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登场之惊天一扣(二)
增删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章 登场之惊天一扣(二),[三国红楼拉郎]金风玉露歌,增删客,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明霞散绮,金风呜咽,竹影弄绿,斜映花窗前。池中秋水清寒,晚风摇落几片竹叶,浮在水中,搅乱一点美人自怜的瘦影。
黛玉倚竹落泪,秋意潇潇,偶见水边莪蒿,触动伤情,想起《蓼莪》来,不禁念了一句。恰被归家的周瑜听见。
父母故去多年。这几年与周瑜相依,从淮南到吴郡,种种波折,俱是他们几人扶持闯过。虽无亲族依傍,天长日久,倒还不至于为此过分感伤。可这些日子来,诸多心事缠身。先是重阳宴席上张夫人当面议论的一番话,再是被人议论荣府,往后就是她烧毁书帛,断绝往来之念。桩桩件件,皆是她考虑后行事,可着实生起伶仃之感。
而今她身边,只有周瑜和紫鹃二人。紫鹃与鲁肃有情,迟早是要出去的,她不会强留。到时候她身边就只有周瑜。来此世间,匆匆二十载,尚在青春华年,就落得亲友四散、孤苦伶仃到如此地步,更叫她心寒。她林黛玉这般境况,不免推己及人,想起宝钗、湘云、三春姐妹,不知她们现在是否与自己一样处境。抑或是独她与人缘分浅薄。
思绪之间,有人踏苍苔走近,水中倒映出周瑜修长的身影来。黛玉忽得一惊,背过身去,慌忙抽出帕子来揩去泪水,不想要他瞧见。
“做什么?吓我一跳……”黛玉不知他是否看见,隐隐心虚。
周瑜走过去,转过她身子,垂头怜惜地接过她手里的罗帕。黛玉躲开眼神,他偏要去寻她的视线,轻轻为她擦去泪痕。
“我都看见了。”
“也听见了。”
黛玉低头不语,周瑜轻轻一笑,牵起她的手,往亭中走去。
“我不是一味要来劝你。我父亲去得早,伯父照料我长大,唉……也病故。何尝无有‘失怙’之悲?不过身为男子,不好表露。”周瑜眉宇间流露痛色,两人在亭中坐下。
“如今我们一道侍奉母亲。日后……我也只有你了。”
两人相对而悲,黛玉蹙眉,眼神黯然,缓缓道:“是我近来想得多,才有昨日一早的事故。从前我还说要彼此信任,却是我……”
周瑜才知她还记挂着昨日因腰带错怪她的事,正要宽慰她。黛玉看穿他用意,泪容寂寞,淡淡轻笑,“非是为我错怪了你,是我一时失言,辜负我们的情分了……”
周瑜细细咀嚼她这话,她怨怪的是她对他不够信任。周瑜摇头,恳切道:“不是你不信我。玉儿,你心里存了太多事,你自己不曾发觉吗?”
这话问得黛玉再也支撑不住,顿感疲累不堪,失声哭倒在周瑜怀里。周瑜搂着她柔声劝慰,良久方止。
晚间,周瑜、黛玉、周珏到周母房中用晚饭。现下秋凉渐重,周母房里烧起火盆,用过饭后一家子围坐在周母榻边,陪老人家闲话。
周瑜沉吟片刻,忽然提议:“母亲,儿想约上子敬,咱们一家往钱塘去走走。来问问母亲的意思。”
黛玉讶然瞥他一眼。周母本来微有困意,忽得听这话,笑问:“怎么想去钱塘了?”
“我想着,难得闲了一月,入冬后吴侯必有军务交托。或是巡视淮南,或是往彭泽(今鄱阳湖)训练水师,在家的日子便少了。不如趁此机会,陪母亲去钱塘散散心。”
“哪是陪着我!分明是你们想去玩吧!”周母笑着假意呵斥他们,对儿子的建议很是心动,认真思忖,苦笑答,“还是你们去吧。天寒,我这腿越发不得动了,恨不得一刻不离火盆才好。”
黛玉道:“既如此,我们也不去了。日日陪母亲说话也好。”
“你看,还是我玉儿孝顺!”周母拉过黛玉手笑着,劝道,“你们去吧!不去,我心里倒过意不去了。千万把珏丫头一并带走,叫我清闲几日,再好不过了!”
