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会变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二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从1983开始,睡觉会变白,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城市区出二环,往东北走,奔首都机场方向,就到了顺义县。
三环刚刚开发,外面都是荒地,更别提这种郊区县,除了通往机场的一条大道,入眼一片荒凉。
许非和冯裤子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一个屯子里,看着眼前的烧砖厂。
顺义砖厂多,基本是劳改单位,这座砖厂就接收过不少劳改犯,现在成了企业。但还保留着以前的规划和房屋。
冯裤子裹着军大衣,夹着小烟,蹲在砖厂门口,像极了当地的村支书,“环境不错,就是地面干了点,没稀泥,得拿水整个浇一遍。”
“整个浇不成,拍戏没法拍,选块地方意思意思得了。”许非道。
书里写的劳改砖厂,由于总下雨,还都是黏土,所以特别稀软,脚踩进去就拔不出来。正经拍戏肯定不能这么拍,需要艺术加工。
“那溜厂房也好,看了五六个砖厂,就这家规划最像。”
“北面得搭个伙房,南边得搭个值班室,烟囱也得做旧。一会去里面瞅瞅,宿舍再合适就更好了。”
书里写砖厂环境:
“用白围墙围起的一个长方形大院,东西相对长长的两排监舍。朝南一面,在黑色院门的两侧,是几间队长办公室和值班室;朝北一面,是伙房,房顶上铁锈斑驳的烟筒里正喷吐着浑浊的灰烟。”
还有监舍构造:
“二十多平米的房间,沿着南北两面墙,用砖头搭起了两排齐膝高的木板铺,只给整个屋子留下一条窄得转不开腰的走道。”
布景就是干这个的,既然原著写了,就得尽力复原。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商量完,冯裤子扔了烟头,边用脚蹭边问:“我说老弟,我这心里总不踏实,这好像不是咱干的活儿?”
“怎么不是?我们选景是为了布景,布景就是咱的活。”
“那,那也忒超纲了。我们俩把景踩了,把道具收了,把衣服做了,那边还推荐演员,合着幕后都包圆了?”
人家郑小龙让许非管美术这摊事,他倒自动自觉的把关系并列。
许非笑笑,道:“这么说吧,比如你是个领导,叫两名员工去调查今天的西红柿价格。
第一个回来了,说西红柿今天一毛一斤。第二个回来了,说西红柿一毛一斤,比昨天涨了两分钱,因为今天下雨,很多菜贩没有来。不过我看今天的黄瓜很便宜,才七分钱一斤,我把卖黄瓜和卖西红柿的都带来了,您要不要见见?”
他张口就来了个后世著名的成功学案例,问:“你说你喜欢哪个员工?”
“这,这……肯定第二个啊。”
冯裤子挠了挠头皮,道:“不过也得分领导吧,没本事又小心眼的,指不定还觉得他多事儿。”
“就是啊,你看主任和导演是小心眼的么?不是吧,那不就得了!”
“啧!”
冯裤子吸了口冷气,又摸出根烟点上,“嗯,是这个理儿。”
“呵,走吧,进去瞅瞅!”
许非站起身,迈步进厂。
裤子不太得劲,明明比自己小几岁,却总是占据了主导权,更可气的是,自己还扳不回来。
…………
“于普,你那边怎么样?”
“公安部门已经联系妥当,无偿赞助我们场地和资源。我正在跟津门公安沟通,看能不能借用一下港口码头。
剧组工作人员,初定为三十九人,财务后勤已经就位。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五月开拍,总资金四十万。”
制片主任于普道。
“嗯,效率非常高,不错。小许呢,听说你们去找外景了?”林汝为笑问。
“这是我们拍的照片,您过目。”
许非递上一摞照片,道:“我跟冯哥都谈好了,那家砖厂以前也是劳改单位,听说拍歌颂公安干警的剧,人家分文不要,就是几个领导想露露面,能不能安排个小角色?”
《便衣警察》筹备会议上,许非报告了自己的工作进展。
林汝为没说话,只看着那摞照片,有厂房内外的,有大院整体的,还有周边的树木环境,非常细致。
她看了半天,方道:“他们要求台词么?”
“一句两句就行,没有也无所谓。”
“那可以,就定这家砖厂吧。”
“好,我们马上着手布景。”冯裤子急忙忙抢了一句。
“别的还有么?”
“道具方面,正在收集阶段,具体布置看拍摄计划。”
“服装方面,也正在收集准备,一会就能过来一批,具体也得看拍摄计划。”
“……”
林汝为扶了扶眼镜,翻看下会议内容,赫然发现前面的一大段都可以省略了,直接从选角开始。
老太太拍了这么多年戏,还是头回碰到如此轻松的情况。
八十年代的剧组非常粗糙,工种不多,分工也没那么细。
后世一个中等规模的剧组,首先要设制片组,包括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外联制片、财务、剧务及后勤保障人员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