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缆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五章夜游,大明世祖,飞天缆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三件事之中,只有通商被允许了。
伊万诺夫的貂皮被内廷收下,给后宫嫔妃作冬衣,亦或者赏给文武大臣,也是极好的。
皇帝也没占他们便宜,用等价的白糖、丝绸、瓷器,茶叶换给他们,这些都是稀缺的资源,俄罗斯人分外的满意。
使臣伊万诺夫,未来的大使,也得到了赏赐,一座宅院,黄金百两,让他喜出望外。
中亚卫拉特蒙古诸部,早就是皇帝的盘中餐。
高一功久居吐鲁番,据其呈报,最近两年甘肃省大范围的开始扩军,骑兵两万,步兵两万,还有一万的火器营,囊括火炮、火枪。
要不是锦衣卫言语这家伙没有子嗣,朱谊汐根本就不放心。
历史上准噶尔部一统卫拉特蒙古,如今不可能的。
甘肃文臣们对于攻打西域根本就没心思,一片黄沙,遍地刁民,统治成本太高,入不敷出。
但高一功求战心切,想要谋求公爵之位,都督府、兵部只能交由内阁处置,然后就由皇帝来专断。
不过话里话外,内阁是不想打的,但他们知道皇帝好大喜功的毛病,只能委婉地劝诫。
什么好战必亡,西北无用等奏章,搭在其后,只要不是个傻子都能明白。
对此,朱谊汐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驳斥,皇帝亲自下场,这是最下等的行为。
直接留中不发。
其中的意味,令人寻味。
王夫之从文渊阁下值,宫城门口几个同僚笑谈而出。
随着时间来到十月,北方已经入冬,一场小雪已经迫不及待的覆盖到北京城。
对于王夫之来说,近两年半的观政生涯,让人难忘。
六部各自轮了三个月,然后就任起居郎一个月,再之后就是中书舍人了。
秋决结束,夏税入库,如今随着年关将近也渐渐无事,所以九成的中书舍人将会外放,成为正七品的知县。
剩余的进士前五名,将会轮值到春四月,等到绍武七年的进士们点翰林入宫,他们才能解脱。
虽然说提前半年外放,但却无多少人喜欢。
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人家才叫是前途无量。
王夫之倒是看得开,三五个好友齐聚一堂,酒楼厢房中倒是酒酣耳热,热闹的很。
“而农,你是湖广上,按照绍武元年的旧例,北人往南,南人向北,你弄不好在京畿呢!”
一人晃悠悠地说道,瞥了一眼王夫之脸上的伤疤,心中的酸水咕噜咕噜得冒个不停。
这脸上不从賊的疤,比什么资历都强。
其余几人也纷纷点头。
若是他人,顺天府倒是不可能,但王夫之可不同,伤脸救父,既忠君又孝心,天生就是招牌。
“京畿也罢,西北也罢,哪怕是辽东,只要能为朝廷做事,其实都一样。”
王夫之心里舒坦,脸上却是淡然之色。
“听说了吗,那些监生忙活了黄册,如今各个去了辽东当知县,比咱们还快——”
“嘿嘿,建奴都不知走干净没……”
“吏部的关系可得走一走……”
“咱们可是同年,有关系可得一起走走……”
既然毫不见外的谈论起了吏部,都想走动关系。
同年,同乡,座师,这是官场上的三道铁关系,怎么也甩不脱。
但皇帝却把主考官,同考官,部定为国子监的博士,一些老学究,学问扎实,但就是官场上关系不给力。
同年又自身难保,只有同乡亲戚能攀爬一二了。
酒席散后,王夫之带着几分醉意,踉跄地回到了家中。
院中,黄宗羲正笑吟吟地看着他:“听过你们要外放了?”
“黄兄?你怎么回来了?”
王夫之先是一懵,随即大喜过望,忙掰扯其肩膀。
“嘿,坐!”
黄宗羲脸上带着笑意,声音中透露的轻松和欢快:“在地方上逛了一年,得回来述职哦!”
“监察御史,倒是不好干。”
“巡按,百姓可是直呼青天,又立功又立德,我倒是羡慕得紧。”
王夫之见不得他得瑟,只能摆摆手,摇头晃脑的准备离去。
“别呀,别呀!”黄宗羲立马拽住他,低声道:“你不是要外放吗?我有主意你要不要听?”
“快说。”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监察御史了。”
黄宗羲得意道:“我这次出巡,知县拿掉了五个,一个知府,县丞、典吏不计其数,胥吏更是手拿把掐,兜着兜不住。”
“此次回京,某考功,得了个首功,年后放缺,都察院没几个,按制得升到从六品,如果放到地方,再升至正六品。”
“以前是府通判,现在则只能是通判下面的推官了。”
“当然,府六曹下的主事……”
想到这,黄宗羲有些憋屈。
从知县,到御史,再到主事,掌印官变为胥吏,虽然品阶升了,但干的却是脏活累活。
“那我呢?”王夫之心里止不住的羡慕。
绍武元年进士,三年放知县,五年为御史,七年就成了正六品,几乎两年一个台阶,太顺利了。
“你外放,定然是知县了。”
黄宗羲看了一眼王夫之的脸,啧啧道:“不过,我想以你的条件,京县很有可能,再不济也是河北了。”
王夫之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过,我有一朋友,名叫郑森的,去年就升到了六品,我还慢了他一步,明年怕不是就会入京了,这小子啊!”
炫耀完后,两人这才各自回房。
翌日,又轮到王夫之轮值文渊阁。
文渊阁乃是大明中枢内阁所在,通政使收取天下所有的奏疏,几乎不做筛选的就发往内阁。
所以在皇宫之中,一天12个时辰离不开人的是通政司和内阁,以防贻误军机大事。
内阁实行轮值制,五位阁老自然不需要熬夜,他们也熬不住,熬夜轮值的则是年轻的中书舍人,收发一切的奏章。
文渊阁在紫禁城中,在紧急的时刻,即可通报皇帝。
两人一班,基本上是你熬上半夜,我熬下半夜,鸡鸣天亮,等人来就交班,然后当天放假。
王夫之熬夜,特意准备了点心,而一同轮值的,则是绍武四年的状元郎,夏完淳。
对于这个二十岁中状元的夏完淳,王夫之是极其佩服,
其父夏允彝乃是几社元老,自小家学渊源,诗书传家,又是江苏松江府出身,能中状元真的不稀奇。
“王兄!”夏完淳整理着奏疏,对他点了点头。
一旁,宦官们几乎每隔半个时辰左右,就会提一篮奏章过来,气喘吁吁,也是累得不轻。
不一会儿,内廷中就送来的饭菜,有荤有素,御膳房,谈不上多好吃,只能将就。
夏完淳看了一眼饭菜就蹙了眉,果断地选择放弃,吃起带来的点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