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8、第 138 章,公主归来,袖侧,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固仅有两个儿子,他有江山皇位要传承,怎么可能不爱自己的儿子。
谢玉璋道:“再取个大名。”
邓婉落泪道:“好。”
谢玉璋又道:“生孩子太疼了。”
邓婉道:“疼得要昏过去。”
谢玉璋道:“看东西都重影。她们还叫你别喊,留着力气。”
邓婉道:“只想喊,疼得受不住。”
“可生出来……”她怔怔地说,“你就会那样爱他……”
作母亲的邓婉,眉间绚丽,浑身笼光,很美。
谢玉璋从草原成功归来,就喜欢看这些美好,最心痛美好破碎。
谢玉璋缓缓伸出手去,握住了邓婉的手。
“永宁,”邓婉说,“大家都叫我再生。”
谢玉璋抬眼看她。
邓婉说:“我不想生了。”
谢玉璋说:“你有四妃之尊,若无心大位,可以。”
“什么大位,”邓婉道,“抵得过生孩子的疼?抵得过失孩子的痛?”
谢玉璋道:“那就对他去说去。”
邓婉眼泪流下来:“可以吗?”
“若是别的皇帝,肯定不可以。”谢玉璋道,“但你幸运,你嫁给了李十一郎。他可以依靠。”
邓婉反握住谢玉璋的手,很用力。
谢玉璋功成,回到紫宸殿复命:“她哭出来了。”
许久,李固道:“……多谢。”
谢玉璋却没告退,她在那里站了一会儿,道:“这种时候,不可能不想哭。她只是不知道怎么对皇帝哭。因她需要的不是皇帝。”
李固沉默许久,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谢玉璋福身退下,并没有去安慰同样遭受失子之痛的皇帝。
过了片刻,李固转头看向门口,她的背影已经消失。
当日听到二皇子夭折的消息时,林谘正在中书省的公房里当值。
同僚们都扼腕叹息,又感慨皇帝子嗣太单薄实在该广选秀女。还有人问:“仲询,你说是不是?”
林谘迟了一拍道:“正是呢。”
回到家里,去找林斐。林斐下午才从公主府赏荷回来,道:“我已经知道了。”
林谘迟疑道:“竟叫你梦着了。”但其实小儿总有夭折几率,这几率还颇高。固而林谘迟疑。
林斐道:“我知哥哥所想,只哥哥若如我一般,反复做同一个梦,便知这梦决不普通了。哥哥与其纠结,不如好好思量张府那事。”
林谘道:“思量过了,一国相府被满门抄斩,无外乎几种可能,于他自己,要么欺君,要么谋逆。于外力,则可能像我们家,官场倾轧,消灭异己。”
林斐道:“官场的事我不懂,哥哥觉得哪种更有可能?”
林谘道:“张贼八面玲珑,会给自己安排许多退路,若要对人下手,亦下死手,使人他日再无反击之力。如我家,若不是赶上世道动乱,改朝换代,我今日仍不过一逃犯,不会有机会立于朝廷。他不像是会败于官场倾轧之人。”
林斐道:“那么假设我们知道他将来可能会谋逆或欺君。哥哥,我们该怎么做?”
林谘叹道:“以这种假设为前提来计划真实之未来,太难了。”
他道:“只再难……也不能放弃。”
到了五月,温度一下子升上来了。
还不到旬末,邓婉使人来请谢玉璋。谢玉璋便进宫去见她。
邓婉道:“也没有什么别的事,只是想与你说说话。”
谢玉璋知道越是说“没有事”的,其实便越是有事。
她自是不急,只告诉邓婉:“初一那天我去相和寺为虎头做了法事。”
她总是能一句话便击溃邓婉的防备,邓婉落泪道:“多谢你。”
她又道:“陛下给他赐名‘荣’,他叫李荣。”
谢玉璋道:“好名字。”
她说完,便不再说话。
屋中安静了许久,邓婉擦干眼睛,抬头道:“永宁,我想与你说说话,实在是因为我心中有事,难以决断。”
谢玉璋道:“我听着。”
邓婉依然犹豫了许久,才咬牙开口:“我也不怕丑,告诉你,我家里……想送个妹妹进宫。”
谢玉璋恍然。
她并不知道前世李固的妃嫔里有没有邓婉的这个妹妹,但她的确听张芬的宫人背后议论说:淑妃性子拧成那样,与娘家闹翻,以后谁给她撑腰?
不难想到,其间矛盾,十有□□便是此事。
邓婉这些年,一共才生育两个孩子,还都夭折了。家族想再送个女郎进来固宠,合情合理。
整体利益上讲,当然是对的。
但,如果换位站在邓婉的角度去感受一下,便能体会到那扎心剜肺的痛。
邓婉与谢玉璋说这个,不免交浅言深了。
但便是她身边信重的宫人,都在劝她遵从家里的意思。邓婉实在痛苦纠结,无人可诉。
她便想起了谢玉璋。
这个奇特的女郎,她似乎能轻易洞察人心中最疼的地方,又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柔软。
“娘娘与我说这个,莫非是想问我,到底该不该做这件事?”谢玉璋微笑,“可虎头才去了半个月而已,邓家就这么急吼吼地给娘娘施压,不就是为了想趁着陛下对娘娘怜惜正浓的时候从陛下那里讨个‘可’字吗?陛下此时绝不会拒绝娘娘,对娘娘来说,现在办这个事,是多么轻而易举啊。”
“然娘娘却竟然要来问我这个外人。娘娘自己的心意,难道娘娘自己还看不清吗?”
邓婉沉默许久,道:“你说的对,我不过自欺欺人。
谢玉璋道:“娘娘也别一个人为这事挣扎难过,我上次的话娘娘或许没听进去,我便与娘娘再说一次,娘娘是有郎君的人。”
邓婉抬眼凝视她:“你如此信得过他。”
谢玉璋一笑,道:“永宁知道娘娘们对陛下与永宁之间,颇多猜测。我便与娘娘说说,我与陛下相识于少年之时,其实相处时间甚短,也就是陛下送我去漠北的那一段路而已。”
“那路上也不能说什么都没发生,的确是发生了一些事,令我知道陛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信这个人,所以后来赵虽亡了,但我听说是陛下掌了这半壁江山,便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希望。这希望支撑着我终于回到了云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