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秋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笑里藏刀2,三国之最强皇兄,忆秋风,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允勉强达到了目的,堆满笑容:“是,是,老夫罪过。不该在此大喜日子,扫了相国的兴。”
他倾过身子,附身到董卓身边,神神秘秘的道:“刚才的《东海黄龙》不过是餐前小食。这乐队还有个女子,歌舞双绝,不但人艳丽无双,连那歌喉也婉转动听,相国不妨鉴赏。”
几人说话间,那个《东海黄龙》已走完戏场。上来一个身着宫装的女子。那女的虽戴着面纱,但身段极是婀娜。不过舞姿平平,至少刘毅觉得和妙奴儿差远了。不过她一展歌喉,声音却如黄莺出谷,真个有绕梁三日之妙。她的舞蹈本也泛泛,但在歌声的衬托下,竟如隔雾之花,在夜色中,也多了些朦胧之感。
一舞毕,王允鼓掌道:“妙,真不愧歌舞双绝。相国以为如何”
董卓盯着场中,“嘿嘿”一笑道:“王司徒,这美人儿叫什么可是你家奴婢”
汉代达官贵人,本就有互赠女婢的习惯。素兰素兰就是王允送给刘毅的。董卓如此问,明显就是心动了。
王允微微一笑:“叫惜儿,虽非我家女婢,但老夫撮合一下,还是可以的。”
董卓再急色,也知道现在肯定不行,大喇喇道:“甚好,让她再跳个舞来咱家看看。”
王允微微一笑:“相国放心,刚才只是开场热身。这惜儿为贺虎候大喜,专门练了歌舞。容她下去换下衣服,一会就上场。”
这时,惜儿已经下去了。董卓有些无聊,顺口问道:“下个歌舞叫什么怎么这么麻烦。”
王允道:“嘿,也不是多高雅的曲舞,就是平时百戏班子常来贺新婚的《陌上桑》。”
《陌上桑》!
刘毅听得心头一动。这曲子,不论前世还是今身,他可是熟得不能再熟。《陌上桑》可是乐府诗代表,与《孔雀东南飞》和《东门行》的悲愤,亢烈不同的是。他更从侧面表现出一个美丽少女在面对强权时,那诙谐聪敏的形象,故事节奏欢快,更为大众喜爱。
所以,宫廷舍弃“俗乐”后,作为“俗乐”代表的《陌上桑》却在民间流行。稍微有点身份的大户人家,在婚嫁寿宴时,都会选择歌姬唱此歌曲。
他正想着,耳边忽然响起了一连串的叮咚之声。这琴声走得很低,沉稳之级,听入耳中说不出的妥帖舒服。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撩开了那带着露珠的夜纱。
乐声中,惜儿一身布衣,挎着菜篮,踩着节拍。从下方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圆台。锦绣罗衣自然是美,但布裙荆钗更有风味。她本就身段婀娜,在一片嘈杂乐音,富丽堂皇的环境中,如此装扮,反让人耳目一新。
董卓明显被吸引住了,身子微微前倾,眼睛一瞬不瞬的盯着戏台。
这时琴音前奏已毕,有竽和笛和弦,就着乐声,惜儿轻舒皓腕,左手挎篮,右手十指儿尖尖做采桑状。她檀口微启,歌声适时响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唱到这里,惜儿蹲了下来,将手里的篮子放下,细心的整理着满头青丝。一群优伶扮着百姓,在其周围翩翩起舞。却也将百姓对这个女子的爱护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时有个官家打扮的优伶上得台来,和惜儿共舞,她又唱道:“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使君,在汉代是太守刺使的一种称呼。那乐声伴着舞蹈,更将此舞推到了。尤其是那惜儿,在唱到‘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一颦一笑,俏丽中似有聪敏,将个少女的顽皮表现了个十成十。
当然,这也是后来“使君有夫,罗敷有夫”这个说法的由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