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云千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5章 五万后唐军投降,木匠王爷,飘云千里,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契丹皇帝召来赵德钧的使节,指着帐前一块大石头,对他说道:“我已经答应了石郎,除非这块石头烂掉,承诺才会改变!”
耶律德光这个看起来带有些冲动的决定,对于契丹而言,实际是出人意料的最好选择。赵德钧统领大军到达团柏谷后,不仅没有再前进一步,而且没有设法让被围的张敬达知道援军接近的消息。如此一来,后唐军的两路大军根本没有协同作战、内外夹击的可能。
吏部侍郎龙敏在他提出扶立李赞华的方案不了了之后,仍不死心。他对李从珂的一个心腹将领李懿说道:“你身为皇亲,社稷沦亡在即。你岂能默默无言?”李懿认为情况没这么严重,赵德钧已经统领大军到达前线,应该能击败契丹,挽救危局。
龙敏只能摇头说道:“我是幽州人,深知赵德钧的底细。他只是一个胆小的懦夫,没有什么出众的谋略,擅长的只有防守城池,修筑营垒,收卖军心这些事。如果遭遇大敌,要指望他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肯定是不可能的!何况他现在名位震主,已存二心,更不能指望了!”
然后,龙敏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案。他说道:“现在怀州有护驾禁军一万人,战马五千匹。如果从其中挑选出精锐骑兵一千,由我和陈州刺史、勇将郎万金率领,乘着夜色沿介休一带的山路前进。冒点风险穿越契丹游骑的封锁线,只要有一半人冲到晋安寨,就可以成功。现在张敬达的几万大军陷于重围,得不到朝廷的一点消息,士气因而低落。假如他们知道救兵已到团柏谷,肯定会万众一心、死中求生,再结实的铜墙铁壁他们也能冲破!何况只是胡人的游骑?”
听了这话,李懿赶紧将龙敏的新建议奏报给李从珂。李从珂却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叹息道:“龙敏不愧壮士,可惜,太晚了。”李从珂觉得,要从现在这些骄悍不听招呼的护驾禁军中,挑出一千人,去执行这样九死一生的危险任务,还要指望他们服从命令听指挥,根本是不大可能成功的事。于是,和龙敏的第一个主意一样,第二个主意也不了了之。
既然皇帝和北平王,谁都靠不住,晋安寨内的五万大军,渐渐陷入了无可挽救的绝境!在被围的数月中,高行周与符彦卿二将多次率骑兵出击,试图在包围圈上打出缺口。但各镇兵马人心不齐,每次突围都因寡不敌众,失败而归。随着时间推移,唐军自行解救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弱。原因很简单,胃口比人大得多的战马,将晋安寨中屯积的草料首先吃完了。
唐军骑兵为了不让自己的战马饿死,只好去淘洗马粪,捡出还没有消化的植物用来喂马。很快这办法就不管用了,毕竟饿着肚子的马也拉不出多少马粪。于是他们将木块削成细丝,冒充草料来喂马。即使最不挑食的战马也受不了这种伙食,它们饥不择食,互相啃食邻马的马鬃和马尾,等一匹匹战马都不再有漂亮的鬃毛,马匹被大量的饿死。
随着战马数量减少,很多骑兵只好转成步兵。当然也有一些好处,大量马肉补充了粮食的不足,人的食物暂时是充足的。只是由于援军仍然没有一点儿消息,全军的士气渐渐跌至谷底。
眼见迟早撑不下去,副帅杨光远和安国节度使安审琦数次劝说主帅张敬达道:“要不我们投降吧,至少现在这几万将士还能活命。”张敬达虽然打仗的本事不怎么样,但还是有些骨气。他不愧“生铁”之名,坚决不降。他说道:“我受两代皇帝的厚恩,担任元帅却遭此大败,罪过已经够大。岂能再做出率众降敌的事?相信援兵迟早会来的,我们应该再等等。如果真的援兵不至,到了山穷水尽那一天,你们可以砍下我的人头,出去投降,也不算太晚!”
听了主帅张敬达的话,副帅杨光远认为,他的提议不错,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不过既然愿意牺牲,干嘛要等到山穷水尽的那一天?早点做那事,不是让大家都能早点儿解脱吗?
但杨光远在早年与契丹人交战中折过一臂,自己不便动手。他马上给安审琦使眼色:你来,杀掉张敬达,咱们都得救!安审琦也有点迟疑,害怕当出头鸟,暗想:你作为大军的副帅,不自己去干,交给我来做这样的恶事。是想事情完了,好把罪过都推到我头上吗?由于他们两人的相互算计,张敬达这一天没有出事。
此时要杀张敬达有一定难度,大将高行周知道军心不稳,担心有人刺杀主帅,便亲自带着一批精锐卫士,常常跟在张敬达身后,以防不测。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张敬达却对他先起了疑心,对左右说道:“高行周最近老是跟着我,他究竟想干什么?”高行周听到这话,也不敢瞎积极了。杨光远等人则秘密联络同党,准备起事。
十一月九日晨,按惯例诸将要到张敬达的大帐开会议事。杨光远和安审琦等同谋都提前到达,乘着没有参与他们的高行周、符彦卿二将还没到,动手突袭,一举斩杀了张敬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