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大华运粮队
闲与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2章 大华运粮队,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闲与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是什么样的好机会?
自然是给他改变当地人口结构的好机会!
穆拉德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这么一折腾。
在当地的统治力减弱到最低,当地的百姓基本上不会再对奥斯曼抱有什么幻想。
加上许多人被杀,就会形成真空区,这个真空区想要恢复就必须要有人口来补充。
而补充什么样的人口,郑毅这边自然是优先补充华夏民族,让汉人进入到这片区域来。
这样才能根本上转变当地自古至今形成的民族和信仰格局,有机会让他进行民族融合。
倒不是郑毅心狠,要踩着当地人的鲜血来达成目的,而是当前的情况这是大势所趋。
想要快速的建立统治基础,完全靠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不行的。
穆拉德敢于自毁长城,他就敢将重新修建一道长城出来。
作为宗教信仰一致的奥斯曼帝国,都敢如此不顾一切的实施。
那他要是客气,就有点太不像话了,如今的局面可是在争霸啊。
一船船的物资从世界各地起运,快速的转到这边来,就连新大陆也派出舰队护航运粮船穿越大西洋,然后试图通过地中海,直接运输到夜路撒冷一带,从几个方向补充当地需要的物资。
不过航程比较远,最快运过来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此时大部分的粮食还是从次大陆和南洋这边运输的。
本来按照这样的情况,市场上的粮价完全是会产生波动的。
至少会上涨一倍以上,毕竟需求才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嘛。
但大华的商人就是这么可爱,完全没有抬价的意思。
知道军队在西方作战,恨不得不要钱将粮食送来。
最终朝廷的收购价,还是维持在极低的市场价。
而且各运输船队,同样是低于市场价保证运输。
郑毅如果说不感动那是假的,这么一群可爱的百姓在背后支撑,他相信无论多么的困难,他的帝国都可以战胜。
数百上千条船只穿行在航线的各处,许多的船只几乎是昼夜不休,半个多月的航程硬生生在十天内送到。
这是多么高的效率啊,想到这里大华的战士们也是心中暖暖的,对于自己的国家充满了荣誉和自豪感。
南洋和次大陆运输粮食的同时,北部也通过陆路进行粮食的转运,他们是通过黑海航道和里海航道运过来,相比较从南洋调运,这边的距离更近一些,也更加的方便一些。
比如伏尔加河流域的粮食,直接就在黑海北部的港口装船,运输到小高加索地区的登陆,然后被转运到北部奥斯曼军队清空的地区,在军队的保护下发放给当地的居民,整个过程只需要三天就可以了。
原哈萨克汗国和西伯利亚平原种植的小麦和玉米,同样是通过铁路运输到港口,经过里海北部的港口运输到沿海,然后或经过小高加索山脉南下,或者直接通过萨菲波斯前往需要的地区,调运的速度是很快的。
佂东军北非军团一支五十人的小队,押送着三十辆卡车行进在颠簸的道路上。
他们是负责押运粮食的小队,此时正在由南向北的进发,目的地是沙漠中的一座小城卡拉克。
这座城镇被奥斯曼军队伤害并不大,当初大华阿拉伯军团北上,直接切断了对方的退路,所以这座小城没有受到太大的劫掠,但因为乱兵胡作非为的原因,居民家中被抢的和被烧的粮食也让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
既然如今已经被大华军队占领了,那么一视同仁也是必然的,大华抽调三千吨粮食运了过来。
负责押运的正是北非军团的士兵,为首的是一位连长指挥官,三十二岁的张春牛。
张春牛是辽东当地人,出生在李成梁总兵辽东时代,成长与华夏帝国建立之后。
在大华建立的学堂里读了三年书,但自觉非常不是读书那块子材料。
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大华的军队,然后被陪住到佂东军驻守三韩。
后来参与了佂东军收服中原江北的战役,在之后就跟着远渡重洋来到了北非。
本来按照他的资历,混个团指挥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如今大华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代代大好青年都将从军入伍、报效国家当做自己的责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