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三路反王
悠远的晴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三路反王,这个锦衣卫明明超强却过分划水,悠远的晴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江南,此刻已是人心惶惶,吴王起兵已经是天下震动,加之润王,衢王一同相应,顿时给本就纷乱的局势又添了一把大火。</p>
不过虽然三路反王气势汹汹,但其实他们三人对造反这事的想法,却是各不相同。</p>
三王之中,是以吴王为中心的,最终的目的也是推举吴王登位,然后大家平分天下,理想很美好,可惜和现实的距离确实有点远。</p>
首先吴王是最先起兵的反王,他的准备也是最充分的,反叛军中一半的力量都来自他多年积攒的家底。</p>
同时吴王也是反心最强烈的一个,因为在最初的计划之中,三王其实并没有争夺大位的打算,毕竟以京外藩王的身份登上大位的难度的确很大。</p>
所以最初他们的打算是联合北地的太子旧势力,事成之后,他们四个人平分天下,只是等到他们按照计划起兵之后,却发现北地的响应似乎寥寥。</p>
三王之中,野心最大的是吴王,但胆子最小的也是他,所以一发现北地毫无动静,他立刻猜测太子这是在借刀杀人,下意识地就想要上一封请罪的奏书,只是被其他两王劝住了。</p>
然后,暗恼于被人算计了的吴王,同样也在思考着将来的打算,他们如今起兵,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太子打算坐收渔翁之利,肯定也是指望不上了。</p>
所以吴王便打算,不着急往京城进兵,而是先打下江南一地,然后和朝廷打持久战,按照他的设想,一旦自己这杆旗帜打出去,肯定有坐不住的人。</p>
而他能够如此有把握和朝廷对抗的底气也在于,太子的来信中提到了京中会大乱一事,届时朝局不稳,大位空前,他们必然没有精力去应对江南的叛乱,只要开头稳住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p>
对于太子所说的京中大乱,吴王是相信的,因为不仅是自己的起兵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太子夺位的必要条件,他总不可能骗人连自己都骗了吧。</p>
所以内心还怀抱着希望的吴王,立刻便按照最初的设想,开始对江南之地动手,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他在江南的动作,会如此之艰难。</p>
在吴王原本的设想中,江南之地最硬的骨头应该是朝廷设置的官员,可谁知道,第一个找他的麻烦居然是他预想中能够被轻易拉拢的世家。</p>
江南之地的众多世家,就好像是海水里的暗礁,冷不丁地忽然给他来了这么一下子,气得吴王是破口大骂。</p>
这些墙头草他本以为自己振臂一呼能够轻松收复,谁能想到,他甚至还没有递出橄榄枝,对方就反手把桥给拆了。</p>
被世家反将一军的吴王气急败坏地开始对这些世家动手,于是一番折腾下来,除了一开始拿下的他大本营所在的这座府城之外,他占据江南的计划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寸进。</p>
与吴王相似的还有北地的太子,天知道当江南三路反王烽烟四起的时候,他自己是个什么错愕的表情。</p>
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这三个人居然有如此野心,对江南的突发情况也完全没有在计划中安排过。</p>
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北地和京城两边的信息传递有误差,准确地说,从一开始鼓动江南三王造反这事,就是太子妃一手主导的。</p>
太子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件事,他只是被太子妃当做了谈判的筹码而已,所以当三王起事的时候才会想当然地认为太子不动手便是要坐山观虎斗。</p>
但是这些事情已经发生,再去懊恼也没有必要了,太子最没想到的是,在皇帝完蛋这么关键的时间点,他在京中设置的所有探子好似一夜之间全都被拔除了。</p>
这一点算是太子妃和孟渊的联合行动,太子妃利用传信的借口,将太子设置的眼线全部都暴露了出来,然后孟渊正好一抓一个准,让锦衣卫将他们全部收拾了。</p>
所以直到三五天没有收到消息之后,太子才反应过来,京城里应该出事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