公三十一年》之子产不毁乡校。

大概讲的就是郑国大夫觉得郑国人休闲时跑乡校里谈论国事、讨论执政者施行政令的好坏不像话,就想将其取缔;然后子产就说了题目里的这句话,言明通过百姓对政令措施的反馈,可以更好的将措施修改,取其好去其坏,可以让政令愈发清明,从而上下贯彻通达。

在子产的话里,还表达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看法,而这,也是盛苑此刻答题的突破口。

盛苑先是将题目的出自写清楚,而后提笔写明:“【《国语·周语》中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她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出处写明后,一边思考一边开始洋洋洒洒地讲明民之意见的重要。

当然,考虑到只讲民之意,考官看了未必赞赏。

所以,她笔尖儿微顿,想从辩证角度出发,阐明如何确保民之意见的正确。

故而,她提及了“使民知之”。

文章写到这,她又将出自《论语·泰伯篇》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做了断句。

接着她又极尽努力的将这句话的意思进行概括。

因为考虑到“使民知”这个论点不是谁都喜欢,所以她想了想,开始着笔从“不使民知之”会造成的乱象进行详细描述,进而提及了到“不使民知之”可能有的危害。包括了外敌利用之可能。

卷子答到这儿,就差不多了。

盛苑开始结尾:“【故使民知其真,令其无从偏听进而不能偏信,方可如实反馈政令措施之优劣不足,以令朝廷择优推行,改不足补漏洞,完善实行以致政令清明,朝廷民间贯彻通达。夯实基业根本,海晏河清永兴。】”

写到最后,盛苑庸俗的随着大溜儿,轻拍了拍马屁。

如此这般,用了将近多半个时辰的工夫,她顺利完成了第二题的解答和检查。

紧接着是第三道题,写诗。

盛苑松快松快手,目光看向第三题。

“赋得不教胡马度阴山,得山字五言六韵。”

看着题目,盛苑不禁分析:“这题目出自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让我写的五言六韵诗是从‘山’字韵。”

想到这儿,盛苑在草稿纸上迅速的将这首诗默写了下来。

“试帖诗要求用典袭句,那我先分析下这首出塞好了。”

盛苑想着先生教过的内容,琢磨:“那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袭自隋朝卢思道《从军行》中的‘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至于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是演化了初唐那首《大漠行》最后一句‘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

所以,我这五言诗也可以多用些典故,至少要达到首句点题的目的。”

这般想着,她目光看向题目里的那句“不教胡马度阴山”。

待想到唐朝“阴山之战”大捷后,太上皇李渊得意慨叹汉高祖被匈奴困于白登之仇未报,他儿子却灭了突厥……盛苑感觉到灵感自己蹦出来了。

于是,她很快在草稿上写下诗名:“《赋得出塞词》。”

而后她略作思考,将冒出来的几句诗一气呵成。

“【汉勒功燕然,唐夜袭阴山;

承继先贤志,未教后人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嫡长女她是真祖宗

富安

人在东京,朋友很少

傲娇的牛奶麦片i

女尊:娇宠小夫郎他日渐撩人

念碎碎念

寄生修仙:种族清理系统

五根辣条

斩杀魔神大人

雨雨七七

从漫威世界开始打卡

书生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