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第两百七十四章清穿文世界34
萧凌凌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4章 第两百七十四章清穿文世界34,成为人生赢家的对照组[快穿],萧凌凌凌,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忙碌的时候,时间就好似最不值钱的东西,不知不觉就没了。
洛霜放下手里的笔,把账本合上,喝了一口放在手边的茶,询问道,“荷香,你莲香姐姐都成银行行长了,每天出去都威风八面的,你怎么就不知道着急呢,让你去管羊毛纺织也不去,让你管女校也不答应。你到底想做个啥啊?”
荷香把桌子上的账本规制好,整整齐齐放了一叠,“福晋您又来了,不是说了嘛,奴婢哪里也不去,您且离不开奴婢呢。”
“哪里就离不开了,这些年,你给本福晋培养了那么多能干的丫头,不缺你一个。”洛霜拿起一块点心,放入嘴里,香甜软糯,非常适口。
“还不是都被您撒出去了,天南地北的,现在可好,您身边一个得用的都没有,我可不能走,我走了谁帮你算账,谁照顾您?”荷香翻了个白眼。
五年了,自从莲香去当了那个花贤银行的行长,福晋就一直想打发自己出去。
说什么希望她能和莲香一样,成为风风火火的女强人。
叫她说,自己在福晋身边,反而更强些。
没错,在福晋身边,她是奴婢,是副手,可这么多年,多少大的决策都是从自己手上过,她且自豪着呢。
福晋说,一个女人的成就,不在于嫁个多好的男人,而在于自己能不能奋斗出满足感。
她现在就很满足,以前她是格格身边的丫鬟,没心眼,除了照顾好格格的身体,别的也干不了。
现在她是福晋身边的大管家,还不是管着府里内宅那一亩三分田,而是以秘书的形式,参与福晋大大小小的决策。
洛霜笑骂道,“你占着位置不走,让
“我们才不会,感谢荷香姐姐还来不及呢,这五年,荷香姐姐教了我们很多东西。”一个绿衣服的小姑娘走进来,手里端着托盘。
她把托盘上的冰碗放在桌上,碗是透明的玻璃,碗里切了各色的水果,再加上发酵好的酸奶,一碗鲜亮的水果捞就做好了。
洛霜尝了一口,“不错,这么新鲜的水果,都是哪来的?”
“南边运来的,走水路,三日就到,这一批是进贡的,分了几框到府里。”绿意笑着解释道。
“内务府送来的啊,那今年的可比去年的早。”荷香惊讶了一瞬。
以往最早的一批当然是进贡给宫里,然后皇上会拨四分之三到畅春园,剩下的一半送到睿亲王府,再剩下的才是其他皇子们分。
哦,这个其他包括弘昀弘时和新生的两个阿哥,是前年出生的,谦嫔和恭嫔生的。
这两位原本是伺候皇上的老人了,以前是侍妾的身份,意外怀孕,生下了一个阿哥。
不过从给她们的封号就知道,雍正想要她们老老实实的,不要因为生下了阿哥就能怎么地。
别说她们的孩子了,就是弘昀和弘时,这两个和弘盼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也被雍正区别对待了。
但这两人也没什么不平,因为实在是二哥这人,简直是恐怖的大魔王。
虽然卫其轩对他们一直笑眯眯的,温和包容,但可能是小孩子的心思纯粹敏感,他们就是觉得,二哥不能惹。
他们也到了青春期,熊起来都敢给雍正甩脸子,可面对二哥,一个个乖巧得不得了。
就这个表现,谁也不觉得他们有胆子和卫其轩对着干。
再加上这些年,雍正表现得很明显,皇位就是卫其轩的,谁也别抢,谁敢动这个心思,他这个皇上就不干!
