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02、第一百零一章,小夫郎,谢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河不知怎么红了脸,瞧了瞧左右的侍从,压低声音说:“难怪我刚才就觉得哪里不对,原来是……林轩左边耳朵上好几处牙印子呢。”
“……咳!”
大舅兄冷不防呛了一口粥,和夫郎面面相觑。
他们见多了便很难察觉,何谚打眼瞧见他,招呼还没打上就抬袖遮了眼。
他一面装着非礼勿视的君子端方,一面忍笑打趣道:“贺尚书当真了不得!这是干了什么事犯到贵夫郎手里了?瞧这……啧啧,夫纲何在?”
何尚书一副看着就觉得牙疼的模样。
贺林轩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往耳朵上一摸,心里有数了。
他放下手,脸上一派的泰然自若,脚步不停地往前走,气定神闲道:“打是亲骂是爱,这就是光荣的绶带。你若连这都不懂,可见还是差了点火候啊,远丰兄。”
何谚拜服,“比不得林轩兄这火都烧不穿的脸皮,惭愧惭愧。”
好在朝堂之上,皇帝陛下高坐在上隔着远,其他人都恭顺低头,没人专往贺尚书的耳朵打量。
一场关于夫纲何存的热议,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躲过了。
今日早朝依旧热闹,无非是“北地驻军要冬衣要粮草。没问题,但钱从哪儿来?”,“南地堤坝要重修。没问题,但钱从哪儿来?”,诸如此类。
天齐帝在位十五年,骄奢淫逸,本就耗空国库。其时又极爱面子工程,每每出行当地都必要斥巨资人力建造行宫,百官少有谏言便由着他挥霍。
若非士族总有补贴勉力粉饰太平,梁兴北再愚钝也睡不下一个安稳觉。
更何况连年灾情,如今百废待兴,天顺帝有爱民之心,悲悯天下,可说到底差了一个钱字。
一分钱难死好汉,国库空虚的问题迫在眉睫。
百官也不为难陛下,这些问题全砸在了户部尚书贺林轩头上。
贺林轩笑容不改,并不提自己和天顺帝的筹谋,转而就近日查阅账目时发现的一些难解之处,请各位大臣指教。
“王大人,账册上有载,两年前国库批下白银十万给工部修缮建梁行宫。
本官月前途径建梁,拜望栖龙之地,却听当地百姓说行宫近年来无一处变动,便是一块瓦砾都不曾添置。
却不知,这笔钱如今在何处?”
那被点名的工部侍郎面皮一紧,“贺大人有所不知,工部当时虽得了旨意,但钦天监测算吉日却在今岁秋末,故而尚未动工,还须得多等——”
“也就是说,那笔钱至今还未动用?”
贺林轩截住话头,向天顺帝行了一礼,“如此,微臣斗胆,请陛下恩准将这笔银子先挪用应急。”
天顺帝颔首,“准。”
王大人心惊,连忙称道:“陛下,建梁行宫不比旁处。太常与钦天监早就祈告宗庙上天,定下吉时,若不按时修缮,恐怕于国运有碍啊。”
大梁皇室出身建梁,那处行宫乃是太|祖帝降生之地,历代帝王为表孝道,不敢稍加怠慢。
于礼法而言,哪里是说停就能停的?
百官总以为天顺帝也会有所忌讳,却不料皇帝张口便道:“无妨。朕自会让太常寺再行祭告,朕亲自陈情说明缘由。太|祖皇上爱民如亲子,绝不会愿意因享祀而轻忽百姓疾苦。想必列祖列宗在上,也会欣慰朕做出如此选择。”
王大人喏喏应是,听皇帝当朝便给太常寺下了旨意,忙不迭抬眼去看自己的上峰。
见对方岿然不动,不由心中暗暗叫苦。
那笔银子的下落便是他这个经手人都说不清了,这空缺却要怎么填上?
而工部尚书这态度也让他心里凉了半截。
想到最后自己说不定会被推出来填这窟窿,背后的冷汗浸透了几层衣裳。
而贺林轩转而又点了另一人。
那讨债的姿态摆的光明磊落,非得要一笔一笔同各部清算,皇帝的态度更是昭然若揭。
百官不比他们不怕撕破脸皮,在贺林轩在继工部和礼部之后要向王侯世家发难的时候,忙出声阻止了这一场预期之外的事故。
“陛下,臣吏部侍郎郑秋凤有本启奏……”
他所说的是近在眼前的恩科秋试。
再有几日便是恩科开考的日子,这一批参考学子的数量是近年来最多的,质量如何尚未可知。
但因陈氏一党落马,各地吏治的实缺比往年多出了数倍。
天顺帝登基已近半年,填填补补堵住了大部分缺口,倒也没弄出乱子来。
年底的吏治考核如何操作暂且不说,剩下的缺漏莫非都要用这些初入官场毫无经验的今科考生来填补?
这是切实关乎士族利益的大事,这几月早朝必定要旧话重提。
士族自然想要举荐“贤良”为君分忧,但皇帝硬是顶住了压力,没有松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