周珏吃着桂花糕,听这话说到自己身上,差点一口噎住,喝了口茶,撒娇道:“我当婶子怎么答应得爽快,合着是嫌我话多了!”
四人说笑一回,黛玉和周珏先回房去了。周母留下周瑜,母子俩对望一眼。周瑜只看这一眼,就明白过来,忍着笑端起茶盏喝茶。
周老夫人笑眱过去,她养大的儿子,瞒不过她去,知道他心知肚明,斥道:“不会想和你母亲装傻吧?”
周瑜憋不住笑意,竟也有些不好意思,低头一笑,“母亲要说的,儿子清楚。”
“你清楚,还来和你娘支吾?”周老夫人带着笑,却也发愁,语重心长道,“我这身子是越来越不好了,指不定哪一天就要见你父亲去了。我没什么放不下的。你也成了家,她是合你心意的人。独有一件……得让我见了孙儿,我才能闭眼去啊。”
“母亲不必说这丧气话。”周瑜坐近些,“华大夫外出云游去了,想来月底当回来。到时候我再去请他给母亲诊治。”
“至于,孩子的事。却是急不得……”
周母拿他无法,叹气怨怪:“你刚说过,入冬后多半不在家。你还不急,为娘替你急!”
“母亲。”周瑜将另一层顾虑讲明,神情格外认真,“母亲知道,玉儿身子不大好。这时要她生养,只恐伤了她身子。不如多休息一阵,等华大夫外出回来,也为她调养好身体。再考虑孩子的事。”
周母知黛玉身体怯弱,被周瑜这通话说得心中过意不去,“我也不是一定要逼你们。只是心里着急,同你说几句。你的话不错,唉……她也是个教人操心的孩子啊……”
一想,又不想周瑜担心,周母玩笑道:“好!横竖我们娘儿俩一块儿调养着,她照顾我,我照看她。你尽可放心去忙你的事!”
眼见快到月底,府上预备下将军和夫人去钱塘的事宜。这天,周瑜打外头回来,拿着一封书帛进来,对黛玉道:“真是巧!正好,这回再介绍一人给你认识!”
黛玉眨眨眼,“什么人?”
“是我昔年的同窗好友。姓蒋,名干,字子翼。”周瑜取出纸笔来回信,怀念,“子翼与我多年未见,一直在江淮游历,颇有辩才。此番邀我相见,不如就定在钱塘吧。”
黛玉在旁,想起一事,笑道:“这么一说,我还有句话要问你。”
“什么?”周瑜执笔笑望回去。
“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如何想起去钱塘了?”
周瑜提笔回信,正想回答,还是卖了个关子,“等你去了就知道了!”
说罢,匆匆写好信着侍从寄出。黛玉也不急,“好,就先让你卖了这个关子去。”
这月二十九日,周瑜、黛玉、周珏,并鲁肃,连同随行的侍从、丫鬟,结伴驾车往钱塘去。一日的路程,就到钱塘。钱塘近东海,虽不比吴郡繁华,但城中车水马龙、烟火鼎盛。山川风俗与吴郡风貌不同,观之别有意趣。
钱塘有一处内湖,是百年前钱塘百姓修筑海塘,与海隔绝而成。湖面旷阔,水波粼粼,湖中似青螺般兀出萍渚岛屿来。四时花草繁茂,虫鸟鱼兽常见。独有一样可惜,内湖未经打理,乱萍杂草丛生,只有寥寥几条路径可以通入。
钱塘是吴侯母亲娘家所在,一行人借住在他家的一处山房中。次日清早,秋空一碧如洗,鸥鹭啼鸣,令人心旷神怡。周瑜携亲友往海昌县(今海宁市)盐官镇去。
一路行至海边,车马在堤坝上行过。众人皆打起车帘来遥望碧海蓝天。黛玉掩掩披风,明白此行目的,转头对周瑜笑道:“从前父亲说过,钱塘潮是天下胜景,今儿算是得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