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五十四章:大明人口普查(二),日月永在,煌煌华夏,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幼学、童学、少学、青学、大学。<r/>
<r/>
成人技校、专业职工院校。<r/>
<r/>
这些学校和学校内的学生才是大明最强大的力量。<r/>
<r/>
原始农耕社会,一座城市怎么可能拥有超过五十万的拥有学习知识机会的居民?<r/>
<r/>
是如何做到,能够支持那么多的家庭生产力脱离生产进入学堂?<r/>
<r/>
引用东印度公司一句话。<r/>
<r/>
‘伦敦的孩子们的课桌下不是土地和书本,而是印度人的尸骸和血肉。’<r/>
<r/>
如果没有‘大陆均势’政策和海洋殖民政策,只有几百万人口的约翰牛拿什么来实现全民高等教育,更别提只有基于高等教育才能实现的科技跃迁了。<r/>
<r/>
这些在教育系统中不停成长和汲取知识的孩子正在沿着一关关的考试直到成年,而后进入到这个国家的各个生产领域。<r/>
<r/>
他们的知识将会在那个时刻化作先进的生产力。<r/>
<r/>
大明义务教育的投资就将得到回报。<r/>
<r/>
因为明联这个体系的存在以及这个体系中大明对盟国疯狂的吸血行为,朱允炆才有能力推行全面义务教育。<r/>
<r/>
从幼学到大学,绝不收取任何的学费。<r/>
<r/>
只要孩子能够考上,根本不用操心能不能拿出钱来供孩子上大学。<r/>
<r/>
因为压根就没有你花钱的地方,孩子在学校内争气的话,还有奖学金可以领取。<r/>
<r/>
除了南京之外,整个南直隶其他各府的人口也很快汇总出来。<r/>
<r/>
一千五百五十四万余。<r/>
<r/>
如果加上南京的丁口,整个南直隶一地,便是将近一千六百万人。<r/>
<r/>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量。<r/>
<r/>
“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南直隶才一千一百万吧。”<r/>
<r/>
户政司的司正自己都头皮发麻。<r/>
<r/>
才二十多年,人口就涨了五百万?<r/>
<r/>
这么算下来,复合增速都达到了百分之二。<r/>
<r/>
这当然不可能全是南直隶原住民闷头生产的功劳,因为南直隶的快速富裕,自然会吸引大量外省的百姓迁居,眼下南京又没有落户限制的政策,只要是外来的商人或百姓能在南京买得起房子,有个屋住,那就摇身一变成了南京人。<r/>
<r/>
南直隶统计完,很快便是幅射到周边临近的几个省,对即将出炉的数据,户部上下都比较乐观。<r/>
<r/>
“皇明三十二年的时候,咱们大明就有七千三百一十四万子民了,就算按照百分之一的增速来计算,九年得时间,怎么都该破八千万之数了吧。”<r/>
<r/>
“八千不止吧,这十几年可是咱们大明高速发展,快速富裕的一个阶段,再说了,当初一五结束的时候,还没有大规模的退耕转产,百姓多居于郊野之中,如今城市化进程开启,大量百姓从山野中走出来,丁口应该是不止七千三百万的。”<r/>
<r/>
“别忘了,可还有隐户呢,地主家的丁仆,青楼的伶人这可都没记过数。”<r/>
<r/>
“这些年,咱们又新添了朝鲜的两个府,安西整个省,这都是大数。”<r/>
<r/>
“不止呢,三部漠庭开发陛下所说的西伯利亚,虽说人迹罕见,但陆续也收纳了几百个部落,这也得考虑到吧。”<r/>
<r/>
但不管户部的官员如何众说纷纭,也不管内阁几人心中有多么百爪挠心,最终各省的定数没有汇总来之前,谁也不知道。<r/>
<r/>
内阁在等,朱允炆一样在等。<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