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老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五章 华清京畿条约(三),穿越之海权时代,半老夫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样的伙食郑氏是怎么保证的?这是陈廷敬非常想知道的,可是他哪里知道,郑氏出动五万作战部队,就要有两万五千人马在为这五万人做后勤维护。
永定河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送到京城之外的军营里,这些内河平底船都是华夏军队雇佣的当地的百姓进行运输。比起陆上运输,水运要便捷的多。
这也是周全斌为何要沿着永定河行军的原因,行军的路上还要考察沿途水道是否通畅,能够使用水运,就绝对不使用陆运。
为了保证后勤的安全,华夏军队还在卢沟桥驻扎了一个镇的军队,维护后勤通道安全。所有的物资从卢沟桥上岸,在走陆路抵达军营。
卢沟桥旁边有一座小城,名叫拱北城,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拱卫京城。这座小城修筑于崇祯十三年,共修了东西两座城门,东门叫做顺治门,西门叫做永昌门。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李自成从西边打进京城,当了没几天的皇帝,便被满清赶跑。可是年号却是制定下来,就叫做‘永昌’。
满清从东边进了京城,这个入关的第一个皇帝年号就叫做‘顺治’,大概是满清觉得这‘拱北城’上有‘永昌’两个字特别的晦气,便将名字改为了‘威严’。
当然陈廷敬并不清楚华夏军队的后勤体系,也不明白后勤对于军队的意义,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军队就是个卖命的地方,能够填饱肚子就行了,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两人转了一圈下来,各个部队吃饭的时间已过,士兵们将自己的餐盘在食堂洗干净,并没有离开,而是将食堂简易的桌案重新摆放了一下,就变成了一排排的条案。
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不少帐篷都亮起了灯火,陈廷敬与张英发现这些亮着灯火的地方都死食堂。凑近一看,让陈廷敬与张英震惊的无以复加,原来这些帐篷里所有士兵都在学习识字。
面向帐篷的一面挂着一个黑板,一个看起来像是军官的教书先生,在挨个的抽查士兵是否学会了昨日或者更早时间学过的字。
不管哪个士兵没有学会学过的字,都会被先生用戒尺在手心上狠狠地打一戒尺,同时还要定下处罚措施。
两人大概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些士卒所学的东西,基本上与经书关联不大,就算是儒学的东西也不过是为了教会识字。
更多的是一些实用的学问,有一些陈廷敬听过,有一些连陈廷敬都没有听过。
在返回周全斌为他们安排的帐篷后,陈廷敬带着惊恐的声调说道:“明珠大人,诸位!这海寇之祸大于任何时候的反贼,比吴三桂的危害大多了。
朝廷腾出手来,要不惜一切代价灭了海寇,不然你我这样的人家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明珠没有跟着出去查探,并不知道陈廷敬与张英都看到了什么,不过他倒是赞同陈廷敬的话,点头道:“子端所言不差,当初鳌拜祸国导致了郑氏海寇做大,如今再想灭掉海寇已经是难上加难。”
“不!明珠大人,即使不能将海寇灭掉,也必须要将海寇赶出大陆,不然一定后患无穷。大人可知下官与敦复在海寇的营地里看到了什么吗?”
明珠明显一愣,疑惑地问道:“子端看到了什么?”
“海寇在掘名教的根基,他们在教那些丘八读书识字,大人可以想一想,海寇为何要教这些丘八读书识字,必然是有所图啊!”
“读书识字不是好事吗?你们这些读书人不是强调有教无类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