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南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七章 姜太公在此,再入轮回之重生八一,家在南极,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包文春要求徐洪亮给自己的旧牛屋草房子拍照,徐晴却还要拍一些玉米地。西瓜地和秧苗田,拍了他家承包地的麦子长势,叫包文春扛着锄头站在麦地里,拿着瓜铲蹲在西瓜地里,带着草帽站在收割机旁,脖子上挂着毛巾,擦洗东方红拖拉机,还拍照机井和林间小路,说要回去写一份关于包文春承包林场的后续报道,说这是上面的要求,等夏收了,还要来进行丰收追踪报道。
他不想这样任人摆拍,这样太做作了,摆拍也得搞自然点吧?现在谁还在麦地锄草?拿个麦穗数数籽粒也比那真实吧!可徐晴说“这样符合上面有求,对你的将来进步有好处!”还是同意他去重拍一张数麦粒的照片。
徐晴拎着一包新衣服,乐滋滋第开着吉姆尼走了,赵明明坐进副驾,临行前对着包文春作出个中位出拳的动作,包文春很邪恶地回敬,对她伸出中指比划一下,不知道她能不能领会其中含义。
仓库建设结束了,围墙两侧的房子和敞棚也蒙上顶棚,包文春和老李,加上新学徒包大林,在使用三角钢槽钢,焊制简单门窗。老任过来看着,说“主房二层明天浇顶,主家得管饭啊!这是老规矩。”
包文春说“没问题,多少人吃饭?”
“嘿嘿!全部都要来,五十六个人,体力活嘛!还要打尖一次。”
打尖就是上料中途,要轮流休息,吃些油条油饼之类补充一下体力,现在的二层房顶上料,没有升降机,只能用绞磨上上下下,把混凝土手推车吊上去,速度不会太快。上料时间较长,中途不能停歇,打尖很必要。
盖房三顿饭也是老规矩,下砖开工一顿饭,上梁立柱一顿饭,完工结束一顿饭,都要酒肉管饱。
包文春说“我家没有大锅,明天给你们伙房买六十斤肉,六十斤鱼,豆腐黄瓜西红柿买一些,你们自己派人做,酒给你们准备一人一斤,随便造,打尖给你们买六十斤油条,每人一盒芒果烟,怎么样?但我有要求,第一,质量要有保证,找个老实人掌握震动泵,搞细致均匀些,决不能漏水;第二,什么时候上面搞完,什么时候开饭。安全第一,喝酒的不准上楼,上楼的不准喝酒。”
老任笑着说“我亲自掌握震动泵,你放心,不会让你漏雨的。”
三爷得知明天浇顶,就叫包大林上街预订油条,街上就一家炸油条的,肯定没有和那么多面。还要买烟酒糖果瓜子鞭炮,还要烧纸上供贴红纸,上面还要写上“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问包文春过年写春联的墨水毛笔在哪?
又对二叔说,叫柳妮周大姐过来帮忙烧开水,中午帮忙做饭。
包文春想起自己的吉姆尼给了徐晴,几箱酒就得自己骑摩托去驮回来,既然包大林跃跃欲试,就不必自己出面了,拿出五百块钱,说“就按三爷说的办,烟酒先带回来,叫李宝国明早送肉,你明早还得去买鱼。多跑几趟,辛苦了!”
包大林对这种花钱办事的行为很热衷,立刻骑车走了。三爷喊着“别忘了买红糖啊!要泡油条吃。”
得知包家楼房浇顶,赶集的人也驻足观看。大姑家离这里最近,只有二里之遥,大姑就拉着小女儿来了,说是来给娘家人帮忙的,小表妹才五六岁,吃了五根油条,又吃一个大番茄才吃饱。
整个过程很忙乱,西边大院子继续砌墙,院墙那边继续做水泥地坪,浇顶用不了太多人,二十多个人在下面拌料推车子,上面十多个在找平震动。
包文春拿出一大卷地膜,绳子竹竿上来了,对老任说“全面收光以后,趁着水浆未干,把这个一幅幅地蒙上,对表面养护有好处。”
以前和老任说过其中的道理,他说“聪明人果然不同啊!这是新技术啊!保湿又防蒸发过快,增加凝固时间,减少浇水养护次数,好!”
监督着工人施工,指导他们注意把底筋网子垫起来,不要露底筋。老任就笑,说“你要是来干建筑,我们就没饭吃了!”
十一点,上料速度放缓,二叔送上来一箩筐瓜子糖果,瓜子是一毛钱一袋的傻子瓜子,就那么四下乱撒,地下一片看热闹的男女老少,蜂拥着捡着。包文春在堂屋当门的姜太公牌位前。供上肉盘馒头,烧香倒酒,然后恭敬地烧纸磕头,心中感谢诸天神佛护持,让自己穿越时空,也感谢他们保佑自己事业顺利发展。
绞磨钢管上就垂下来一大挂鞭炮,噼里啪啦的燃响起来。包大林送上来大箩筐的油条,工人们吃着,看热闹的小孩子妇女也抢着吃。
午后一点,浇顶完成,包文春站在边缘竹筢上检查一遍,对老任说“不用盖稻草了,薄膜封闭效果更好。”
修路的时候,因为是地面好管理,地面盖上稻草再淋水,持续保持湿润,但那是春季,现在是高温夏季,蒸腾挥发更快,二十四小时后,依旧得浇水养护。
徐晴的报道写得很生动,加上徐洪亮的配图照片刊登在省报上,就招来一些来一看究竟的县乡领导。徐晴的文章明显带着失真状态,使用大量夸张词语,把包文春承包的农场使用机耕、良种和农药使用相结合,渲染一番,配合图片证据,把文春农场直接夸成农业科技示范点,还说是开辟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出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