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话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章 冯‘武’牧羊、民报,红楼之宁府贤孙,微雨话西楼,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留守后方的魏大同对于屠部灭族之事可谓乐此不疲,筹征令加民族册是针对草原胡人的,而军户改制加筹征令则是对他们这些奋战沙场的将士的犒赏,谁会嫌弃自己的地盘小奴隶牛羊少呢?
敢追杀朝廷大臣,屠部灭族那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也不怕大人事后怪他杀得太狠不是。
可惜,大人给他的限制太狠了些,尤其是乾军亲自下场。
不过这也难不倒他,只要他放出话去,有的是部落的首领愿为效劳的。
“恕冯某眼拙,没看清来人,魏大人若是没其他事,还是送冯某回营吧,明日还有七八个部落要去呢。”
冯骥才竭力压制着内心的怨愤,只当自己是效彷苏武了,大不了放十来年的羊,留有命在,才能图将来。
魏大同满脸遗憾,不过还是下令道“来人,扶冯大人上马!”
“可要把人给本官照顾好了,若冯大人少了一根头发丝儿,没人罚羊十头!”
士兵们一阵起哄,嘴里哀求高抬贵手,脸上却是嬉皮之色。一场大战下来,这些士卒肥的流油,这些牛羊又带不走,少上十个八个的也就那么回事。
可到底手上也不敢怠慢,谁会嫌弃自己的战获多呢?
关中之地。
柳云龙刚刚从西域折返,却也不敢稍有松懈,在这传承千年的关中之地,张榜贴出了第一张“征贤令”。
所谓征贤令,则是继军户改制、筹征令、民族册之后的第四项新的政令,却非出自贾瑛之手,而是柳云龙本人。
到过西域一趟的柳云龙,格外了解塞外胡人的蛮放,和手中无人可用的窘境。打下的土地总是要有人守的,朝廷虽然往各处都派驻了官员,可不过是杯水车薪,三年一度的轮才大典,每科多则不过二三百名进士,放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真正如瀚海中的一粒沙尘而已。
可大乾每年的秀才举人却多如牛毛,其中不乏有志之士,才干不缺,缺的也只是一个鱼跃龙门的机会而已,是以才有了此举,为此,贾瑛甚至在千里之外亲自背书,在征贤令上加盖了三边总督的印章。
京城。
因山西行商私贩火器一桉的牵连,傅东来还是被罢了官,皇帝或许可以强势对待百官的“逼宫”,可对于北征的前方将士,却不敢怠慢,六家粮仓被烧,大军的秋粮出现了缺口,尽管冯恒石应对得当,及时补上了缺口,可山西河南,甚至北直隶地区的米价却受到了影响,不过短短旬日的时间,已经翻了三番。
这件事情的后续,远远没有结束,以致嘉德不得不做出妥协,以息民怨,以安军心。
于此同时,嘉德再次以阁辅空缺,朝政繁冗为由,辟王子腾为武英殿大学士,急召归京,只是圣旨已经颁下数日,山西那边还没有回应。
尽管人心各有猜测,不过王子腾的表现倒也能说的过去,山高水远,加之卧病在床,只怕还要拖上一阵,至于具体的日子就说不准了。
只是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穆鸿同杨佋的私下论话却传了出来,有说“傅不死,则王恐难归”。
傅斯年也受了牵连,绍兴知府被黜,戴枷被归。
也正当此事,贾瑛的奏本却递到了京中。
礼亲王府。
立储的谏言一直都没有停下,百事加身,心感无力的嘉德,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来安内外之心,堵百官之口,杨佋进爵,升亲王。
杨佋此时正读者一封信,穆鸿则靠坐在躺椅之上双眼垂阖,似是昏昏欲睡,只是不时轻轻抖动的手指,让人明白他的心一直都是醒着的。
“舅舅,贾瑛果真没有替傅东来求情,不过他写这封信,是想让咱们对傅斯年高抬贵手”
杨佋皱了皱眉,又说道“咱们要答应他吗?若答应,终究留下一个祸患。”
傅斯年可不必傅家其他人,己亥科榜眼出身,谁都看得出来,他是朝堂内斗的牺牲品,其本身并无什么劣迹把柄可言,只等风声过去,想要起复也就是一旨诏书的事情。
