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代造船业的辉煌
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代造船业的辉煌,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惊雪,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元朝时期,海上航行的船只,几乎清一色是中国的四桅远洋海船,什么阿拉伯海船,根本就没有半点可比性。
明代正是在元朝造船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之后打造出了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
而宝船的诞生地,正是南京龙江船厂!
朱允炆带着几名侍卫,与郑和一起前往龙江船厂。
龙江船厂历史悠久,前身是南宋时期的“龙湾都船厂”。
按照史料记载,自南宋淳祐九年至景定二年(1249—1261年)十二年间中,共造、修船三千二百一十九艘,可能力、规模可见一斑。
朱元璋打下南京时,龙湾都船厂依旧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扩大了规模。
龙江船厂分为两个厂区,南区为前厂,北区为后厂,均都水道直通长江。
经朱元璋与朱允炆推动,龙江船厂已有九个船坞,格局上为南五坞、北四坞。
龙江船厂的管理机构主要有两个,兵部与工部。
兵部在龙江船厂下设了一个帮工指挥厅,承担着督造、监察任务,以确保造船质量。
工部方面主要是由都水司负责,于龙江船厂下设了个提举司,专门负责写造船计划,掌管造船事务。
而在这之下,还设置有数十个作房,如铁作房、木作房、细木作房、篷作房、索作房、缆作房、油漆作房……
甚至为了给船上桐油,龙江船厂还在外面包了上百亩的桐树林,专门供应桐油。
进入船坞,满是沉闷而燥热的气息。
工部侍郎黄福早就得到消息,提前带人等候。
朱允炆没有走几步,就感觉到额头有些冒汗,耳边充斥着叮叮当当的声响。
众人行礼后,黄福介绍道:“皇上,这是工部都水司郎中万海平,兵部帮工指挥厅主事萧智,宝船总匠头梁尚才……”
朱允炆含笑点头,认识过几人后,对梁尚才说道:“朕虽第一次来龙江船厂,但你的名字,朕可是看过多次,工部为你请功数次,朕可都记着。”
梁尚才惶恐,连称不敢。
朱允炆看向远处,有些激动地说道:“朕期盼了许久,终于成了,来,先带朕去看看!”
黄福前面带路,走了没多远,绕进一处宽阔且长的坝子,便可以看到远处船坞中,停靠着一艘巨大的船只。
“宝船!”
朱允炆深深被眼前的巨舟所吸引。
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头浮雕,两舷侧前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艉部板上方绘有展翅欲飞的大鹏鸟。
眼前的船只,堪称后世的航空母舰,其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换算一下,长度大致是一百四十五米,宽近六十米,这意味着在这样的船只上,完全可以骑着马来回跑来跑去,举办个百米竞赛,说不定都不需要划弧线……
船高十余丈,分为四层,每一层都沿船舷两侧设有炮位,黑洞洞的窗口打开着,里面还没有安装火炮。
“还请总匠头为朕介绍一二。”
朱允炆神色肃穆,诚挚地说道。
梁尚才指了指前面宽阔的舷梯,对朱允炆说道:“皇上,还请登船一看。”
朱允炆点头,看了一眼身旁的郑和,这个家伙也已经痴迷了,说到底,他更为期待海洋,因为他的信仰。
踏着舷梯登上宝船,则是宽阔的甲板,船头设置有一层前舱,而船尾则设置了一座四层的舵楼。
梁尚才指了指舵楼方向,解释道:“皇上,这舵楼乃是宝船最核心之处,一楼为舵手操作间、医官居所,二楼则为官员将领与外国使节居所,三楼设有神堂,供奉妈祖诸神,而最上面一层,则是观测气象、发出信号、指挥舰队的地方……”
朱允炆深深吸了一口气,古人的智慧,绝不容小视,他们虽然不懂得那么多物理学,但凭借着他们的经验与思考,早已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ps:
此一章,致敬古代造船业的先人。
7017k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