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黑不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少年时 第二十七章 风云诡谲,剑起长安,李黑不白,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白虹,贯日。”李心安轻轻念着这两个名字,转而低下头,细细观察着这两把剑。
在他的面前,是被裴旻赋名的“白虹”,剑身修长,宽约有三指,泛着铮铮寒光,这把剑,也是他刚才拿起来的两把剑中感觉最为顺畅的那一把。
李心安又端详起吴乡面前的“贯日”,与他的“白虹”不同,这把剑要显得短小一些,但却有成年人一掌之宽,两面各带着一道血槽,剑身成古铜色,带着一些细微的鱼鳞纹。
整体来说,他的“白虹”似是唐刀,吴乡的“贯日”更像是汉剑。
“可满意?”裴旻笑道。
李心安嘴都快咧到耳朵上了,连连称道:“满意满意,谢谢师傅!”
吴乡轻轻摩挲着面前的“贯日”,不自觉的拿了起来,在空中挥舞了两下。
常玉看着吴乡的举动,脸色变得怪异至极。
“少爷。”吴乡凝重的说道,“以后,我会拿命来保护你的!”
“说的这是什么话!”李心安翻了个白眼,“我不是说了吗,你既然把我当少爷,我就得护在你身前。”
裴旻拍了拍手,“好了,你们两个小家伙,快抱着自己的宝贝出去玩吧,老夫铸剑两天两夜没合眼,身子骨熬不住啊。”
“哦,师傅您好好休息。”李心安站起身,拉着吴乡向裴旻行了一礼,然后乖乖退出了门外。
院子里,传来了两个孩子兴奋地叫声。
“愣着干嘛,还不快去给为师打盆水来,没看到为师脸还是黑的吗?”裴旻低头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说道。
常玉慢悠悠地站起身,给了裴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走出了门外。
……
今天的朝堂可是不太平。
大唐中书令右相、晋国公李林甫,当朝弹劾工部侍郎刘廷玉,勾结契丹,卖国求荣。
李林甫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李大人,这是朝堂,圣人在上,您可不能开玩笑!”刘廷玉故作镇定,冲着李林甫,挤出了一丝难看的笑容。
“本相所言,自是句句属实。刘大人,您还是认罪的好。”李林甫头都不回,冰冷的道。
“圣上,微臣冤枉啊!”刘廷玉出列立马跪倒在地,痛哭流涕的哭喊道。
朝中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原本肃静威严的朝堂顿时变得嘈杂如同菜市口一般。
龙椅之上,大唐帝国的掌控者,圣人李隆基一言不发。
“启禀圣上!”堂下文官一列中,走出一人,朗声说道:
“微臣窃以为中书令仅以一言便断定刘廷玉勾结契丹,实在不妥。李大人一无奏折禀明圣上昭示众臣,二无人证物证表明此事真伪,故微臣以为,断不能轻信一人之言。此事,还需交代刑部与大理寺一同审理为好。”
李林甫轻轻扭过头,眼光瞥了那人一眼,其实不用看,听声音也能知道,那人是户部侍郎郭广白。
但是那一眼,却将这个敢于直言的户部侍郎惊得后退一步。
“不必审理了!”
一个粗犷的声音再次传来,郭广白身后,一名官员出列喊道:“微臣与刘廷玉是同窗好友,对他的为人是再了解不过!微臣愿意以身家性命为担保,刘廷玉绝不可能做出勾结契丹卖国求荣之事!”
这名官员豪气干云的话语一出,不少大臣也是纷纷附和。一时间,出列为刘廷玉担保之声不绝于耳。
而那多数都是与李林甫政见不合,以及朝中新调上来的热血青年官员。
反观李林甫这边的人,都是一副袖手旁观的样子。
“唉……”
一声沉闷的叹息声回响在大殿之内,一时间,所有的声音瞬间寂静,没有人再说话。
李林甫恭顺地弯下腰,听候那人的吩咐。
大唐帝国的皇帝要说话了。
“钟允城,此事,你以为如何呀?”
年逾七旬,白发苍苍的工部老尚书颤抖着身子走出列,躬身说道:“启禀圣上,老臣窃以为,此事还需秉公办理。”
他现在几乎都快恨死身后那个痛哭不止的属下了!
刘廷玉啊,你为什么招惹到李林甫了呢?一下子被人污蔑成通敌叛国的奸贼,你要我如何保你啊!
老尚书暗叹一口气,自从少年登科,混迹官场五十余年,他就没离开过工部。一辈子兢兢业业,没做出过什么大事,也没犯什么大错。临了到头来,爬上了工部尚书的位子。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多在这个位子上坐几年,然后乞骸骨,在史书上留个不好不坏的名字,他这辈子就知足了。
但作为他钦点的接班人的刘廷玉却给他整出了这么大一个幺蛾子。
他一个快要入土的老头子,还能为他做些什么?还犯得着去得罪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李林甫?
他只能给出这么一个含糊不清的官话糊弄过去。
钟允城混迹官场五十余年,深谙为官之道,他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他也看得懂皇帝的脸色,知道皇帝的意思。
能给一个含糊不清的官话糊弄糊弄,已经是他为刘廷玉做的最大努力了。
李隆基没有再搭理他,转头看向另一个人,道:“左相怎么看?”
武将一列中,走出一名魁梧汉子,宽松的官服在他身上紧绷着,将那一身充满力量的肌肉尽皆展露出来。
大唐帝国左相牛仙客瓮声瓮气的说道:“回禀陛下,微臣以为,李大人既然敢当朝弹劾,他必然有十足的证据,刘廷玉可交由刑部与大理寺会审。”
刘廷玉哭的更厉害了,止不住的磕起头来,在地上留下一滩殷红的血迹。
李隆基叹了口气,又问了一个人:“颜真卿,你以为如何?”
监察御史颜真卿出列,那个清瘦的三十多岁的年轻官员以他刚直不阿的风骨让李林甫都暗自佩服。他朗声道:“微臣以为,此事应当严查。会审刘廷玉是免不得的,若是此事属真,便依国法惩处,同时严厉惩治提拔刘廷玉之人。”
工部老尚书钟允城身子一晃,险些就要摔倒在地。
监察御史的声音再次响起:“但若是此事有假,那便要严厉惩处右相污蔑之罪!按大唐律,家产充公,削职为民!”
李隆基欣慰的点点头。
在场大臣已经不关心刘廷玉的死活了,即使是先前为他出声辩护的大臣,此刻心里也不约而同的冒出了同一个问题:
工部会落在李林甫手里吗?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刘廷玉勾结契丹与否,而是李林甫是否要整死刘廷玉。即使刘廷玉是清白的,李林甫要他死,他也是有罪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