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说3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5、人心,三国雄儿传,日新说31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彼时姜维忙着整合各路兵马,巩固剑阁防务,虽然听进去了姜绍的话,同意派出一些伏路兵侦探防备钟会派遣精兵另辟蹊径,派遣吏士告喻各关隘加强戒备,但对派兵防守江油的建议却没有采纳。
蜀汉军队连连战败,士气低落,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十个打一个都可能自行崩溃。所以姜维主张聚合兵马、紧守剑阁,反对分散兵力防御各处关隘,他好不容易将汉寿的军队调到了剑阁,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分兵去偏僻的江油加强防守。
若江油要加强,阆中要不要,还有其他地方呢?
毕竟姜绍这个吹哨人说的是隐忧,大将军要当即应对的,是剑阁外十几万魏国大军进攻的现实压力。
经过写《御敌策》一事,李简欣赏姜绍的先见之明,他叹息道:
“国势如此,想要挽大厦之将倾,非得大智大勇、众志成城不可,大将军身处高位,为众矢之的,处此境地不可不持重小心,公子还需体谅大将军的难处,努力努力。。。”
···
军议堂上。
今日军议来的多是国中重将,在座各路将领无不位高权重,威风凛凛,名位不显的姜绍只有跟别人挤在末席旁听的资格。
大将军姜维身居首位,脸色肃然,亲自向众人说了最新的紧急军情。
一件事情是钟会遣兵绕道,与从阴平入景谷,一路翻山越岭、斩荆披棘七百余里的邓艾军会师江油,守将马邈投降,魏军成功绕开剑阁,在侧翼突破,开辟了新战场。
另一件事情是成都朝廷的军事部署,天子刘禅已经遣使东吴求援,调回镇守巴东的阎宇军队,并派遣卫将军诸葛瞻率兵迎敌,眼下诸葛瞻的军队就驻扎在涪城。
照例,大将军让诸将吏议一议,眼下在剑阁挡住了魏国的十几万大军,各军是否要分兵与涪城的诸葛瞻军汇合,先剿灭突破侧翼的邓艾军队。
这两件事情都是牵涉众大、颇多争议的军国大事,帐中将吏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但出乎意料,军中罕有人同意无诏分兵先去迎战邓艾军的。
在左车骑将军张翼看来,邓艾军孤军深入不毛,就算侥幸用兵攻占了江油,但人马疲惫、粮草紧缺,这样一支孤军深入、吸引注意的偏师,面对已经有了防备的蜀中,并不具备太大的威胁。
反倒是从剑阁分兵去战邓艾军,就会中了魏军的计谋。须知兵力一旦分散,魏国大军就会趁机强攻突破剑阁,到那个时候,蜀地再无像剑阁这样的天险雄关可以阻挡十几万敌军,为之奈何。
辅国大将军董厥附议张翼的观点,他指出魏国四下派发《移蜀将吏士民檄》,蜀地军民人心惶惶,就连大将军麾下的上官武都生出异心,暗中谋划,想要叛国献关,幸好被同僚察觉,及时扑灭了这场叛乱。可见这个时候稳为上策,各路兵马不能离开剑阁。
中郎将上官武侯和战败后被削职减俸,降为军中司马,眼见蜀国大势已去,心有不甘的他想要叛乱献关,幸好被军中将士及时发觉扑灭,才阻止了一场祸害。
董厥此时在会上有意提到这一点,让大将军姜维脸色难看了几分。
身处高位,看似手握重兵的他实际掣肘重重。国家危难,人人自危,天子和他身边的小人不仅防备魏国大军,还小心提防着这些统兵在外的将领,驻军南中的霍弋奏请派兵增援北上被拒绝,只有右大将军阎宇得到诏令率军赶往成都协防。
而领兵的董厥显然也对姜维怀有戒心,他们之前在“倒姜”上态度明确,此刻朝廷没有诏令分兵去救,自然得小心防备姜维的临危用兵。
姜维无奈,他确实有些担心后方的安危。
毕竟他与邓艾交战多年,深知此人用兵的能耐,正值壮年、一心想要取代姜维并证明自己的诸葛瞻初次统军与魏国交战就碰上这样的强敌,姜维难免担心。
但是他上有天子和黄皓戒备,下有董厥等人掣肘,对外还要防备魏国钟会的十几二十万大军,实在是抓襟见肘、精疲力竭,无法冒着分兵后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再去迎战邓艾了。
眼见着军议就要一面倒地走向原本的失败轨迹,忍耐多时的姜绍突然起身,越众而出,说出了与众意相违背的话语。
“绍斗胆进言,蜀中形势危急,中军当尽快派遣兵马回师援救,迟则恐生大变,悔亦无及。”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
国事危急,言语更多了诸多忌讳。军中说坏消息的都要三思而行,免得乱了人心。谁人大胆,竟敢大呼危急,哗众取宠。
诸多将佐纷纷侧目而视,看着这位从末席走出的校尉,他们已经认出这是大将军的假子,原本想要出言呵斥姜绍危言耸听的人忍住了,他们心思各异,转目瞥向上首。
只见大将军姜维目光如电,脸上波澜不兴。
注:《华阳国志》漢德縣有劍閣道三十里,至險。有閣尉,〔領〕桑下兵民也。
《襄阳记》:时右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为领军,后主拜宪为宇副贰。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
《汉晋春秋》: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