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峰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道术,宋国崛起,屏峰书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嘉兴何出此言。国君仁厚一点,难道不好吗?”
嘉兴是孔叔的字,孔在周朝有嘉美的含义,因此孔叔的名与字是同义词。
公孙钟离从小就被教育,宋国多出至诚君子,对待别人要诚信,别人有困难要力所能及地搭把手,对待主君要忠诚,答应别人的事情即使倾尽全力也要做完。
在公孙钟离的印象里做老实人没什么不好的。
“我们和国君的情况不一样。”公孙孔叔解释道“我们出身于公室的旁系,从小就预备被培养成为国君的臣子,就像野人们输送他们的粟米一样,我们把自己的勇武、忠心抑或是某方面的才智贡献给国君,进而换取国君赐予的禄米。
做臣子的,只要竭诚尽忠就可以算得上是尽职尽责了,但是国君不一样。国内国外,不知道多少豺狼一样的野心家都潜伏在暗处,等到国君虚弱的时候侵夺他的生命与社稷。
在国外,楚国就曾经卑鄙地在会盟上劫持了宋襄公,受尽耻辱;在国内,来自公室的公子们成天盘算着弑杀国君,自己篡位,公子御杀害成公的例子就殷鉴不远;除了公室的公子们是潜在的不稳定因子,公族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华督、南宫万、易牙、竖刁,哪一个不是趁着国君无备,行不忍言之事的?
国君需要有仁德,这才能俘获臣子们的效忠,但是国君若是不能洞悉狡诈之徒,勘破阴谋诡计,那么祸患也就不远了。岂不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叔忧心忡忡地说道。
“你说的是陈国这样动乱的国家吧?”公孙钟离道“陈人在诸侯间,出了名的诡诈阴鸷,人人不学治国的礼法和仁义,天天琢磨着阴谋算计,几乎每一任国君都经历了内乱,国家也因此疲惫不堪,屡屡被楚国欺凌。
可是我们宋国不一样啊。我们的民风在诸侯间,是驰名远近的仁爱至诚,国人和野人都颇有古君子之风,因此治理起来,不用那么辛苦。即使有华督和南宫万这样的小人,也是凤毛麟角,国家有你这样的才智之士,总能替宋公抵挡明枪暗箭的吧?”公孙钟离道。
公孙钟离口中的陈国,是舜的后裔,被周室封在宛丘,妫姓。因为是他姓的社稷,陈国人在国君的继承问题上,不遵从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是沿用古老的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既然国家的继承人即可能是儿子,也可能是弟弟,陈君在弥留之际,宫中往往被阴谋家把持,国君的儿子和弟弟们互相暗算——都是继承人的后备队,只要把其他人都宰了,自己就可以称孤道寡了,于是每一次政权更替都伴随着无休止的内乱和血腥。
在这样的宫廷政变中,一代代陈国公子都把权谋之术的技能点点满,陈氏的后代也因此成为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的大阴谋家、大纵横家。
比较知名的就有纵横家、朝秦暮楚的陈轸,躬耕于田垄却号为张楚的陈胜,以陈国公子的身份逃入齐国、改为田氏,最终弑杀国君、侵夺姜齐社稷的田家祖孙。
《春秋》讥讽宋国不尊周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宣公废太子而立弟,从此恢复了兄终弟及的继承人传统,导致国家十代人内乱不休、不得安宁。宋国继承了殷人的君子之风,许多国人和野人甚至连撒谎都不会。但是在长久的内乱中,上层贵族们逐渐熟稔了奸诈,并从中取利。
“这次的动乱,难道你还不能吸取教训吗?”公孙孔叔对钟离摇摇头“自从殇公被华氏弑杀,而华氏依然壮大,襄公被楚国暗算,却依然受制于楚,很多人都觉得固守仁德没有好处,民风渐渐日下了。”<divid="er_ip"><b></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