穆鸿缓缓睁开了双眼,浑浊中透着精亮。
“他自然不会为傅东来求情,或许心里巴不得傅东来被罢呢,不然他这个三边总督也坐不安稳,此人虽然年轻,可却不能以年轻人的脾性来衡量他,狡猾如狐,哪里有什么敦厚恩义可言,不过是凭利益行事罢了。”
“不过奏本中,他却明确站在了新政一边,算是给叶百川严华松林如海等人争取了一个喘气的间隙,今后如何,尚难预料啊。”
“至于傅斯年一个后起之秀而已,等将来成了大事,是杀是用,全在你自己,就卖贾瑛一个面子吧。再者,上位者,总要给自己手中留一把刀,你就把傅斯年当做是你留给王子腾的刀。”
杨佋点了点头,有些话不用说的太过明白。
王子腾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臣子的本分,若非在这种外有战事,内有朝争的情况下,只怕他的父皇早就对王子腾动手了。若将来他能登上大位,似王子腾这样的既有威望又有野心的老臣,只怕
“对了,近来京中出现一样新物,倒说不上多稀奇,是类似朝廷邸报一般的文书,叫什么大乾民报,个中内详无非是一些市井传闻,野记杂谈,地理名胜,诗赋文章之类,也不作价,只平白拿来供百姓士子阅读,还说是什么分期分刊,如今已经是第三期了。”
“民报?”穆鸿听罢,愣了愣,不明白这有什么说法,不过他也没甚在意,于外人间表现出来的重病缠身,可并不作假,如今能应付朝中的争斗已经是心力交瘁了,哪有心思在乎别的。
却见杨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错,还是南怀恩拿给外甥看后才知道的,这三期的民报外甥都看过了,只是”
杨佋皱了皱眉道“只是其中接连三篇文章,倒是有些深意,俱都是说一些有关新政的改变,依照外甥看来,倒有为新政歌功之嫌。”
“哦?”穆鸿闻言也来了兴趣,问道“可知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国子监。”
南怀恩早将一切调查清楚。
“国子监?”
“那些老学究从来都是敝帚自珍,什么时候也开始赔本赚吆喝了?”穆鸿不解。
“南怀恩说,其中的文章佚闻多半出自国子监学子手笔,可负责刊印的书坊却是云记名下的。”
“贾瑛?”
穆鸿陷入了沉默,心中猜测着贾瑛的用意。
于此同时,皇宫之中,临敬殿暖阁内,嘉德也同样手拿一份民报,纸张与通用的宣纸还有些不同,厚实了不少,只是印刷却要比官印还要精致许多,内中由一道道红色的线条分隔开几个板块,嘉德此事正读着刊载着文章的一栏。
许久后,似乎是感到了困乏,嘉德将手中的民报搁置一旁,戴权会意上千轻锤着肩膀,只听嘉德问道“这是第几期了?”
“第四期了,红袖书坊还没售卖呢,奴才便叫人取了一份来。”
从两人的谈话中,不难得知,嘉德早已看过了前三期。
“红袖书坊。”
“这么做也算是开启民智,教化四野了,立足格局不可谓不阔,怎么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可查到那书坊的主人是谁了?”
“回避下,是元妃娘娘的胞弟,那位衔玉而生的贾家二爷。”
“是他?依朕看只怕又是贾瑛的主意,不好好领兵打仗,还能分心他顾,看来朕给他的时间还是太宽裕了。”
嘉德一边说着,却又注意到戴权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问道“有什么就说。”
戴权含笑应首道“只是有御史弹劾国子监和红袖书房诽议朝政,愚躁百姓,布流言于四野,久恐难制。”
“查明白为什么了吗?”
“那位御史似乎与家书坊有关。”戴权小心回道。
嘉德也不再细问,臣子间的有些事情,皇帝不是不清楚,只是无伤大雅,也懒得费心罢了。
“依朕看,这几篇文章写的都不错,也让朕知晓这民间尚有不少遗才,未能被朝廷轮察选拔”
“先放着看吧。”
说罢,便陷入了沉默,双眼微阖,背靠软垫,假寐休憩起来。
戴权当下便明白了,陛下这是看中了这几篇文章,不过照他来看,也觉得那几篇歌功新政的文章才是这民报的重点,看来贾瑛是想保住新政,只是这布局之处为何发自民间,戴权就有些想不通了。
贾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