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域神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七五七章 登门送宝,鉴宝秘术,北域神灯,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阿普电话里头很是兴奋,也很是庆幸:“当然,这一次最该感谢的就是张教授你,要不是您,我可就成了最大的冤大头了。
对了,我和父亲今天会到旧金山去一趟,亲自接您到这边来,我们的翡翠公盘马上要开始了,绝对不能出任何差池。
所以还得有劳张教授您帮忙啊。”
电话里,阿普说了一大堆话,其实意思嘛,就是两个。
一个是对张天元佩服得五体投地。
另外一个,就是说要来找张天元。
张天元说你们过来吧,不过我要看到“诚意”。
大约两个小时之后,阿普和他的父亲穆图斯,竟然还有那个秦方一起来了。
张天元虽然不太喜欢那个秦方,不过上门都是客,别人是来送礼的,也不是来打架的,没必要在这上面计较。
他也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
穆图斯恭恭敬敬地给张天元道了歉,然后拿出了自己的“诚意”。
张天元一看到就喜欢上了那东西。
这竟然是一件小型的青铜器。
根据张天元的判断,应该是西汉的酒器青铜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自从发明了酒,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具便应运而生了。
酒器有着相当广泛的社会功能,除了用于存贮、温煮、饮用等功能之外,还起到了作为一种礼器的社会功能。
它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等级制度的载体。
随着酒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在学会利用粮食酿造酒的同时,各种盛酒的器物也就随之开始了制作与发展。
青铜盉器型源自陶盉,自二里头文化时期就开始出现,历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尤以商周为最多,在先秦墓葬的礼器组合中具有重要地位,至战国晚期,青铜盉由礼器转变为实用器,开始走向衰落。
青铜盉盛行于商代至战国,形制多样,一般是深腹、带盖、前有流,后有鋬,三足或四足。
商代盉多袋足,且流在器顶上。
西周时期盉流转移至腹部,逐渐流行三足或四足盉。
春秋战国时,盉口变小,腹部扁圆,流往往做成弯曲的鸟头或兽头状,蹄形足较为常见,有的蹄形足做成动物形象。
许多盉还加上弯曲的提梁,并用环索连结盉盖与提梁,造型轻盈秀巧。
对于青铜盉的功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盉,调味也。从皿,禾声。”
有的学者认为盉是酒器,在早期可能用来盛调酒水以调酒味的浓淡,这种调酒水古人称之为玄酒。
但是在商代晚期时,盉就常与水器盘同时出现在随葬器中,因此它同匜一样,可用来盛水沃盥,也是一种水器,究竟属何类抑或二者兼有,目前学术界仍有不同意见。
这件西汉鸟形青铜盉:通高13.5厘米,口径7.8厘米,腹径16.5厘米。
形状略呈球体,上有盖,子母口,盖上有钮;短直颈,广肩,鼓腹,圆底;
底下有三兽首足,微向外撇,放置稳固;腹中部有流,弯曲抬起,流口为鸟首状,钩喙,微张;
腹一侧有柄,长而略折起,便于执握,腹饰一道弦纹。
其高超的制造工艺和精美的造型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这件西汉鸟形青铜盉造型新颖,美观实用,极富想象力。
整器造型酷似一呆萌的瑞鸟,憨态可掬,善于飞翔。
整体设计精巧别致,匠心独运,充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蕴含着艺术氛围,的确是一件将艺术之美与生活之美完美结合的绝妙佳作,令人叹为观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