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章周公辅政?不,是张公辅政!,汉末之风起并州,杨氏良家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形势如此相似,周公辅成王时,成王十三岁,朕亦十三岁。周公掌管国家大事,代行天子之职,终造就成康之治。望太尉亦怜朕年幼,代管朝政,已成就兴平盛世。”
“朕立即拜太尉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掌管王事。”
张瑞惊讶的望着刘协,不明白他怎么这么激动?
东汉与西汉各方面差距极大。除了都以汉为名,皇帝姓刘之外,无论政治制度、经济基础、还是兵役形式,都没有任何共同点。
在东汉,太尉是个虚职,只掌管武官功绩考核以为升迁。实际上不统领军队。
真正掌管军事的是大将军,统领全队。可以说所有的军事权利,都在大将军手中。基本上只要大将军能力合格,很轻易就能将皇帝架空。比如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粱冀,掌权二十多年,骄横气盛到了极点。
百官迁召,皆先到粱冀府中笺檄谢恩,然后才敢诣尚书。各种大小机要事务,皆是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才做出决定的。
汉桓帝大权旁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基本上皇帝就跟周成王一样,什么事情也不能过问,只能待在宫中数云彩。
而录尚书事,则是掌管所有朝政。东汉三公都是虚职,皇帝又大多年幼。朝廷大事,没有人能够决断。于是皇帝一般任命太傅(小皇帝太子时期的老师)为百官之首,位在三公之上,录尚书事,从而决断朝政。
刘协同时任命张瑞为大将军与录尚书事,等于是将军事权、行政权,全送给了张瑞。
张瑞一头雾水,小皇帝这是不打算亲政了?任命自己为辅政大臣,全权管理朝政。
粱冀又残暴又跋扈,还能掌管朝政二十年。
张瑞觉得自己身后有整个将门支撑,怎么也不能弱于粱冀吧?
只是大将军录尚书事这个组合一看便是权臣的配置。有专权跋扈的嫌疑。
张瑞可不打算背负这种骂名。便说道“臣德行浅薄,不敢独揽朝纲。还望陛下另择高明。”
刘协斩钉截铁的说道“非太尉不能担此重任。”
张瑞力辞不受,说道“臣此来颍川,乃是为了迎奉陛下重返京都,不敢奢求高位。”
当然了,政治家的话也就随便听听,不敢奢求高位那纯粹是因为不满意。满意了立即就是,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这句话还是令刘协眼睛一亮,大喜过望,说道“太尉欲迎朕返回洛阳?”
“先帝陵寝,宗庙社稷,宫廷祭坛,传国玉玺皆在洛阳,陛下理应返回洛阳,重定正统。岂能流离于荒废之野?”
刘协忐忑的内心终于放下,只要自己不被废,不被毒杀,就是最好的结果,连忙说道“太尉有重定社稷之功,不予封赏,朕如何能够服众?”
张瑞终于坦露期望,郑重的说道“臣愿效仿先贤魏相,辅佐陛下重现孝宣中兴。”
孝宣中兴即刘病已统治时期的盛世。魏相作为丞相,辅助刘病已彻底铲除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霍光集团。
刘病已流落民间的情况与刘协流离失都的情况略有类似,都是民间天子重返帝都定下正统。
刘协将自己代入汉宣帝,立即便清楚了张瑞所言之意,说道“孝宣中兴实乃我大汉之丰功,望太尉能担任丞相,辅朕重现先君伟绩。”
“臣必鞠躬尽瘁!”张瑞如愿以偿。
同样是权臣,张瑞坚定拒绝大将军录尚书事而选择丞相,是因为丞相这个官职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