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喜县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一刀倾情,安喜县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说到这里,脸上笑容倏然消失,叹了一口气,道:“我活了七十多年,早将生死之事看得淡了。不过眼下仍然没有找到一位稳妥之人,能将这座马公祠传于后世。是以我还得努力活着,否则对不起黄家先祖,更对不起忠心为国的马公。”</p>
厉秋风见老者面露戚容,心下感动,正想说话,却听那老者接着说道:“我自十五岁起,便守在马公祠中,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天下风云变幻,即便是这座重庆府,也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其间我也曾经想过,自己原本可以到外面闯荡一番,为何要守着这样一处小小的祠堂?每日里烧香拜神,却也没有见神明现身,救助世人。直到三十余年前,渝水大涨,淹没了半座重庆府。致仕在家的冯大人挺身而出,召集百姓修筑堤坝,他自己更是带了四儿九孙日夜守在水边,最终累得吐血而死。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也为了救助百姓,被大水卷走,尸骨无存。冯大人在世之时,时常会来到马公祠,有时一坐便是一天。我有时与冯大人闲聊,他总说世人或许无马公之能,却要有马公之心。昔年马公随先主征讨东吴,败于夷陵。马公随傅彤将军断后,身陷重围,却是临危不惧,杀出重围之后,到了长江岸边。他守在岸上,要同僚和军士先行登船,自己却被东吴军兵乱箭射死。遗体坠入大江之中,再也没有找回。被他舍命相救的军校逃回之后,感念他的大恩,便在这里建了祠堂,祭祀他的英灵。冯大人说世人若是有了马公之心,这世道便要好上许多。初时我听了之后,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冯大人逝去,我才知道他这番话的道理所在。”</p>
老者说到这里,略停了停,接着说道:“这座马公祠虽然千百年来少有人来拜祭,但是毕竟还有像冯大人这样的智者,没有忘记天地之间的正气。哪怕只有一人为马公的英灵感动,在危急关头能够舍生取义,便是马公祠存在于世间的意义所在。是以这些年来,每当想起马公和冯大人,我便感叹不已。你师父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只是隐居山野,每年都要四处奔波,祭祀当年忠于汉室的名臣大将。这些人早已作古,他这番奔波看似全无用处。可是仔细想想,千百年来,世人皆知关公忠勇,盖世无双,张公骁勇无敌,黄公老当益壮,更不要说诸葛武侯忠心侍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多少仁人志士,是因为敬仰诸葛武侯、关公等人的忠义,这才不惧艰辛,扶危济困,战死沙场?若无你师父和他的先祖每年奔走,只怕这些英雄的故事,再也无人记起。”</p>
厉秋风越听越是心惊,暗想黄伯伯洞察世情,已然看出我有了厌世之心。他这番话并不是随意而发,多半是为了壮我之志,劝我不必灰心丧气。</p>
老者见厉秋风沉默不语,微微一笑,道:“我五年没有见到你,只觉得你性情变了不少。昔年你到这里之时,当真是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可是今日重来此地,却是神情黯淡,沮丧失意之情,一望便知。这五年之间,或许你在京城遇到不少事情,可是绝对不能因此而意志消沉。我和你师父年纪渐老,将来许多事情,还要靠你去办。”</p>
厉秋风尴尬一笑,道:“黄伯伯,您老人家教训得是。实不相瞒,这五年之中,小侄混迹于锦衣卫南镇抚司,在京城所见所闻,实在是令人丧气。朝廷官员大半都是些尸位素餐之徒,每日里尽干些龌龊事情。当今天下看似太平,其实危机四伏。鞑子在北方蠢蠢欲动,倭寇在东南越闹越凶。可是这些官儿只想着自己快活,没有几人顾念百姓的死活。如此折腾下去,只怕来日大难,就在眼前。”</p>
便在此时,忽听得屋子外面传来几声轻轻的叩门声。厉秋风立时停下了话头,面露喜色,对老者说道:“难道是师父他老人家到了?”</p>
老者也是一脸欣喜,道:“若是他到了,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说完之后,便即匆匆向屋外走去。厉秋风紧随在他身后,紧走几步,便到了祠堂门前。他抢在老者身前,一边伸手去拉开大门,一边对老者说道:“让小侄来开门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