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百四十七章 一帮蠢货,最佳影星,白色十三号,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方不想付出更多的代价,另一方面却有更高的价钱吊着,这次谈判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看着托马斯-朗曼离开,哈维-韦恩斯坦脸色有点不好看。
原本,他都快搞定与着托马斯-朗曼的谈判,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买断《艺术家》欧洲以外的版权,没想到中间跳出一个贝拉-安德森,硬是让他不得不把价码提高到1500万美元。
但1500万美元仍然没有拿下版权。
这让他有些气愤!
马修-霍纳那个破烂皮包工作室有发行能力?打着迪士尼和华纳兄弟的旗号在这里招摇撞骗,接连坏他的事。
不用说,这肯定是故意的。
这不是给他添堵吗?《艺术家》可是他今年最大的发现!
刚刚来到戛纳,哈维-韦恩斯坦就发现这部片子对平均年龄高达近六十岁的美国电影学院投票者来说,简直就是量身订做的礼物:黑白、无声、模拟好莱坞经典时代明星的举手投足,逻辑简单且恰到好处的片长(100分钟),都非常适合他进行奥斯卡运作。
奥斯卡是保守的,高龄评委们总在怀念过去。
他在奥斯卡公关上屡试不爽,甚至让全球影迷都意识到了“奥斯卡评委都是一帮蠢货”的事实。
拿下《艺术家》,加上他的公关运作,一部奥斯卡种子选手就会诞生。
哈维-韦恩斯坦对自己从来都充满信心,从最早的《英国病人》横扫奥斯卡,到世纪末《莎翁情史》力克《拯救大兵瑞恩》,再到《芝加哥》艳惊四座,他始终在摆弄公关伎俩,而方式也在与时俱进。
《英国病人》时,他喜欢标榜自己的电影是“多少年来最伟大的动人之作”,但在运作《国王的演讲》时,他却公开表示自己对这类标签式宣传的厌恶,以暗指《社交网络》自卖自夸的浮躁;《芝加哥》时,他热衷于侧面打击竞争对手,且拉票时送礼物的吃相比较难看,但后来在看到《拆弹部队》遭遇制片人邮件拉票事件后,他立刻将《无耻混蛋》的夺奖野心缩小,盯紧最佳男配角就算了事。
这部在戛纳上只能参与商业交易会的黑白默片,他志在必得。
甚至,他都有了初步规划,由于今年有另一部重点冲奥作品,等拿下《艺术家》之后可以在手里压上一年,然后从明年的戛纳电影节开始运作,一路各大艺术类电影节走下来,积累下足够的口碑,然后再去冲击奥斯卡。
可能有观众看到这部影片会认为受到愚弄而退票。
这一点他也想到了,这完全可以炒作成新闻,也是冲奥的一个卖点,进一步让投票者感到:奥斯卡还是要注重点品位档次的,普通观众没文化。
但这些都要拿到《艺术家》的版权才能实施。
哈维-韦恩斯坦考虑一番,决定谈判还是进行下去,毕竟有利可图。
洛杉矶,马修参加完《钢铁侠》首映式一周之后,又回到了迪士尼制片厂,继续《速度与激情5》的拍摄。
这部影片的拍摄到了收尾阶段,除了马修、保罗-沃克和盖尔-加朵三个人之外,其余主要演员已经在戏份完成之后离开了剧组。
马修三个人剩余的戏份,大部分都是在摄影棚中的绿幕前飙车。
当然,他们不是专业级的车手,大部分都是在速度很慢的肌肉跑车中,摆出各种狂炫酷拽吊炸天的造型。
那些花式飙车,全都是特技演员们上场完成。
时至如今,特技演员可以说是好莱坞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与摄影师、道具师和编剧一样,几乎每个剧组里面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些人却不是很受重视,特别是学院,一直拒绝在奥斯卡上设立特技类的奖项。
同样不受学院重视的还有特效行业。
好莱坞大制作商业片的特效很出色,往往是拍摄制作中烧钱最狠的环节之一。
当然,并不是说好莱坞特效真的就无敌了。
在马修看来,好莱坞电影特效出色,也离不开世界同行的衬托。
绿幕前拍摄,对于马修来说,几乎是每部电影中都会频繁出现的戏份,也不存在多少难度。
拍摄之余,贝拉-安德森给他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这位皮包工作室的行政总裁,在戛纳电影节的商业交易会频繁出手,尽管没有买任何一部影片,却打乱了哈维-韦恩斯坦多个交易计划。
另外,在一部影片上面,还让哈维-韦恩斯坦大吐血。
一部叫做《艺术家》的黑白默片,哈维-韦恩斯坦本来1000万美元左右就能搞定欧洲以外的版权,结果在贝拉-安德森的竞争下,韦恩斯坦影业花费了2500万美元才拿到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