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儒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零一零章--去辽东,穿越从语文书开始,杨儒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过吃喝肯定是不用愁的,早些年的北大荒号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能展现出东北的丰饶。
有人问狍子是啥嗯,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长得像小鹿而且特别蠢萌这小东西蠢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你走到它身边它不带害怕的!当你给它一棒子之后,它吃痛会跑开,然而过不了多久,它还会再跑回来--它在好奇是什么打了它!
于是这种蠢萌的动物终于用了不到二百年的时间把自己蠢成了濒危动物现在的东北,不在自然保护区你都看不见这玩意!
在树林间扎好帐篷之后,第三先遣队的队正来到杨鸿儒的帐篷里开了个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就是商讨接下来该如何开荒垦田。
周围都是茫茫大森林,在这种地方种地简直是在开玩笑。面对这种情况,杨鸿儒只能决定烧荒!
烧荒是最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开荒方式吗,虽然对环境确实存在巨大的破坏,但是你架不住方便啊!
能参加先遣队的都是老农民了,都有很丰富的烧荒经验。实际上,最早的时候,秸秆都是一把火直接烧了拉倒的烧过的秸秆留下的草木灰还能肥田。
如今的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对于土地来说简直就是严重的伤害!病菌、虫卵都被深埋进了土壤当中,这样处理的土地,明年病虫害极其严重
秸秆的最佳处理方式其实是收割、堆放、发酵、杀菌之后再还田。不过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多,二十一世纪都没能实现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
一把火点燃了开荒的序幕,战天斗地的天朝儿女开始在辽东种田。
杨鸿儒则在组织人手伐木、建屋。
在后续资源没跟上的时候,他们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临时屋舍。住帐篷只是权宜之计,木屋也是过渡之策。等道修通了,钢筋水泥都能送上来之后,钢筋、混凝土、砖瓦大楼才是一个村屯该有的建筑。
搭建木屋技术含量并不高,杨鸿儒带着五百号壮劳力用了不到一个礼拜就起来了一排木屋。
十人一间,总共修了五十间宿舍。
木屋都是半地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防风保温、节省木料。当年杨鸿儒行军打仗的时候就盖得这种半地下结构的营房!
木屋盖好了,火也灭得差不多了。于是男人们纷纷带着工具去清理烧过的土地。想要耕种必须要把地里的树根、草根挖出来,不然的话这些树根草根还会继续生长,过不多久又会绿树成荫。
一堆堆半生不熟地木炭被扛回营地,这些木炭是过冬的上好烧材。留到冬天能救命啊!
一个村庄的土地是有数的--五百个壮劳力就是五百个家庭。按照天朝的分地标准,每家可以分到二十亩好地。五百家就是一万亩地。
一万亩地听起来很多是不?实际上换算成平方千米并没有多大。一万亩地也就是六平方千米多一些--换言之,就是一个长两公里多,宽三公里多一丢丢的方块。
在杨鸿儒的规划图当中,阡陌纵横、水道遍布。而且杨鸿儒一步到位--直接把村级水电站安排上了!
没经过蒸汽时代就进入电气时代?
没问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