再加上,这些年的决策,方方面面都有这位二阿哥的影子,甚至很多时候,雍正的思维都是被卫其轩带着走。
有人不是没想过,通过影响卫其轩的想法,从而影响到雍正。
然而但是,这些人往往没多久,就能被卫其轩洗脑,成为他思想的忠实信徒。
而那些顽固不化,完全接受不了新事物的大臣,在五年间,已经陆陆续续退出了朝堂,成为退休院的一员。
大概是在三年前,大清各地就兴建了许多养老院,或者也叫退休院。
这种院子里住了许多老人,虽然分三六九等,但最差的也能让老人吃饱穿暖,生病了有医生治疗,药还是免费的。
这种是专门提供给孤寡老人的,在世上再无亲族,于是就被接到了这种养老院。
大家年纪相仿,住到一起能互相说说话,还有护工照顾他们,带着他们接触新鲜事物。
像每周一次的说书,每周一次的听戏,每周一次的下棋等活动,几乎是日日有活动,让他们不感觉到寂寞。
据说这养老院,是皇家出钱,刚开始是当今圣上的私房,后来由皇家宗室捐款,接着九王爷赚钱后,就专门抽出一部分资金,成为了养老协会。
这位大清皇室,赢得了极好的名声,百姓们简直感恩戴德,之后想要推行什么新政,简直无有不应。
所有的养老院,养老协会都会负担一大部分,剩下的由老人家族,当地官府,以及民间慈善家共同承担。
养老院一共分六等,最差的一等就是他们这种了,有吃有喝有大夫,日常有娱乐,可更多的就没什么了。
如果他们想过得滋润点,需要自己想办法赚点零花钱。
这个也容易,只要到院长那里接任务,都不用出门,就可以赚到钱,像是女人可以做绢花,男的可以养花养草。
只要不接太多的活,一天做一个时辰,也能给自己赚点零花。
像他们这种无儿无女无亲眷的,每天都担心老了没人管,死了也没人埋,现在好了,皇家会管他们,他们就知足,皇恩浩荡啊!
比他们好的养老院当然有,前面五等都是,中间四等的都不是孤寡老人,至少有一两个亲人愿意负担他们一部分养老钱,所以他们也能过得更好。
而最好的,当然要属那些专门给官员们划分的养老院了,这些基本是肱骨大臣退休。
即便他们不来这里,在家里也有人伺候,哪家都不需要皇家给养老。
但是很多人却都来了,因为这里是他们发挥余热的地方。
别以为养老院就不需要做事了,像那些孤寡老人接点零活,每个人活着,哪怕老了,也都有自身的价值,更何况是这些顶尖人才。
皇家养老院建得极大,旁边就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所大学。
这所大学培养的是政治人才,是考上举人后,会入读的大学,大学毕业会分配到各个地方的官府实习。
实习一年结束后,成绩优异者拿到毕业证,然后正式进入官场。
而这些老大人们,会轮番到大学里演讲,讲他们以往当官的经历,讲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都是怎么解决的。
除此之外,这些人也都很有学识,著书立作成为了他们晚年生活的一个目标,大家聚在一起,互相聊聊,能激发不少灵感。
说起来,这五年,养老院是办得最好的。
原因无他,这年头讲究孝道,讲究敬老,所以在皇家修建了第一所官员养老的地方之后,各地就兴建起养老院。
除了第一等和最后一等的,其他四等当地官府都会重视,而民间的很多商人,也非常乐意捐钱捐物。
对于这一点,商人们还都非常慷慨,当然了,这也为他们赢得了名声,赢得了当地官府的赞许。
在每天一个变化的当下,有这些赞许,就能让他们率先抓到先机,成功进入日新月异的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
话说回来,朝中的老臣们都被送到了养老院,去发挥余热了,剩下一部分顽固迂腐的,都已经被边缘化。
能在朝中担任要职的,那都是经过卫其轩熏陶的,所以一个个思想进步,办事给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人会觉得有皇子能和卫其轩抗衡。
再加上这些年,除卫其轩外,最年长的皇子就是弘昀了,他现在十岁,已经出现在大臣们的视线内。
这孩子聪明,这毋庸置疑,但皇上和卫其轩一早就为他规划好了路线,那就是跟在诚亲王身后,负责养老教育医疗育儿等相关福利性工作。
所以他有一半的时间在学习,一半的时间和诚亲王在一起,不能说边缘化了,因为等他正式接手,就成为皇家,除皇上外,不可或缺的人物。
如果说皇上是为了天下百姓在奋斗,弘昀就是为爱新觉罗家在努力,两者相辅相成。
再下来是弘时,还只有七岁,性子有点天真执拗,却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就是有点心软,对谁都心软。
