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吞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小公主代天行走【第二章】,三国之西凉兵王,蛤蟆吞地,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董虎恼怒,半夜还让兵卒打扫营内卫生,消息传入各家耳中,对他嗤之以鼻,可当郭胜、高望回宫向皇帝汇报,何苗向何皇后交代,曹操与何进言语……当各家知道了董虎的话语后,能否防止时疫且不论,但他“规矩”话语说了出来后,即便是一向不靠谱的皇帝也久久沉默不语……
董虎不想去猜测各家的心意,这对于他来说毫无意义,了不起还做他的河湟羌王就是了,而且此时太过掺和进漩涡也太早了些。
董虎不愿意掺和朝堂事情,但军卒出征的辎重却不能不重视,防雨的蓑衣、雨伞,春夏所用的单衣、草鞋,治疗一些伤病草药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所用甲胄、兵器,好不容易让朝廷奢侈一回,若不捞到些好处又如何对得起一万人急行千里?
大汉朝原先是全民义务兵役制,因种种原因而变成了临时募兵,由全民通过人头税、更赋税来供养招募兵卒。
招募兵卒,所用兵器是不能随意留在兵卒手里的,战前发放,战后是要收缴入库的,几百年积攒下来,大汉朝武库里的兵器堆积如山,别说装备董虎一万兵马了,就算再来十万、二十万的也不在话下。
大汉朝有重甲骑的马铠,或许是因没有马镫缘故,马铠远不是董部义从重甲骑那种马铠,而是仅能护住战马上半身,像是为了避免弓箭抛射伤到战马,而不是将马铠一直护佑到腿脚位置。
铠甲是铠与甲的合称,铠是皮甲,只有外面又增加了铁片才是铠甲。
皮甲是复合甲,制造的材料不同,价格也不同,上好的皮甲是两层牛皮夹着麻布或丝绸布,用些胶质压制黏合做成,而且还要经过硬化处理,不仅抗重兵器击打,也不惧一般的刀剑劈砍,相比铁甲也轻了不少,但皮甲扛不住长矛、步槊等尖锐兵器的刺杀。
一般的将领差不多都有一套皮甲,兵卒所用大多都是竹片做成的札甲,是只能护住胸腹的札甲,高级将领可以配备铁甲,有铁片札甲、片状鱼鳞甲、锁子甲,但鱼鳞甲、锁子甲很少,是稀罕货。
郭胜带着董虎进入武库,看着一个个库房里的成堆兵甲、武器,董虎心脏就没有平静过,结果……董虎讨要了三千套皮甲,讨要了五千张弓弩和二十万支箭矢,还有一大堆因时间太长而损坏的散落铁片,都是铁甲因时间太长而绳子断裂散落的铁片。
除了给数百大小将领人人整了套铁甲外,他也只要了三千皮甲和辎重兵需要的弓弩,至于一堆锈迹斑斑的铁片,堆在库里也是无用,董虎想要,郭胜也只是摆了摆手。
第二日,董部义从鸟枪换炮,虽还有些人穿着垃圾竹片盔甲,如今却人人整了件甲胄,算是与大汉朝正规军差不了多少。
第三日,董虎去了城南外的明堂,明堂上圆下方,有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是皇帝祭告天地、通达神明的地方,而史子眇居住的地方就在明堂不远的竹林,是一处极为幽静的地方。
史子眇的家院与董虎记忆中的清修道人差不多,显得极为简朴,院墙不是石头或土坯垒就,只是简简单单竹子篱笆墙,或许是为了保护帝国皇长子的人身安全,外围还驻扎了武骑常侍。
皇城兵马大致隶属于三个系统,其一是郎中令统辖的“五位中郎将”及下设中郎、郎中、议郎、侍郎、侍中等,诸如卢植、朱儁、皇甫嵩以及成了羽林中郎将的董卓,守卫在史侯刘辩外围的武骑常侍,都隶属于郎中令统辖。
其二是中尉(金吾卫)统辖的北军五营,其三是卫尉统辖的南北两宫军。中尉与卫尉的区别就在于,中尉管着皇宫以外雒阳城以内事情,而卫尉负责皇宫之内的事情。
郎中令下辖的郎中最初的原型是东西两周时的门客,豢养的人才也各有不同,但大致可分文武两种,其中守卫在皇帝身边的就是武骑常侍。
大汉朝太子不掌兵,况且刘辩还不是太子,用中尉、卫尉所属兵卒守卫是不合适的,也就由私人性质的武骑常侍守卫在史子眇家院的外围,不仅仅如此,在董虎踏入篱笆墙内后,这才发现与枪王童渊、戟圣李彦、刀王宋朝齐名的剑神王越守在刘辩身边。
董虎也弄不清后世评定的《三国》三大或四大宗师是不是真的,他本人是怀疑的,怀疑那些个人武力值较高悍将有无老师一说。
董虎是凉州人,凉州是个极为混乱的地方,十几岁半大娃娃杀人越货是常有的事情,能在厮杀中活过十年的,多多少少都有些活命本事,他的武艺就是从一些百战老卒经验中学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