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九章聚众成势(为我煌哥的万赏加更),汉末之并州匪政,杨氏良家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天天在大营里不是聚会就是喝酒,这也能算为了家国大义?</p>
</p>
归根到底还是董卓得罪了士人阶层,哪怕他后来为党人正名,大举任用士人,还是被士人所恶。</p>
</p>
联军中的诸侯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后将军袁术、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全是名动一时的士人。</p>
</p>
这些人全是董卓提拔的封疆大吏。</p>
</p>
而这些人到任后就开始阴谋叛乱。</p>
</p>
包括后来的刘表,被董卓任命为荆州牧,到任以后也立即跟董卓划清界限,然后做起了土皇帝。</p>
</p>
就这些人反对董卓的一切理由都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已是站在士人一方而已。</p>
</p>
兴兵为国?</p>
</p>
可能也就曹操心中还有这么一丝念想。</p>
</p>
其他人不过是想通过兴义兵为自已赚取声名而已。</p>
</p>
甚至讨董联军中的很多诸侯都没做好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准备。只想博名,未想搏命!</p>
</p>
诸如张邈、桥瑁、袁遗皆是如此。</p>
</p>
张瑞着眼一隅,从比较现实、功利的视角得出的结论就是董卓出身粗鄙,没有威加四海的名望,却掌控了朝堂,触犯了士人阶层的利益。</p>
</p>
又背叛故主,以下叛上,犯了士人的忌讳。</p>
</p>
所以为天下士人所不容,群雄讨董不过是士人阶层与董卓个人的战争,只不过被冠上了家国大义。</p>
</p>
基于这种判断,张瑞相信王柔乃至王家,不会自绝于并州士族。</p>
</p>
至于猜错了?</p>
</p>
猜错就猜错呗。护匈奴中郎将又不会调转矛头帮董卓来打太原。</p>
</p>
西河使者离去后,张瑞紧接着便接见了太原使者。来人是太原太守盖勋的幕僚傅巽。</p>
</p>
傅巽在历史上出了名的知人善鉴,曾经品评裴潜、庞统,又与蒯越一同劝刘琮投降曹操。</p>
</p>
这是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p>
</p>
张瑞便问道:“鹰扬将军府欲首倡义兵,讨伐董卓。盖府君可愿共襄义举?”</p>
</p>
盖勋历史上敢直接写信骂董卓不得好死,董卓却忌惮他声名,不敢加害。</p>
</p>
这种英豪是不会畏惧董卓的,傅巽当即回道:“若鹰扬将军高举义旗,盖府君愿助将军一臂之力。”</p>
</p>
张瑞目光坚定,望向山河远方</p>
</p>
不知道在其他州郡,是否也有豪杰在做同样的事情。</p>
</p>
幽闭的密室,摇曳的烛光,密谋的双方,与重重握在一起的手掌。</p>
</p>
最终勾连成一方共同举兵的联盟!</p>
</p>
随后张瑞又接见了雁门和上党的使者,郭縕、杨凤都表示愿助张瑞一臂之力。</p>
</p>
千万不要小瞧这些势力的影响。</p>
</p>
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不值一提。</p>
</p>
但在造势方便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p>
</p>
若张瑞一人起兵,那天下都会觉得这是一支势单力孤的叛军。</p>
</p>
但若是鹰扬将军、护匈奴中郎将、黑山校尉、河东太守、太原太守、雁门太守同时起兵。</p>
</p>
那对天下的震动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p>
</p>
一种名为势的东西将立即形成。即所谓的聚众成势,天下大势。</p>
</p>
首当其冲的,董卓就会惊惧。怀疑叛乱风起云涌,河北大势已去。</p>
</p>
所谓的华夏是震,由此产生!</p>
</p>
若张瑞孤身一人,哪怕再将兵力翻一倍,兴兵六万,也造不成这种局面。</p>
</p>
杨氏良家了说</p>
</p>
星期二啦。冲榜只剩下两天了。</p>
</p>
作者拜求大家帮忙点点收藏,您的收藏至关重要,举足轻重。</p>
</p>
感谢兄弟们一直以来的打赏、推荐和月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