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二更]600
云长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00、[二更]600,我在汉朝搞基建[穿书],云长歌,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谈是先接到诏书再接到他爹的信的。
这封诏书还不是给他,或者确切一点说并不是完全给他的,是给他和刘苦两个人。
主体还是刘苦,刘谈在听说刘彻给刘苦下了一道诏书的时候就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刘苦现在才多大啊,无论刘彻让他作什么他都没能力去做,最后还是刘谈去收拾烂摊子。
但诏书都下了,刘彻也没跟他商议,之前刘谈甚至没有听到风声。
在打开诏书的那一刻,刘谈真的是眼前一黑——刘彻封刘苦为燕王。
说实话,在刘彻的儿子里面,刘苦大概是最早被封王的。
其他儿子哪怕也是很小年纪就被赶跑,实际上也都六七岁才封王,很多封王也不是当时就让他们去了封地。
而到了刘苦这里,其实也是让刘苦不必着急就藩,依旧养在刘谈这里,刘谈作为兄长……暂代燕王之职,帮助打理燕地。
刘谈看完之后就开始对着舆图发呆。
陆悬坐在他旁边比划了一下,不由得蹙眉说道:“这……如今大汉近半国土在你手里,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谈呆滞说道:“我也很想知道。”
如果按照后世的地图来看的话,这一片大概也就是整个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如今的大汉……对青藏高原没兴趣,西域不属于版图之内,岭南属于遥领,实际上也不完全算拥有主权的国土,这加加减减下来,可不就是……大汉一半国土都在刘谈手里了么。
其实当初刘彻就曾经动过想要把燕国给他的念头,当然刘彻的目的不在于让他将燕国建设好,目的是守好边境线。
至少自从卫霍去世后,刘彻已经找不到第二个让他放心将那么长的边境线交出去的人了。
当时刘谈以封地太大不合适为由拒绝了,甚至还拉着刘据帮他说话,顺便暗示了一下丞相,让丞相也帮忙打消皇帝的念头。
结果兜兜转转过来,刘彻到底还是将燕国那一片交给了他。
事实证明,刘彻下定决心的事情,无论是谁劝说都没用,除非实在没有实现的条件。
但刘谈还是打算挣扎一下,直接给刘彻写了一封奏疏——写信是不行了,写信刘彻这个大猪蹄子完全可以当看不见。
虽然奏疏他也能压下来,但至少其他人会知道北境王上了奏疏拒绝。
刘谈拒绝也是有理由的,首先一条就是没听说过一个诸侯王暂领另一个诸侯王的封地的,其次就是大汉的诸侯王又没有实权,他自己这是特殊,燕国那边只要选出一个靠谱的国相就可以总理一切,根本不需要诸侯王。
其他诸侯国现在不都是这样吗?
刘谈写完之后又给刘据写了一封信,十分愤怒地表示为什么不拦着啊,他一回来就要处理那么多事情,现在再来个燕国,他怕是要英年早逝!
然后刘谈的奏疏就被刘彻给打了回来。
刘彻十分淡定地表示他做的事情没有前例的多了,现在他们就可以作为后世之法,什么前例,前例也都是先人做出来的,他现在要这么做又怎么着?
刘谈:……
行吧,这很野猪。
至于第二个问题,让燕国国相全权处理整个诸侯国的事物……这个要求十分合情合理,至少在刘谈看来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到了野猪那里就是——你只想收钱不想负责?
刘谈:???
收钱?谁收钱啊,税收也是给刘苦的啊,他又没打算动刘苦的钱!他养刘苦都是用自己的钱好嘛。
刘谈气鼓鼓的,觉得他爹越来越不讲道理。
等他十分生气的拿出刘据的信一看,发现这信的确是刘据写的,但估计也是受了刘彻的指使。
前提就是之前燕国那边的边境出现了很多问题,自从北境国这边的边境进出都十分严格,战略物资不给运输之后,大部分人都开始从燕国那边走。
导致燕国边境城池如今真的是鱼龙混杂,别说什么治安了,当地百姓想要安安静静过日子都难,杀人越货的事情时有发生,到现在那些想要平静过日子的老百姓都已经搬走,那些城池基本上剩下的都是逞凶斗狠作奸犯科之人。
因为这一份混乱,匈奴也开始在那边布局。
刘谈的北境国看管已经很严格,但也架不住匈奴早就开始在这边埋线。
北境国都能抓到细作,就更别说燕国了。
之前刘彻也派了很多人整治那边,但问题在于那些城池并不属于一个郡,郡守与郡守之间立场或许是一致的,但是他们的想法不一致,导致实行的政策也不一样。
哪怕就算是刘彻规定死了让他们怎么做,而这些人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个人有个人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统一,每个城池都有漏洞,哪怕城池不行,城池与城池之间的大片荒地也拦不住人家啊。
之前刘彻失踪的消息就是从那边走漏的,刘彻在查清楚之后就有些生气,直接派了绣衣使者过去打算治罪,结果没想到派去的绣衣使者也折了好几个在那边。
绣衣使者那可都是刘彻精心培养出来的谍报人才,自从成立之后这么多年都没怎么吃过亏,这些人代表的就是皇帝,平时不显露于人前也就罢了,若是真的现身就连刘谈都对他们十分客气,平日里打闹归打闹,但是在刘谈这里,给他们的待遇可都是最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派去的绣衣使者几乎全军覆没,刘彻的震怒可想而知。
结果皇帝震怒皇帝的,那些人依旧我行我素,大有天高皇帝远的架势,刘彻眼见能派过去的人能力不行,能力可以的又不能派过去,就把注意打到了刘谈身上。
其实刘彻让刘谈代领燕国政务还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在刘谈离开长安之前他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一直没有跟刘谈说,因为他知道就算说了他儿子也不会同意,并且不仅仅是他儿子的问题,还需要跟朝臣也商议一番。
跟刘谈想的不同,中枢那些大臣对这件事情的抵触情绪也不是那么重。
首先就是燕国的问题的确很严重,需要人去处理,可能在长安当官的谁愿意跑到那个穷山恶水的地方?
就算胸有抱负的人也要掂量一下,绣衣使者都折在了那里,他们过去万一人也没了呢?他们肯定比不上绣衣使者厉害啊。
现在有现成的人顶缸也挺好,最主要的是北境国发展的快速,去年甚至能够交一些税给中枢了,虽然不算特别多,但至少看到钱了啊。
要知道在北境王过去之前,那些地方都是要免税的。
燕国的情况跟北境国也差不多,他们还指望着北境王能够照顾一下燕国,缓解一下中枢财政压力呢。
据新任大司农的说法,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拜钱童改拜北境王了。
甚至已经渐渐有了钱童和北境王合二为一的画像。
正因为如此,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没什么太大的抵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