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零六章得拿大明忠臣开刀啊,从驿卒开始当皇帝,秋来2,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杨文岳甚至列出来了广东四大望族:冼、霍、李、陈。
冼氏为南海望族,李氏在广东氏族志中高列榜首,霍氏为南海旧族,陈氏世泽绵长,邑称巨族。
二、三巨族把持冶铁,是冶铁业的又一特点。
如今主要是冼、霍、李把持的新局面。
而陈氏想要掺和进来,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契机。
广东所铸造的大炮上常有“炮匠李、冼、霍”的铭文。
二、三巨族与官府勾结在一起,牢牢地控制住军器的生产。
对于官府来说,由少数巨族承包军器生产,也远比由众商承包易于监督控制。
但家族大作坊的主人,本身多是在任或致仕归乡的官僚。
霍韬是明嘉靖显宦,官至吏部右侍郎和礼部尚书。
他任官时,其弟兄家人凡生财之道,无不钻营。
李待问是广东佛山镇人,万历进士,崇祯时期官至户部尚书,其叔伯兄弟共八人当官。
他们致仕归乡后,与在家的兄弟结成一团。
有的改革炉冶,建立武装(忠义营),并倡议冶铁业每年捐银一百七十四两为其费用,用以保护产业。
有的修建铁商聚会的天后庙,凝聚人心。
有的铸炮筑栅,做好防备匪患的准备。
他们做的都是与冶铁有关的事情。
特别是李待问不能行走,告病二十八次后才被崇祯准许辞职。
回家的路上他情真意切的给崇祯写了一封免除三饷的奏疏,崇祯看完了很感动,但不予采纳。
如此为国为民的李待问,一点都不耽误自家赚钱,且推动李家成为佛山冶铁行业的魁首。
甚至李待问得捂着自家赚钱的门道,丝毫不给皇帝透漏。
就算大明皇帝天天为钱发愁,哪个当官的会选择跟秦良玉一样破家舍业的为过效力,她这种人在官场上是混不下去的。
你一个人高尚了,就显得我们庸俗了。
李家的这一大批官绅,无疑对李氏争夺广东冶铁业首屈一指的地位,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类作坊的存在发展是与官僚势力紧密相联的,地方官府就是他们的后台。
他们从冶铁事业中积累起来的财富,最终又流向经营土地。
如冼靖以其赢余增置田产,就是他们的一个代表。
他们以最稳妥的生息形式——经营土地来保存积累起来的财富。
因此,这种作坊最集中体现了落后和保守。
望族既有大作坊,还有无数的田地。
贺今朝看着杨文岳写的汇报,忍不住点头,自古以来只有官商勾结才能把事业越做越大。
出来混要讲背景的!
无论是郑芝龙还是李待问,他们都是选择这么一条路。
草莽想要崛起,那可真是千难万难。
家中无人做官想要创业,纵然成了,也会被那些家里当官的人给想法子夺走,把你踢出局。
杨文岳提出可以利用陈氏的主动投靠来打压其余三家。
另外也可以利用广东李氏出身陇西李氏的缘故,稍加拉拢。
祖宗之地都属于锤匪,他们若是想要回乡祭拜,怕是不低头是不行的。
毕竟他们最注重的就是这个!
利用宗族来对付宗族,二桃杀三十等等,一下子都在贺今朝的脑子里闪过。
尽管广东铁业、盐业极为发达,可终究离不开大量贫困的生产者。
据杨文岳的估计超过七成的人是这种贫困的生产者。
半无业,及略有土地,略有资金,吃得多,赚的少,终年在劳碌愁苦当中过日子的,如手工者,佃户,占了二成。
剩下一成是才是大地主和富农,包含望族等等。
贺今朝甚至想到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倒是按照目前广东的状况,稍微有些体现。
像列宁所说的,手工工厂资本主义作坊同小手工业者作坊的差别,最初只表现在同时雇佣的工人人数上。
贺今朝一边看一边在旁边写批注,此处应该灭杀牙行。
然后由锤匪顶替他们,成立一家官方作坊。
为家庭小作坊提供原料和部分定金,使得他们可以在家中工作,待到提交货物后给他们报酬。
不必花费大量的资本和时间去建造作坊,可以快速扩大自己期望的商业程度。
实现资源整合,使得众多的家庭小作坊隶属于锤匪的商业资本下,从而有底气可以与把持冶铁业的几姓进行前期的争斗。
待到锤匪大军蔓延到广东之后,若是他们顺从那就好说,若是不顺畅,便给予雷霆一击。
同时继续迁徙河南等地活不下去的百姓前往广东。
那里的稻田一年二三熟,只要稍加耕种,定然不会饿肚子。
对付那些望族,贺今朝想着袁绍兄弟之争,扶持旁系,打压嫡系,有机会希望杨文岳能够好好挑拨一些。
纵然他们宗族团结,可不可能人人成圣,没有私心吧?
人心呐,在大多数时间里是经不住考验的。
就算土客之间矛盾会极具加大,也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上许多。
贺今朝停了下笔,又写下,把广东的所有的铁矿都控制在我们手中,截获所有的生产资料。
按照山西的模式,把战败以及不服管教的都送去挖矿。
同时解放原本被压制的矿工,给他们提高待遇,让他们翻身做主人。
对于广东的宗法势力,多是因为着两种产业崛起,因商致富,不甘于原来的社会地位,致力于科举当官,为自家的产业保驾护航,甚至直接巧取豪夺。
如今锤匪的政策表现出不需要科举当官,对于这些人也是极大的打击。
一族之内设有族长,各分房又设有房长,等级森严。
族长、族绅必是嫡系,强房,以他们为中心,按照尊卑长幼的宗法制度原则组织起来。
宗法制度本来就是排他性,杂居在同一市镇的各个宗族,如何调谐他们之间的利益,克服相互间的矛盾?
除了通过联姻,还需要有一个凌驾于各个宗族上的富有精神力量的地域性组织。
这种精神力量既不能从共同的血缘当中求得,只能求助于冥冥当中的神祗。
即北帝。
各个宗族以祖庙北帝作为精神上的维系,以佛山地域为纽带,先后成立由致仕官僚、乡绅、耆老所把持的嘉会堂、大魁堂。
他们打着劝诱德业,纠绳愆过,风肠流俗,维持世教的旗号,执行着与农村的族长祠堂一样的职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