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青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野战,大明1617,淡墨青衫,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为什么呢?”茅元仪当然理解船家的心理纠结,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件相当难堪的事情,也就略过不想多提,只是顺着自己的话题再问下去。
“听说是福建来船很多啊。”船家道:“十停有七停是福建那边过来的,另外咱们江南的船也多了,在镇江和苏州那边都有新的船场,不少人家都在造船。”
“奇了。”茅元仪笑道:“以前大家总说出海利大,但风险也大。手头资本厚又敢冒险的才会造船买船,现在居然蔚然成风了吗?”
说起江南的事,茅元仪并没有因为长久在北方就感觉隔膜,毕竟是他生长大的地方,而且,书信也不绝的。
“还是因为和记的海事险啊。”
船家毕竟是懂行的,眉毛一挑,绘声绘色的将海事险的事向茅元仪介绍了一遍。
“和记真是大手笔。”茅元仪也是相当的吃惊,他沉吟着道:“这样说来,出海几乎是有赚不赔的买卖了?”
“可不是嘛。”船家答道:“和记自己也有船过来,大量的买生丝和茶叶,有多少要多少。咱们江南人自己也争气,要么买,要么自造,不过么造海船最少要半年到一年才能下水,现在各家都是急赶急的想买船,船都是到登州和天津那边去买,北方人现在还不怎么知道海事险的事情,这帮北佬,讲做生意怎么能和我们江南相比。”
茅元仪笑而不语,不好对船家这种明显的南北对立的话做出评价。
茅元仪自己当然是正经的南方人,浙江归安人,祖父茅绅是浙江有名的文学大家,以文章著名,茅元仪自己二十来岁就以兵农学说闻名江南,后来在萨尔浒一役时就已经是杨镐的幕僚之一了。
当然那时候的茅元仪只是后生小辈,并不被杨镐所看重,算了涮了一波声望,等茅元仪给孙承宗当幕僚时,就是有正式官职的赞画,而且很轻松的保举到参将,不仅不会有人暗中生怨,甚至普遍的舆论就是茅元仪太亏……只要有秀才生员的身份,茅元仪定然是走文官的路线,而且十年之后就可能被保举到巡抚或最少兵备道的职份上,以大明文贵武贱的格局来说,就算是当上总兵也不能和走文官路线相比啊。
茅元仪这十来年接触的都是北方的精英,比如孙阁部就是保定人,还有暗中敬服的张瀚是大同人,南人北往除了叫人开眼界外,也排除了无谓的自大心理,所以对船家的话,也就是一笑置之。
不过北方商人的敏锐性和反应确实是比南方慢一筹,从眼前的海船众多,商贸更加繁荣的景像来看,江南商人的反应和应变确实是超过了北方商人一筹。
但转念一想,始作俑者的和记就不是北方商人创办的?
要是这么一说,估计船家的脸面下不来,茅元仪也就是笑了笑,并没有将自己所想的东西说出来。
整个水西门一带简直是拥堵不堪。
到处都是来往办货和送货的商人们,海船所需要的货物极多,有的海船简单,几乎只带生丝,整艘船上满是晶莹剔透的雪白生丝,一担生丝就价值不菲,每艘船上也不知道装了多少,茅元仪只看到整船都装满了生丝,不少力夫扛着生丝挑子,晃晃悠悠的从跳板上走上去,将筐子交给船上的人。
除了生丝,还有织好的丝绸,各式种类就有数十种之多,价格也是高低不等。
各种质量的布匹也在不停装船,还有各式的瓷器,当然都是民窑出品,官窑的瓷器是不对外出售的,外人也用不起。
茶叶也是种类繁多,而且大包大包的封好,也是出口的主力商品。
除此之外,纸,棉、铁器等各种各样的商品也是林林总总,不停的被人搬运上船。
茅元仪还赫然发觉不少粮食被搬运上船,这叫他感觉相当的惊奇,拦了几个力夫询问,这些人当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搬粮上船,这叫茅元仪百思不得其解。
“老爷,”出了港口区后,眼前是鳞次栉比的街道,巷子街道房舍如圆形的弧线一般缓慢的伸展开来,到处都是白色墙壁和伸展的马头墙,江南韵味一下子就如水墨画一般的展现在了眼前。
先是看到几家茶挑子伸展出来的幌子,接着就是几家当铺行,这也不奇怪,在港口这样的地方,有人大赚,也会有人赔到要典当物品才够钱返乡。
还有钱庄,银号,都是给人兑换碎银或铜钱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