这是一个受到万般宠爱的孩子,娇气纯善,但绝对不适合成为皇帝。
两人都没了机会,更别说能选他们。
所以卫其轩的地位很稳,雍正和康熙的偏爱也摆在明面上,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他继承人的位置无可撼动。
之所以不封他为太子,那是太子需要操心的事很多,而卫其轩身体不是弱嘛,再加上卫其轩明确表示了,太子就算了,等他儿子出生,就封太孙吧。
雍正无奈,但过厚的滤镜让他觉得,儿子说得对,儿子说得有道理。
洛霜把一碗水果捞吃完,询问绿意,“你们这一批差不多也可以独当一面了,想好做什么了吗?”
虽然名为她的丫鬟,但她都是选了聪明机灵的在身边培养,培养出来后就分配去各个地方的纺织厂,银行和报社工作。
因为五年前那轰动整个京城的存钱行动,洛霜很是聚集了一笔大钱。
这些钱根据卫其轩的计划,分了一般抵押给国库,就当买了只有他知道的国债了。
剩下的一半,留了一份,借出去一份,剩下的都拿来发展女子相关的经济了。
其中羊毛纺织和其他纺织是大头,她拿出了比较先进的纺织机,再购买了新疆一大片土地种植棉花,所得的材料都用来纺布了。
而这些布料一部分放在大清售卖,很是冲击了一波小农经济,可随着纺织厂越建越多,进入工厂的女人也越来越多,也让一部分百姓赚到了钱。
再加上农业方面的改革,农民生产的粮食变多了,除了留下自己吃的,再扣去一部分交税,剩下的还能有一半卖给官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官署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每年都会收购粮食,价格常年不变,不管粮商是高价收购,还是低价收购,他们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价格上。
这样丰收年的时候,粮商压低价格,农民们就能卖到官署,而粮食欠收的年份,他们又能高价卖给官署。
这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再加上各种和农业相关的改革,比如良种增收,农具改良,新式化肥的革新,以及更加方便的水利灌溉,都让他们的粮食越收越多。
以往一年收获的粮食,只够他们吃一年的,现在则可以吃三四年了,家里也不需要这么多粮食,所以农民们都会卖出去,换取银钱。
有钱了,也就不在乎家里织布换来的那仨瓜俩枣。
所以很迅速地,纺织布的大量生产并没有给百姓们造成太大的问题,反倒是这些布格外地便宜,再穷的人家都能买上几身,这绝对是好事。
而剩下的布,都被交给了九阿哥,全部倾销到海外,赚来大笔的银子,更加大规模地发展纺织业。
有人看到了这个带来的巨额利润,想要效仿,于是洛霜就开始卖纺织机。
一开始有人看不惯女人出门做活,有的纺织厂甚至还要求招男工,洛霜也不去管,只等他们赔得底掉。
纺织这个行业,男人当然有,也不是不能做,尤其在机器先进的情况下,但女性明显更具有优势,她们更仔细,耐心也更足。
所以那些招男工的纺织厂,生产效率比不上招女工的,商人逐利,渐渐地男工都换成了女工。
而男人也有了别的去处,需要的力气更多,但赚得也更多。
就比如修建水泥路,比如修建码头,比如船厂等等。
洛霜通过纺织厂获得的金钱,已经超过了当初的那六千多万两,所以别说亏了,简直是赚麻了。
在大清各地,她建了起码有三百多家纺织厂,国内的棉花都不够用了。好在五年间,直亲王那边已经训练好了水军,占领了琉球等地,弄到了大片大片的种植园。
有了这些钱,她不仅能再一次购买国债,支持大清的发展,还能给存钱的那些夫人们提高利息。
原本的两分统统改成了四分,之后又改成了八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更多的人想要存钱进来了,就连外地的,都千里迢迢赶到京城,为的就是在洛霜的银行存钱。
这是她没想到的,因为之前没想过九阿哥能这么厉害,仅仅出去了两趟,就把沿海那么多国家打通了,导致她的纺织厂可以无序扩张,不担心没人买单,只担心原料不够。
可随着后面他们发现了一块土地上很适合种植棉花,这种担心就不存在了。
棉花实在太多了,每年的产出,洛霜完全用不完,于是都卖给了民间资本,导致了更多的纺织厂兴起。
去年的统计,近十分之一的女人进入了工厂,这是何等的数字,能带来多大的利润啊!
