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一百一十二章
增删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10、第一百一十二章,[三国红楼拉郎]金风玉露歌,增删客,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衔泥双双燕,风拂下帘幕。夏萍流尽,秋来日光清。数声机杼总关情,郎今又向何处行?
秋风过处,禾稻尽黄。在凉意初起的初秋,纺织娘和铃虫鸣叫的清夜,隔着一层窗纱,风把田间稻穗成熟的香气送进房中梦里。
凉月皎皎,寒夜沉沉,诸葛茅庐中,织机声仍不绝。宝钗在窗下织布,莺儿在旁理线,人已困倦。
“怎么?还不睡吗?”诸葛老夫人掀帘进来,端来一杯热茶。
宝钗恭敬接过,诸葛老夫人走去织机前打量布匹,满是慈爱赞道:“你是富裕人家出身,闺中当是不用费事学这个的。上手倒快!”
宝钗放下茶盏过去,自谦,“我毕竟手生,还要母亲多指点我。”
老夫人含笑点头,隔窗望向院中的诸葛亮手制的日晷,宝钗顺势看去,只这一眼,眼中便蓄满柔情,婆媳俩便一道遥遥思念起未归人。
“不早了,何须你如此辛劳?快歇息去吧。”诸葛老夫人催促,忍不住埋怨,“亮儿这孩子,一去就是好几日,总该回来了。过几天该到秋收的时候了……”
宝钗扶着老夫人回房,柔声道:“夫君行事有分寸,想来快回家了。母亲回房安歇吧。还剩一点没有织完,我做好后就睡。”
“好。不要熬得太晚了。”老夫人很是喜爱这个儿媳,关切嘱咐。
“是。”
宝钗回身拍醒莺儿,莺儿头一晃,睁开睡眼,“姑、姑娘……”
“收拾收拾,去睡吧。”
莺儿应声,过来撤去茶盏,自去整理宝钗的床铺。宝钗坐回织机边,梭子穿过千丝万缕,线儿捻在手里,细细密密,长长绵绵,沉甸甸当真犹如不尽相思化在手心。
莺儿转头看她姑娘对丝线出神,轻叹一口气,知道她姑娘轻易不会多言,更不忍多打趣,仍旧去置好孤零零的香枕,铺开冷冰冰的衾被。
檐下燕儿育成雏鸟,又将南飞。秋阳灿灿,碧空晴好。诸葛亮骑马沿路而归。
“哟!卧龙先生回来啦!”裘老汉同儿子荷锄走来,迎面招呼。
诸葛亮下马拱手,见老人家拿他雅号玩笑,“老先生这般客气,亮甚惶恐啊!”
“哈哈哈哈哈……”裘老汉记着当初他生伤寒时,诸葛家救助的情谊,很是亲热,索性与诸葛亮同行,闲话些家常,“诸葛子瑜先生去后快一年了,可有书信回来?咱们也惦记他呢!”
去岁,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忧心荆州遭乱,携夫人赴江南谋事,留诸葛亮和诸葛均在家侍奉母亲。诸葛亮看了眼日头,牵马笑答:“谢老先生记挂。入夏时,兄长有书信寄回,言一切安好。江南路远,恐一时不得归来。”
“也好。大丈夫志在四方嘛!不埋没子瑜先生的才干!”裘老汉豪气,一笑而过,三人在垄上缓行,老汉抚须低头打量稻谷,一一评点各家的收成,眯眼微笑,满意道,“过几日就能收割了。今年难得是个丰年,几年没遇上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呢!”
诸葛亮也看出,欢喜道:“晚辈家中缺人,到时候还须请乡里帮忙。”
裘大郎爽快答应:“嗨!先生还与我们客气什么!村里的规矩,不拘谁家有空,见着忙就得帮不是!何劳先生开口!”
此间民风淳朴,诸葛亮甚至喜爱。三人又走一段路,裘老汉殷勤相邀,“怎么样?老汉家做了鱼羹,来我家吃个午饭吧!”
诸葛亮远望卧龙岗,归心似箭,婉拒:“不了。家中还有母亲和夫人等待,改日吧。”
裘老汉不强邀,听他提起妻子,赞不绝口,“薛夫人日日在家织布,前些日子还送了几匹给咱们裁衣。老汉就盼着啊,年底也能给我这儿子说一房像薛夫人这般贤惠的媳妇,那再无不足了!”
