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荣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百一十一、廷议,长歌落日圆,卜荣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歌落日圆二百一十一、廷议天色已晚,枢密衙署里张着灯,此时,衙署已经退班,衙署里十分安静。昏黄的灯光懒洋洋的,洒在屋子的每个角落里,有气无力,仿佛有心想让人得抑郁症似的。</p>
屋内的所有东西都是有气无力的,灰暗的,没有闪光的地方,摆设的桌椅,案台也是灰溜溜的,一副恹恹欲睡的样子。</p>
案台大多空落落的,原来上面都堆放着笔墨纸砚,各种公文堆得满满当当的,很多时候,大家还抱怨案台窄小了,要求置办更大的案台,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出主人的学问和能力。</p>
王继英觉得自己走进了一间放了假的学堂,房子除了桌椅,什么也没有。</p>
王继英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在这种特殊时期,衙门里应该灯火辉煌,加班加点的,为什么没有人值守,办公?</p>
他站在空无一人的大厅里,茫然四顾,希望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忙碌的情景,可是,没有,只在衙署后面的小厅里,见到了熟悉,热烈的灯光。有人在那里说话。</p>
王继英快步走过去,见厅内坐着数人,王继英都认得,一个是宰相毕士安,一个是太尉高琼,另一个是工部侍郎王旦,还有一位是老将军王显。几个人都表情凝重,心事重重。</p>
王继英走进内厅,向众人作揖道:“各位大人好。”</p>
众人回过头,都惊愕得站起来,紧紧盯着王继英,仿佛不认得眼前这个人。</p>
王继英说:“怎么?各位大人不认得在下了?”</p>
王旦忙说:“继英兄,你怎么回来了?”</p>
王继英笑道:“怎么?大家是不是听说我遭到了什么不测?”</p>
毕士安忙伸出手来,握着王继英的手说:“传言不可信,我们枢密院岂能听一些传言?”</p>
王旦说:“是啊,我们怎么能信外面的传言。”</p>
王继英笑道:“不,有时传言也是真的。”</p>
毕士安笑了笑,说:“王大人回来就好了,快请坐。”</p>
大家重新坐下。</p>
高琼问:“王大人从哪儿来?”</p>
王继英说:“在下打瀛州回来。”</p>
毕士安忙问:“瀛州情况如何?”</p>
王继英长叹一声,说:“瀛州总算保住了。”</p>
王显说:“听说瀛州打得很残酷?”</p>
王继英说:“确实很残酷,双方都死伤惨重,在下出城时城里男女老幼不足一万人了。”</p>
王旦惊讶道:“伤亡这么严重?瀛州城内可有十万之众呀。”</p>
王继英说:“确实很严重,知州李延渥,巡检史普都受了重伤,军人,老百姓死伤累累,不计其数。”</p>
众人都不说话,似乎在为死者默哀。</p>
过来好一会儿,王显说:“大人是怎么回来的?”</p>
王继英便将回京的经过说了一遍。众人听了都唏嘘不止。</p>
王继英看了看四周,说:“有一件事,在下不明白。”</p>
毕士安说:“王大人有什么不明白的?请讲。”</p>
王继英说:“现在正值国家危难之际,诸事繁杂,枢密院应该有做不完的事,怎么不见官员加班处理公务?”</p>
毕士安说:“哦,是我让他们回去了。”</p>
“为什么要让他们回去?”</p>
毕士安拿出一封奏折,说:“王大人回来了正好,你先看看这个。”</p>
这又是王钦若上的奏折,还是说大名府形势危急,请求皇上考虑迁都之事,早做准备。</p>
王继英看了说:“大人是怕有人看了,把机密泄露出去了?”</p>
毕士安说:“正是,像这样迁都之事若是传出去了,汴梁城还不乱成一锅粥?”</p>
王继英说:“汴梁城已经乱成一锅粥了。”</p>
王旦说:“继英兄看到了什么?”</p>
王继英说:“我刚才进城的时候,就看见很多老百姓拖家带口地出城,一打听,他们说皇上要迁都了,得赶紧跑,城里已经开始混乱了。”</p>
毕士安说:“竟有此事?谁把皇上迁都的事泄露出去了?”</p>
王继英看了,发怒道:“难怪老百姓都纷纷逃跑,真有人打算迁都呀。”</p>
王旦说:“继英兄怎么看?”</p>
