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姜振国进货
向晚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一章姜振国进货,重回八零:搞对象从赚钱开始,向晚葵,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姜振国开着借来的大货车,离开大越市,先到余杭转了一圈,然后调到往东,经肖山县,往甬城而去。
这条路他已经走了近二十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绕圈子,自然是为了保密。
别看甬城离大越市只有一百多公里,因为交通不便,两地分别有什么特产,知道的人并不多。
更不用说甬城东边沿海的东海县城,有人进口了大量的电子洋垃圾,除了当地相关从业人员,清楚这件事。
就连甬城居民,也很少人知道。
说起中国进口洋垃圾,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
这时候国内工业原料严重匮乏,成本高昂,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而经过简单处理就能成为工业原料的洋垃圾,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替代品。
像废弃塑料,摇身一变就能成为手套、衣服、雨伞等生活必须品,一年可以节约万-万吨原油。
废弃电子产品,则可以提取出大量金、银、铜、铝等贵金属,且成本低廉。
从国外进口的塑料、纸张、橡胶制品和金属等固体废物,很快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中国需要工业原料,而发达国家因为垃圾处理成本高昂,环境压力亟需将海量垃圾送出去。
将垃圾出口不但不用承担垃圾处理费,还能创收,这样的好事谁都不会拒绝。
于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顺理成章地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垃圾回收站。
姜振国每次去东海县,都会跟当地电子洋垃圾进口的负责人蒋禾坤见个面,聊一聊最近遇到的烦心事。
原因很简单,对方跟他一样,也出生在干部家庭,因为讨厌进机关跟人打交道,就开了家进出口公司,从事洋垃圾进口业务。
接触多了,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振国,听说沪市那边也有人进口这个,你想保密只怕无法长久。”在酒楼吃饭的时候,蒋禾坤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
每次来了集装箱,他都会让人把最好的彩电挑出来,放在单独的仓库里,等姜振国来了拉走。
也知道他就是靠独一无二的货源,垄断了大越市的二手彩电。
只是这种赚钱方式,注定无法长久。
其它人看到这里面有暴利,肯定会参与进来。
找到他这边的货源,是早晚的事。
何况周围省市同行越来越多,更加无法保持一家独大。
“我知道。”姜振国无奈地回答。“只希望再给我一年时间,等手里有了足够的资金,我就自己开一家工厂——”
不管做什么生意,都离不开资金。
他现在这样做,就是想打个时间差,尽快赚到第一桶金。
手里现在已经有五十万资金,如果换个普通人,只怕早已经满足了。
他的眼界很高,希望办一家类似索尼,松下这样的知名公司,成为中华民族之光,这点钱肯定远远不够。
“你别钻牛角尖。”蒋禾坤知道他的性格,所以好言相劝。“任何工厂和公司,都是从小到大,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以你现在的条件,其实可以考虑创业了。”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姜振国把目标定得越高,就越容易出差错。
如果理智一点,先办个小公司,这样试错的成本就小得多,一旦成长起来,后劲也会更大。
“谢谢,我会认真考虑你的话。”姜振国真诚地向他道了谢,夹起一段河鳗放进嘴里。“最近有人在针对我,必须坚决还击才行,办厂的事,只能先放一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