裘大郎嘿嘿笑着,推父亲回去,“大白天的,爹说什么醉话呢!不耽误先生赶路了。”
“鸭毛卖钱——收鸡毛鸭毛鹅毛咯!”
收鸭毛的小贩在村中摇鼓吆喝,推车路过诸葛家,赶上莺儿在水边端着食盆喂鸭鹅。
“莺儿姑娘,你家鸭子大鹅生得好哇!啊有毛要卖吧?”小贩会做生意,立马过桥去,叉腰打量着水边嘎嘎乱叫的鸭禽,伸手去逗那耀武扬威的大白鹅。
莺儿瞥见他,手里忙着换食,答话:“有的,且等等。”
说着端着食盆推门回院,拎出两只麻布口袋来,搁在小贩面前,叮嘱:“你现称来与我瞧,不许缺斤少两啊!”
“姑娘这话说的!”小贩装傻应着,暗地里腹诽,真不愧是城里当铺主人家出来的丫鬟,生得杏核眼、柳叶眉,花朵样的女孩,却是个伶牙俐齿、千灵百巧的人儿,一点糊弄不得。
“哟,怎么都是些鸡毛鸭毛啊!”小贩揭开口袋,随口说了句,钩在秤杆上称起来,把刻度送去与莺儿细看,“姑娘可瞧仔细了,这袋十八斤四两。这袋,十五斤二两。”
两相看过,小贩从兜里摸钱,细细数给莺儿。一面还眼馋大白鹅,伸手去够它那鹅脑袋,惋惜:“姑娘,回头有好鹅毛可得给我留下!这养得实在太好,油光水滑,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哎!摸什么呢!”莺儿挥手阻拦,“少来惦记。我们姑娘说了,鹅毛另有用处的。您还是去别家看看吧。”
小贩心疼地不行,“这鹅毛你们家留着还有什么用处?”
莺儿懒得与他多话,瞥他一眼转身回屋,无可奈何撂下一句话,“您还是小心着些吧,我们家的鹅可是出了名的凶……”
不待她说完,后头“嘎”地响起一阵怒吼,小贩“哎哟”喊出声,捂着手直甩,叫痛:“真咬人啊!”
莺儿掩嘴笑开,回头瞧瞧就要侧身进门去了。正待合门,忽得河边鸭鹅噪鸣,双翅乍扑,漾入清波,天光云影悉皆倒影水中,莺儿余光瞥见对岸竹丛青翠掩映处翩然走来一个白衣人影。她引颈而望,继而欣喜对院内喊道:“是姑爷回来了!”
“老远就听见说话声。”诸葛亮踏过木桥归家。
他拴好马进院,拂去身上灰尘,抬眼就见如云似雾的窗纱后,立着一道倩影。宝钗推窗,夫妇俩相视而笑,宝钗婉然道:“回来了。”
不需他话,连这几日两相的挂念与担忧都无需费唇舌互诉。诸葛亮笑着进屋走到她身边,便在织机旁,伴着机杼声,语声低沉却温情,把外出的见闻说与她听。宝钗织布不停,不时仰面笑看他。
“对了,莺儿,去把信盒取来?”正说着,宝钗想起一事。
“怎么?是有来信?”孔明从宝钗手里接过信函,扫视拆开,“大哥寄来的?”
“你走后第二天到的。还捎回了些许江南的土产。母亲说,还是等你回来再看。”
诸葛亮拆信详观,初时还看得嘴角带笑,“大哥和嫂子都好。还问母亲和我们好。嫂子要添小侄儿了!”
宝钗听着也高兴,忽见丈夫脸色渐变,神情郑重,忧心有什么变故,不等她开口,孔明瞥到她在意,笑笑,“无事。大哥在信中说了近来江南的局势。”
言罢,便持信走到桌前,凝神观览,愈发入神。
隔日午后,徐庶登门拜访。晚间,二友秉烛夜谈。宝钗倒茶过来,退到内室,隔着一道湘帘,在床边缝补衣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