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福泽千秋,御史台程瑞【求月票】
寻风追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福泽千秋,御史台程瑞【求月票】,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寻风追雪,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有功名、也没有任何名声。
就这样直接做官。
还是位同工部侍郎,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
但宋公文想到,此前孙克俭也不是如此,啊?
陛下的决定,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
即便没有人理解。
可一定是最为英明的。
“叔父也知道?”闻言,张应星一愣,沉默了一下,然后道“你推举我的时候,叔父难道没有反对吗?”
在他眼中,那位叔父,一直觉得自己不争气,整日玩物丧志。
所以肯定会说点什么。
而对方,又是当朝太傅,内阁首辅。
任何一句话的分量,都是很重的,若开口了。
当今陛下肯定会考虑的。
“老师,他也支持你。”
宋公文继续道“应星兄,我之前就跟你说过,老师是关心你的,即便心中觉得你不爱读圣贤书,对你怒其不争,但最后还是选择支持你了。”
“毕竟再怎么说,你也是老师唯一的亲人了,当然,这其中,也有让你试一试的意思。”
说到这里,他轻声一笑,继续道“你不是一直要当官吗,现在陛下都同意了,将此等重任交给你,接下来你可得好好做。”
“这个重担,可是陛下亲自定下的国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有丝毫马虎的。”
“如若不然,牵连的可是十几个府,数百万百姓啊!”
其实这一次,宋公文推举张应星。
若其中出了一些问题。
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
但对此,宋公文并不是非常在意。
他真正在意的,是一但大运河的工程出现问题之后,会有多少百姓遭殃。
一直以来,修缮水利,都是每一个朝廷最重视的事情,因为这关乎了千万百姓。
而大运河,是将几十条江河全部连通起来,而这些江河周边,不仅有着几十万顷良田,更是有数百万的百姓。
但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那对于朝廷和大魏而言,那就是大事。
所以他才会在这时候,提醒对方,需要小心为上。
其实。
在宋公文心中也决定。
万一发现自己这位好友,对此并不了解。
届时一定要上奏陛下,撤掉对方这个督造使的职位。
当官可以,但若是要以无数百姓作为代价的话,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允许的。
张应星自然明白宋公文的意思,所以深吸一口气,认真道“公文兄,你且放心,既然陛下给我这样一个机会,那我必然会做好,不会让陛下、让你还有叔父失望的。”
“我绝对督造出一个可以福泽天下苍生的运河,为我大魏,尽绵薄之力!”
对于大运河,修建直道这件事情,算不上太难。
只要做到坚固耐用,符合陛下的意思就可以了。
因此他非常清楚。
这两项工程,哪一个才是重点。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宋公文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道“不过你小子倒是厉害,运河这种事情,居然和陛下想到了一起。”
这句感慨倒是真的,在其眼里,开凿大运河非常好,利国利民。
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陛下英明神武。
能有如此超前的目光,在其眼里很正常。
而这位好友,又走遍大魏的大海河山,提出这个建议也在预料之中。
问题在于,现在居然想到了一切,且还是在同一时间
“不说你,其实我也没有想到。”
张应星思索了一下,道“照你之前所言,当今陛下是千古明君,而大运河虽好,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劳民伤财,陛下即便知道,也不会这么快提出来吧?”
“就算要提出来,也会听从叔父的意见,分出几个步骤做才对啊。”
今日御前会议的事情,他也听宋公文说过了。
张应星也承认,大运河劳民伤财。
毕竟是从北到南。
距离有两千多里,需要消耗大量的国力才能支撑的起。
如今,朝廷虽算不上多事之秋,但江南推行变法,北境又在打仗。
按理说,当今陛下应该选择稳妥进行才对。
就比如自己叔父的建议。
分成几段,然后慢慢开凿。
如此,既能不过与消耗国力,又能维持朝廷的稳定。
可那位陛下偏偏就不选择这么做。
而宋公文听到他的疑惑之后,当即就小了,继续道“当今陛下,是有大魄力的人,即便知道前路艰险,也不会选择退缩。”
“现在你也算是朝廷命官了,我说的话,你以后一定会明白的。”
“总而言之,我等作为臣子,能够辅佐此等君主,绝对是一生之幸!”
此话一出。
让旁边的张应星一时间有些动容。
这几天,自己一直听对方夸赞当今皇帝陛下,如今又听到此话,怎能没有心绪波动。
如果换做之前,他还只是闲散之人,可以不在意,可现在也算是朝廷官员了。
知道一位英主,对于一个国家和臣子的意义。
只是张应星没有多言。
因为心里很清楚。
无论如何,自己都必须做好,做到完美。
而且,在其计划之中,魏直道和开凿大运河,只是施展内心才能和抱负的起点,未来的自己,还要做更多的事情。
帮助当今陛下,增强国力,成为一个真正的盛世王朝!
随即,二人又聊了一些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后。
张应星觉得要及早上任。
好在尽快开始大运河以及魏直道工程。
所以没待多久,就直接前往工部了。
当然,宋公文也没有忘记写一份文书,以证明身份。
不过想要上任,他还是交代张应星,还是要想去吏部一趟。
除了是必须要走的程序外。
就是想趁这个机会,让对方和老师聚一聚。
毕竟,对方自回来之后,就没有回去过。
张应星自然也不会拒绝。
他知道,叔父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见一见没什么不好的。
所以在拿到文书后,就急急忙忙离开了。
与此同时,御史台。
御史台是仅次于翰林院,最靠近皇宫的建筑。
甚至比六部衙门还要靠的更近。
这也充分说明了御史的地位。
而御史的出身也很高。
必须要是科举考试的前三甲,才有资格进入。
因为基本上都是从举子中选出来的。
所以御史台与翰林院的官员,通常被称之为清流新贵,到了一定的年限出来后,最差也是一方知府,有的,干脆就直接进入六部衙门,任实权职位。
有一段时间,御史台可谓是非常忙碌。
前几个月,因为燕王就藩。
御史台几乎所有人,都上了折子,有的更是一天三道。
只可惜,当今陛下乾纲独断,全部被驳斥了。
这样御史们很不甘心。
不过很快啊。
陛下又提拔了宋公文进入内阁,一次性连升七级。
御史们觉得机会又来了,然后又是马不停蹄的直接开始上奏。
可最终的结果,却又是被驳斥了。
接着,又是宋鸿志任辽镇指挥使、又是太后堂弟孙克俭私下经商之事。
御史台的人,可谓是兢兢业业,觉得大有问题,开始上奏。
只可惜,高阳国之战大获全胜,高阳国被灭。
让很多御史们都脸上挂不住。
尤其在陛下再三警告后,所以就减少了对孙克俭的参奏。
到了现在,御史台的人都不写奏折了,也没有了之前那般忙碌,天天没事干。
就连主管御史台的御史大夫,有时候都不来了。
不过这些。
却完全影响不到一个人。
那就是时任御史中丞程瑞。
因为孙克俭之事,上了两道奏折,也被连续罚俸两次。
可他并没有畏惧,如今正坐在御史台衙门当中,准备写第四道奏折!
------题外话------
求月票
7017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