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大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0章 “黄金列车”现世,重生之完美人生,一品大臣,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不再回味刚刚匆匆的惊艳一吻的赵一理带着陈香凝、茉莉姐妹和杰克清点着如小山一般的宝箱的时候,卡姗娜却坐在一把简易的沙滩椅上,膝盖上放着一个打开着的电话机盒子大小的黝黑小匣子,手拿着两页明显有着时代感的纸张痴痴地发起呆来。
就在这个黑匣子内层的最上方,工工整整的放着几份红头文件,看着上面授权令的签名处,赫然是第三帝国的纳粹头子的亲笔签名:阿道夫?希特勒,而文件内容上,叙述了“黄金列车计划”的前世今生。
原来,就在1944年下半年,各线战事的形势均已经对纳粹不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希特勒忠诚的建筑师兼军备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他通过奴役集中营里的囚犯,秘密打造了三列一模一样的小型特制列车,在德军高级将领的支持下,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二战期间在欧洲各国,尤其是从犹太收藏家手中以各种手段强取豪夺来的大批的艺术品加上搜集来的价值连城的黄金、珠玉和一部分的新式制式武器秘密的分了三地进行密藏,以期待第三帝国可以凭借着这笔财富将来在某个时候,可以东山再起。
这份文件的末尾处还指出,在这批财富里,实际上还有着当初德国的国家银行里面存储的部分国家财产在内,而在传闻中却根本就不曾提到这一点。
然而计划虽然是由施佩尔负责制定,可是到了宝藏在具体收藏的地点的选择上,希特勒却另寻了他人选址执行,这一做法,使得本来就具备有双重人格的施佩尔对待此事的态度忽然发生了180°的大转弯。
在这之后的一系列政治还是经济措施上,施佩尔都主张了将战时机制,转变为民生为先,让曾经在自己主持下,原本生产以满足国民日益窘迫的生活物资的生产需求,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单纯依靠武器装备来扭转战局了,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后,施佩尔认为第三帝国的局势已经毫无希望了。
1945年初,德国国内工业生产已基本停顿。1月30日是希特勒掌权12周年,他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宣称在重工业和军备方面的战争已经结束,应把粮食、电力、生活放在优先于坦克、飞机的地位予以考虑。他提出,盟国在物质方面的优势已不可能再用德国士兵的勇敢去弥补了。
但是希特勒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依旧是独裁的推行了他的焦土计划,而此时,他的高级将领之中,最为积极抵制这个焦土命令的,却还是这位他个人曾经最为推崇的私人建筑师,人生的讽刺,还真是说来就来,屡试不爽。
最后的一份备忘录中,却是那位高级将领所写,在施佩尔的所知的资料中,这批宝藏,共计有300吨黄金,其他宝藏无数,可实际上,计划到了最终执行的时候,由于希特勒意识到了自己的第三帝国的最终结局,因此说服了纳粹国防军和国家银行,拿出了一部分,放到了这个他自己称之为“新生”的复兴计划中去,具体最后是价值几何的财宝,文件上并没有涉及,恐怕也只能成为一个黄金列车计划中的彩蛋了。
而这列火车头中,最大的彩蛋却并非刚才文件中所提及的希特勒自己再度拿出来储藏的财富,而是两把特制的钥匙。
半晌,收拾停当的赵一理等人已经将一部分箱子通过电梯运上了密室入口处,准备带走。
为何不将这里所有的财宝一网打尽呢?
这个问题,在最初决定联合寻宝的时候,双方就对此达成了共识:
那就是盗亦有道,永远只拿自己应该拿的那部分,这才是生存之道。
更何况,这批宝藏的来源是什么?是纳粹党搜刮整个欧洲人民的血汗,更包含了太多人对于二战这段历史的另类认知,因此无论与公与私,谁也没办法安心私吞这笔财富。
宝藏终于现世了,我们的欧洲寻宝第一弹也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将转回国内,看一看主角们的另一种奋斗的人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