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欣若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四九城内外有别 法源寺堪破人…,红鸾记,心欣若舞,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却说四人商定了先去刺杀马新贻,嫁祸湘军,以便督促曾国藩下台。
世衡见罗大纲对此事已经安排得密不透风,自己和永活插不上手,就同罗大纲商量着父子二人准备进京一趟,探听一下曾国藩兄弟俩如今在朝的情势如何,伺机而动。
罗大纲同意了。
约定马新贻刺杀成功后,天京会面。同时也追查一下天国财宝究竟落入谁手,能够取回自是更好,若不能,也要查出个下落来。
同时世衡和罗大纲将曾经陷害太平军的清廷走狗们列出了一个名单,曾氏兄弟自然是在册首,杨重雅也不甘落后,那左宗棠李鸿章也不能饶过,陷害陈玉成的叛徒苗沛霖,已死的胡林翼李续宾胜保等人就算他们命好,若有机会找出他们的坟墓也要挫骨扬灰。
世衡把刺杀马新贻的事情就托付给罗老爷子以后,自己带着永活就进了京。
北京这地方,世衡和永活都是头一回到,二人依旧做道士打扮,穿街走巷,先逛了一圈。
二人自东南角的左安门进城,只因这左安门较为偏僻,守卫不多,即便这样,也把身上摸了个遍,又查验了道士度牒,确认没什么危险,才放他们进了城。
打听得曾国藩住在宣武门附近,便起身前往宣武门。
却说这北京城原本分皇城、内城和外城三部分。皇城不必说自然是紫禁城,乃是皇上家。皇城有四道门,分别是,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而内城是八旗旗人居住,汉族的大臣及百姓只能住在外城。
那内城共有九门,分别是南城墙的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东边是朝阳门和东直门,西边是阜城门和西直门,北边是德胜门和安定门。
所以北京城也称四九城,就是指的皇城的四个门,和内城的九个门。
外城则是在南城墙的外面向南延伸了一个长方形,在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和西便门之内形成的长方形区域,在皇家眼中,这外城就跟郊区似的,不算北京城。
宣武门是个特殊的地方,因为宣武门外有个非常著名的刑场,就是菜市口。
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
令人回味的是瓮城上的午炮每日一响,声震京华,京人以此对时,人称"宣武午炮",走囚车。
因为刑场设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犯人经刑部审核确定,从宣武门出去,在菜市口问斩。
宣武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儿"后悔迟",可不是后悔迟嘛,都要问斩了,再后悔哪儿还来得及啊。
菜市口是北京的闹市,从南方各省来的人,过卢沟桥,进广安门,再进入北京内城大都要经过这里。
这里很早以前就是有名的杀人地方了,菜市口没有什么固定的地方作刑场,一般都是在菜市口路北的商户或者药店门口,设下监斩官的坐案。
宋末元初,被元朝统治者关了四年的宋朝丞相文天祥,因为不肯屈服,最后在菜市口被杀死。
他在刑场上,态度庄严地对监斩官说"我为宋朝能做的事,现在终于做完了",然后慷慨就义。
宣武门城楼面阔五间,通宽米进深三间,通进深米楼连台通高米重楼重檐,歇崇山峻岭式灰筒瓦绿互谅互绿琉璃瓦剪边。
瓮城南北长米,东西宽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
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活七间,通宽米通进深米,连台通高米。箭楼设有箭孔个。
与正阳门不同,箭楼下并没有门洞,人们是向右拐进闸楼卷门,进入瓮城、再穿越城楼门洞进入城内。
宣武门瓮城内有砖砌的五火神台。此地低洼,雨季时城内之水多从此经过,流出城外,日久看城门的兵士即以此砖台为记适时开门宣泄城中雨水,如果水淹没了砖台,则水拥阻城门,无法开启,城内易遭水患。
宣武门门匾,有满文、汉文双语“宣武门”。
宣武门外有一座佛寺十分有名,名曰“法源寺”。
法源寺坐落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东侧,始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公元年),是北京市区内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原名悯忠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缅怀在战争中捐躯的将士,下令在他慷慨誓师的地方修建一座寺庙,名叫“悯忠寺”。不过时隔年后,直到武则天登基之时,悯忠寺才得以建成,它就是现在的法源寺。。
后来几经历史的变迁,法源寺历经战火的洗涤,数次被烧,又数次重建,它的每一砖每一瓦似乎都在向人们展示着它曾经的风霜和沧桑。
最近,曾国藩进京述职,就住在法源寺中。
这与胡世衡和罗大纲的猜想大相径庭。
他二人一直以为以曾国藩的资历,怎么也得在北京城有一座豪华富丽的侯府,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居功至伟,清廷一定会在封赏他的时候给他一座规模超大的侯爵府第,重兵把守,难以接近。
没想到曾国藩十几年的京官生涯,居然连所属于自己的固定的房屋都没有。
这却是为何呢?难道曾国藩没有钱买房子吗?
年冬天,为准备第二年春天的会试,岁的曾国藩首次进京并入住长沙郡馆(今前门东大街以南、珠市口东大街以北的草厂胡同一带)——这个地方,和曾国藩颇有缘分,后来任京官时,从年起,他就长期管理长沙郡馆;穷困的京官生活,也因此处房租的贴补才多次免去断炊之虞。
当时的确是因为穷。
年的会试,曾国藩名落孙山。
由于第二年即有恩科会试,为免路途往返在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浪费,曾国藩便留在京城苦读。没想到,他再度落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