所以整体上,百姓们都有钱了。也是在这五年间,女人赚钱也成为了新的风尚。
但这是在普通百姓当中,而在富贵人家,礼义廉耻,男女大防还束缚着她们,让她们不敢轻而易举打破。
于是一种新的赚钱形式,通过各地的女报,进入夫人小姐们的视野,那就是存入花贤银行。
钱生钱是一种更加高级的赚钱方式,她们只要把自己的闲置资金拿出来,投入到银行,就能赚到大量的白银,还不用自己操心,多好的事啊!
而且,洛霜还改良了,利息不仅可以年限到后一起取,还能每年都取一次。
也就说,只要你存得够多,就完全可以用利息养活自己。
女工们现在的目标都是努力赚钱,以后不用工作,利息就能养活自己。
而大户人家也渐渐地实行一种新的嫁妆方式,那就是给女儿在银行存下钱,然后女儿嫁到夫家后,就能靠利息养活自己了。
都不用夫家出钱养媳妇,所以媳妇可以堂堂正正的说,又没吃你家一粒大米,你要是对我不好,我就和离。
也因为这个,女人被夫家骗光嫁妆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因为期限一签就是几十年,都取不出来,怎么骗?
这是多好的事啊!
于是花贤银行更火了,而洛霜也顺应名义,开始在各地开起了银行。
她的银行主要是针对女人,而在花贤银行旁边,也往往会跟着大清银行。
这银行刚开始是九阿哥筹办,后来交给了十六阿哥。
这银行的制度和花贤银行差不多,但却是大清政府的银行,属于政府。
这里面男人存钱会更多,一开始是宗室,宗室很多人都有钱有闲,以往钱到了手里,就会被他们花完,因为下个月还会花,几乎不需要节制。
所以他们是最早一批月光族,可当福晋们享受到了利息带来的好处,钱没少花,本钱却没少后,他们就心动了,开始学会了攒钱。
一年后,他们就把攒到的钱,投入大清银行,开始给自己赚利息。
由于宗室的带动,其他男人们也忍不住心动,开始把除了养家糊口之外的闲置银子,也投了进去。
刚开始大清银行还给不了八分的利息,不过它以负债像花贤银行抵押,得到了花贤银行的银钱保障。
这算是最早的资本运作了吧?
最后大清各地,每一家花贤银行的隔壁,都是大清银行,一个收女人的存款,一个收男人的存款,合作无间,把大清大部分有钱人的银子都掏出来了。
而有了这些,整个大清就像进入了快车道。
有钱就能代表了无限的可能,所以哪怕才五年,大清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洛霜身边每年都离开一批丫鬟,去到大清各地,进入花贤银行和纺织厂,有能力强的,已经成为了一把手。
即便少了经商天赋的,也是洛霜放在那里的眼睛,把她盯着不至于弄出乱子。
而莲香甚至已经成为了京城花贤银行的行长,就只有荷香,无论怎么说,都不愿意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