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五章 好东西在番邦
西门扬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八十五章 好东西在番邦,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西门扬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建安十八年六月,蓝田与高顺在泉陵城外巡视,九天之上烈日高悬,田野里金黄一片,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干。
“看起来又是一个丰年,今年初搬空的官仓,应该没两季就能填满。”高顺捋须说道。
蓝田欣慰地点头“百姓们堆肥的技巧越来越熟,再加上去年农药的使用,现在秧苗病死的情况大减,粮食产量应该快达到极限,想增产只能在粮种上下功夫。”
“先生曾经说那种杂交水稻,您什么时候才能培育出来?”高顺好奇地问。
“谈何容易”蓝田苦笑着摇头。
后世以举国之力花了数十年时间,雄性不育株发现具有偶然性,也许终其一生都找不到,蓝田只想将两系杂交稻培育出来,即便现在培育研制成功,选育留种也要耗费大量人力,这是一条极为艰难的路。
其实在种子不够先进的阶段,农肥才是提高产量的最有效手段,但这蓝田的专业知识不符,除了使用简单的绿肥、有机肥、粪肥等,需要工业手段提炼的肥料他都无能为力。
这个时代人少地多,只要没有战争天灾等,现有的技术手段已经可以让百姓吃饱饭。
高顺见蓝田有点惆怅,紧跟着问“是土地和气候的问题吗?先生曾说交州是最适宜种植稻米的,等咱们以后拿下交州不就行了?”
“交州的气候温润适宜,对培育改良稻种是有些效果,但这种事如同逆天而行,要想成功除了勤奋努力外,还需要一点点运气成分。”
“总之我相信先生。”
高顺跟在蓝田身边已有十数年,亲眼见证了太多新奇和不可能,他甚至怀疑自家先生可比古之圣人,没有一个人能够了解透,所以对蓝田无限信任。
看着高顺一本正经的表情,蓝田微微笑着说“其实交州之南有个古老稻种,此稻穗长无芒粒差小,耐旱又不择地而生,最关键是生长周期短,从栽种到收获仅需五十余日”
高顺听得目瞪口呆,他跟着参与督种水稻已有好几年,每年一季的水稻产量最高,耗时需要一百五十日左右,现在产量略低的两季稻,也需要百日才能成熟。两相对比之下,蓝田口中的古老稻种,除了耐旱不择地这些优点,那五十余日的生长周期简直无敌。
“这这可以称为神稻了吧?那稻种在什么地方?让乌斯丁他们去弄些来?”高顺激动地问。
蓝田摇摇头,“此稻在交州以南的扶南国,已经是大汉疆域以外的地方,那里比交州还要荒蛮,加上乌斯丁语言不通,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
蓝田的话像一盆冷水浇泼了过去,高顺连大汉的疆域都还没弄清楚,一听说是国外的物产不觉可惜。
“可惜啊,这种好东西居然长在番邦”高顺一声长叹。
“其实域外的好东西很多,将来有机会咱们派人慢慢去找。”蓝田心说占城稻算什么,产地在美洲的红薯、土豆才是高产的神物,可惜以现在的航海力量过不去。
高顺感叹“有先生的地方,真是黎民百姓之福。”
两人骑着马缓慢行走,此时太阳升至中天烈阳正辣,蓝田心说能吃上西瓜就好了,可惜这东西不在汉朝的食谱上,即便他有厉害的培育方法,也只能够在脑中空想。
“先生在想什么?”高顺边走边问。
“我在想西西域有不少好东西,张骞出使西域已过去几百年,将来山河统一之后还得派人去一趟”蓝田摇头笑道。
“如果有那一天,我愿为先生效劳。”高顺激动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