王继英说:“绝对不能迁都,此时迁都,动摇国本,必招覆灭之祸。”</p>
毕士安说:“那该如何是好?”</p>
王继英说:“只有皇上亲征,才可遏制契丹大军继续南下。”</p>
高琼咂吧了一下嘴,说:“可是皇上胆子太小,不敢亲征呀。”</p>
王显说:“皇上从小长在深宫大内,没有上过战场,胆小在所难免,请他亲征,有点强人所难。”</p>
王继英说:“这个我知道,值此危急存亡之际,皇上理应亲临前线,激励将士,鼓舞士气,而不是想着逃避。”</p>
王显说:“大人说的很有道理,只怕皇上不肯采纳。”</p>
王继英说:“事在人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说服皇上,决不能让皇上迁都。”</p>
毕士安说:“王大人回来了,就好办了,明天你就和我一起上奏,促请皇上亲征。”</p>
王旦说:“恐怕只有二位还不够。”</p>
高琼,王显说:“还有我们,我们虽然只是一个武将,不懂别的,只有效死之心。”</p>
王旦说:“不,各位误解我了,我是说必须还有一个刚直,果断,有魄力,做大事的人,才能说服皇上。”</p>
毕士安看了一眼王旦,说:“想必侍郎心里已有其人。”</p>
王旦说:“这人有匡扶社稷的大才,只是被小人所蔽,不得重用,真是可惜。”</p>
王继英说:“侍郎说的可是寇准?”</p>
“不错。”</p>
毕士安大笑起来。</p>
王旦说:“宰相大人笑什么?”</p>
毕士安说:“我们想到一块了,我今天已经向皇上举荐寇大人了。”</p>
王旦说:“是吗?宰相大人眼光独到,比我先一步。”</p>
毕士安说:“不是别的,主要是我才能平庸,做这个宰相太为难了,力不从心,所以,就推荐寇准接替我这个位置,推荐他,我是有私心的。”</p>
王旦说:“宰相大人气量如此之大,实在令王某佩服。”</p>
王继英说:“是啊,大人乃真宰相也。”</p>
毕士安摇手道:“不敢当,实在不敢当。”</p>
高琼说:“寇准的确是个大才,他何时履任?”</p>
毕士安说:“我看皇上还有些犹豫,明天早朝,我再向皇上提议,诸位要帮我呀。”</p>
王旦说:“宰相大人如此大度,我们怎敢落后?”</p>
当下,商量定了,几个人一直细谈到天亮,直接由衙门到含元殿上朝。</p>
照例,内监询问有没有事情要上奏。</p>
王继英从班内站出来,说:“臣王继英有事要奏。”</p>
赵恒一到朝堂,就看见人群里多了一个人,一时没有认出来。见王继英站出来,便紧盯着王继英看,才分别十几天,王继英就像变了一个人,又黑又瘦,像从地里走来的老农夫。</p>
赵恒说:“王卿家,是你吗?”</p>
王继英说:“是的,皇上,是臣。”</p>
赵恒喜道:“王卿家,你回来了?你怎么像变了一个人?”</p>
王继英说:“臣没变,只是黑了一点。”</p>
赵恒说:“王卿家有什么事?快说。”</p>
王继英说:“臣想说说边关的情况。”</p>
赵恒说:“快说,朕正要听听。”</p>
王继英说:“皇上想听实话,还是想听假话?”</p>
赵恒说:“朕当然想听实话。”</p>
王继英说:“现在边关确实十分危急,契丹军分两路南下,势如破竹席卷河北之地,所到之处无人敢挡,气焰十分嚣张,战威虏,攻北平,袭保州,围瀛州,下洺州,破邢州,一路扫荡,直如猛虎下山一般,现在兵围大名府,大名府堪忧呀。”</p>
赵恒听了,悚然一惊,说:“似此如何是好?”</p>
王继英没有回答,继续说:“臣再说契丹军,这的确是一支非常厉害的军队,他们的骑兵可以说天下无敌,来去如风,他们的战马很多,每次出战,一名士兵,有两匹战马轮换,这只马累了,就换上另外一只,所以马不乏力。契丹人身体强壮,很有耐力,能吃苦,作战不怕死。臣在瀛州的时候,曾见过他们冒死攻城,往往前一排人打完了,后一排人踏着尸体向前冲,不接到命令绝不后退。他们的武器也很精良,牛皮做的弓箭,开弓几乎可以与我们的床子弩相媲美。他们的腰刀非常锋利,一般的铠甲它都可以砍断。所以,我们和他们短兵相接,往往就会吃亏。”</p>
赵恒听了,心若冰炭相煎,一会冷一会热,手心里,脊背上汗津津的。</p>
毕士安看着王继英,不知他意欲何为,连忙向他使眼色。</p>
王继英却不看毕士安,说:“现在契丹人已经开始攻打大名府了,前哨到了黄河边了,开始打探黄河的消息,作渡河的准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