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天大地大,同胞最大(第三更,求订阅)
小鱼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2章 天大地大,同胞最大(第三更,求订阅),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小鱼的命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国家的实力是什么?
是烟囱的数量,是钢铁产量,是船舶吨位,是……
林林总总,但是所有的一切是人!
人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以二战为例,如果三德子的人口不是0万,而是一亿八千万,东线的绞肉机耗尽的就不是三德子的人力了。
当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被耗尽的时候,那怕他拥有再强大的工业力量,再发达的科技,都是屑。
因为工业机器需要人去开动,战争机器需要人去操作。
离开了人,这一切是空谈。
所以,人才是一切的核心。
对于这一点的认识,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比朱大皇帝更清楚,因为他身处的时代恰恰是人口红利即将耗尽的时代!
而且对于大明来说,大明所需要的就是人。
所以从1860年南华登陆的那天起,朱大皇帝就一直坚持着拉人计划。
拉人,其实就是移民。南华购买的第一批船只,也是为了移民。
从南华时代,移民就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移民船从最初的一艘到现在77艘,每个月都有超过十万的华夏移民抵达大明,正是源源不断的移民奠定了大明的强国之基。
引进移民重要,引进人材同样也非常重要。从公司时代公司就大量雇佣欧洲学者、技术人员,即便是现在,大明驻欧洲各国的使馆里都有一名官员专职割韭菜……不,应该说是招聘学者以及技术人员。
“到大明吧,大明可以给你更好的研究环境!”
“到大明吧,大明可以给你更好的待遇……”
“到大明吧,大明可以给你教职!”
……
人总是现实的,尤其是对于许多年青的学者来说,相比于在欧洲每个月有20-30英镑的收入,许多青年学者更愿意到大明,他们或是在学校任教,或是在企业从事研究,或是在工厂指导生产。
总之,在大明他们的学识可以带来更好的回报。
所以,大明驻欧洲各国的大使馆内,总会年青人排着队,申请工作、申请签证。而在大学毕业季之后,这种现象更加的普遍。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让他们满意的工作。
和往常一样,上午九点刚过,大使馆一楼大厅就已经排了长队,西装革履的年青人无不是充满期待的不时抬头看着前方,等待着初步的筛选。
“先生,我是在维多利亚大学学习的是法律,我……”
甚至都不等对方说完,史俊杰就直接答道。
“不好意思,已经没有法律方面的职位了!”
法律?
你怎么不学文学呢?到大明去教授英国文学?
大明需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工程师啦、是学机械、学化学、学造船、学冶金、学数学、学……总之,肯定不需要学文学、学法律的人,这方面的人才,可不是什么紧缺人佬。
“下一位。”
整个人过程,他甚至都没有抬头看一眼来人,不是瞧不起,是根本没必要。
“先生,这是我的毕业证,我毕业于曼切斯特大学化学系……”
很好,抬头看了一眼面前的年青人,史俊杰翻看了一下他的毕业证和相应的材料,然后直接给了他一份表格。
“填好后,到签证官那里进行进一步审核。”
为什么要进一步审核,因为大明不需要“滥竽充数”的人。签证官那边会对他进行一些测试的。当然,他如何能够得到知名学者的推荐信,一切就会很简单。
大明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庸才!
就这样史俊杰一一审阅着申请人的资料,只要是符合“引进人才名册”专业毕业的,都可以获得面签的机会,否则,连面签的机会都没有。
在面签官那边,这些英国人个个都温顺的像小绵羊似的,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唯恐被拒签了。
大明的签证含金量高啊!
“拿到大明有签证,就等于人生从此走向坦途,当我们的同学、校友还在为生活四处奔波,租住在阁楼里,吃着冷面包的时候,身在大明的我们不仅可以得到一份体面且收入不菲的工作,而且还可以居住大豪斯里,汤生,你一定要试试……”
卢瑟福小声的好友解释着大明的种种好处,个头不高的他,不时的探头朝前方看去,数着前面还有多少人。
“不过,你要记住,你一定不要说你学的是文学,你是在德国学习的土木工程。”
在卢瑟福叮嘱着的时候,汤生好奇的打量着周围,早在德国求学时,他就听说过大明——是大明的远征军让德国饮恨法国。从德国回到英国后,他就进入了爱丁堡大学,专心于学术的他,对大明一直心存好奇。如果不是好友的劝说,即便是来这里,他也会等到取得硕士学位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