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十六章
霜拂剑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章 第十六章,和离后我成了将军夫人(穿书),霜拂剑花,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天真是多谢闻将军了。”舒宜连忙福身。
闻岱在马上微微欠身“还请郡主宽恕惊扰之过。”
“闻将军来巡逻啊?”闻岱没有要走的意思,舒宜猜不到他是否有事,只能没话找话。
“是,”闻岱一拨马头,让过几个追跑打闹的孩子,“还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
舒宜一个虚职郡主,没官没权,好奇心顿起,听完闻岱的话后,倒是一笑。
“噢,”舒宜想起来,“是端午那时的布老虎啊,阿耶阿娘在南方住过,他们那边习俗,端午给孩子佩五彩布玩具辟邪,长安的集市上确实找不到。我回府找找,想必除了老虎,还有些其他花样的呢,到时候派人送到将军府上。”
闻岱赧然“不敢麻烦郡主,我派人到郡主府上学学怎么做就好了。”
舒宜摆摆手“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将军不嫌粗陋就好。”
况且这玩意,通常绣娘看个大概就会做,闻岱府上怕是连伺候的婢女都没有一个,才会说要派人来学。既然这样,干脆把现成的给他们还方便些。
思及此,舒宜半是说服,半是真情实感“闻将军真是个好父亲,令郎活泼可爱,我也很喜欢,实在不必放在心上。”
谈到儿子,闻岱的脸颊线条柔和下来。他还要去巡逻,的确也没时间推来推去,便再次致谢,同舒宜告辞后,带着骑兵们离开了。
舒宜也回府继续管束举子们,在长安近乎诡异的平静中,又过去了三天。
三日后,长安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六月初三,会昌侯给圣人推荐的才女白菡萏作颂圣诗,嘉咏盛世升平,诗风清雅,文人纷纷称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两句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圣人大赞这两句,赏下文房四宝,还命朝廷诸臣都赏析一下这首好诗。当然,名义上是赏析诗句的才气,才不是让大家趁机在民间宣传一下明君盛世的意思。
朝中官员非常捧场,而正当大家纷纷准备抄录这首诗,再写个赋啊颂啊深情赏析一下,赞颂当今圣上真是明如尧舜,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盛世气象的时候。六月初五,急报,黄河决口,泰州及周边七个州郡受灾。
急报是一路快马驰送,直达圣人御案的。虽然消息还没正式下达,但已水波状悄然在长安传开。
好响的一巴掌,正正好好抽在前几天还在自得“盛世升平”的皇帝脸上。
皇帝不爽了,就要出气。他当即下令贬斥会昌侯行事不检,国难当头还耽于游乐。总之,千错万错肯定不是圣人本人的错,韦秉礼此刻跳得这么高,被揪来当替罪羊正顺手。
不管宫里的淑妃和宫外的会昌侯是如何气歪了鼻子,皇上把前一茬敷衍过去,就急急忙忙开始预备赈灾。要仔细研究泰州发来的奏折,当地情况究竟如何,缺多少粮,河堤损毁多少,要不要预防灾后疫病。国库有多少粮可放,该派谁去,谁监督,又要如何防止上下官僚贪墨,都得朝堂核定完了有个章程。
一派忙乱中,还有浑水摸鱼,想上下敷衍的官员,皇帝大怒,揪出来几个狠狠发落了。长安那几个权贵聚集的坊,就有好几处典卖宅子,将要流放远谪的,为长安此刻的压抑气氛更添一层愁云惨雾。
越国公府私下的议事中,越国公先开口“圣人气发出来了,总算可以议事了。泰州如今事务繁多,得一样一样来。”
越国公不是那等不知百姓疾苦的官僚,早几天知道泰州遭灾,就想做些实事。这好几天都只能暗地准备赈灾,不能露出形迹,他也觉得很是压抑。
张晁道“得赶紧派人下去赈灾,沿途也得注意流民,已经拖了些时日了,不能再叫百姓受苦了。”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大灾之后必有流民,处理得不好,就是造反。前朝就是倒在饥荒之后的流民四起中,如今虽没到这个地步,也得防微杜渐。
舒宜进一步延伸“说不得还有流民要走到长安来,到时候怎么办,也得先有个准备。”
众人皆是神色一凝。
流民在故乡活不下去了,就要背井离乡迁徙,这是很自然的事情。饭都吃不上的时候,都知道该往富裕的地方逃命。而天下富庶之地,莫过于都城长安。
时人安土重迁,被逼离故乡,已是极大的不幸,大家都不忍心为难,但当今皇上最重脸面,只怕不能容流民入长安。届时流民在城外聚集,如何处理都是烫手山芋。
不止于此,舒宜补充道“如今已是初夏,这一季流民四处漂泊,泰州今岁的税收是完了,粮食怕也收不上来多少。但流民得有粮食赈济,这粮食总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缺口从哪补?再有,流民本就是青年多,越走远,其间老幼者愈少,这一堆没家没口的青壮年男子扎堆在一起,又是一个不安定因素。”
不用再往下延伸,众人都皱眉冥思。你一句我一句,不外是施粥、舍银钱赈济。
“我有个想法。”舒宜食指轻点桌案,缓缓道。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