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芷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7、第 127 章,穷小子的科举功名路,公子芷柔,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翰林院的大学士正忙着阅卷的时候,宫里突然来人了,说是皇帝想看一下学子们这回写的策问,让大学士整理一下,即刻就要带进宫里。
大学士有些惊讶,但毕竟为官数年了,这还是第一回皇帝要看所有的策问,之前都是过了皇帝那关,他有时候会要几个人的去看。
不过他还是立马就去拿了,策问他们一般都是最后才看的,那天考完了就密封起来了,眼下还没打开呢。
公公捧着策问立马就走了。
皇帝坐在龙椅上,底下的皇子一个个都低着头,有些紧张,心里都在想皇帝今儿叫他们过来干嘛啊。
翰林院里,有人本来拿着书准备去请教大学士的,结果在门口听到了皇上要了所有人的策问,立马躲到了大树后面。
看着宫里来的人捧着策问走了,他立马转身回去了。
想了想自己写的策问,那人有些紧张,也不知道皇帝能不能看得上。
回去后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翰林院的学子们,学子们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了。
要是自己的策问被皇帝看上了,在他跟前也算是留了名字了,何愁以后没有机会平步青云呢。
宋恒想了想自己写的策问,想来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就算得不到夸奖,但也不至于入不了眼吧。
皇宫里,众皇子看着放在桌子上那一厚沓子的策问,有些摸不着头脑。
“打开,分成两部分”,皇帝对着旁边伺候的人说。
“是”,皇上身边的公公立马开始分,他知道皇帝是要让他按字分,字写的好的放一边,写的不好的放一边。
伺候了皇帝十几年了,他比谁都知道皇帝的喜好。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策问就被分成了两部分。
“今日朕叫你们来,就是看看这一届翰林院学子的写的策问,看看他们这三年在翰林院跟着大学士都学的怎么样啊,说起来今年他们就要散馆了”,皇帝看着下面皇子漫不经心的说到。
底下人连忙行礼说是。
众所周知,皇帝有五个皇子,大皇子是太子,皇后嫡出的长子,身份贵重,也算是有些本事在身,所以皇帝一登基为了稳固国本,就封了他为太子。
二皇子是贵妃所生,家世自然也不差,说起来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毫不逊色于太子。
朝中还有一些暗中支持二皇子的呢。
剩下的几位皇子出身倒没有那么高贵,但到底是自己的亲儿子。
皇帝平日里也很看重他们,毕竟他的子嗣说起来也不算多,自然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些本事在身。
看到第一摞第一张就是宋恒的名字,皇帝拿到手里细细的看了一遍,字果真写的是极好的,看的人很舒服。
文章用词不算华丽,但是细细看来条理清楚,他的这些见解也算是有些用处的。
随后皇帝没说什么,让人把宋恒的策问传了下去,让皇子们看,看看有什么见解。
太子先看了一遍,称赞宋恒的字写的属实不错,文章见解独到,也不知道是哪家大人的孩子啊。
皇帝听到这里,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头。
二皇子接过以后,看了一遍,也是一顿夸。
皇帝看过都没说哪里不好,他就算看出来哪里有问题,也不能说出来,不然不是打皇帝的脸吗?
到时候要是因为这个被父皇厌弃,那就太不值当了,左右他也没看出来这篇策问哪里有明显的问题。
皇帝在看着剩下的儿子,对着这个文章都是一顿夸,没人说一句不好,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
其实宋恒的这篇策问,你说他好吧他也算不上多好,但你要说他不好吧,那也说不过去,尤其是这么一手好字,更是加分不少。
“既然你们几个如此的夸赞,那你们觉得朕应该让他去哪里做事合适”?皇帝突然开口道。
“儿臣觉得翰林院很是合适”,太子突然开口道。
“老二你觉得呢”?皇帝听到这里没说话,转身看着二皇子。
“父皇,儿臣也觉得翰林院很是合适,儿臣在吏部当差,听闻翰林院编修顾大人今年准备告老还乡了,到时候编修一职就有空缺了”。
眼瞅着剩下几个儿子都不说话,皇帝突然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随后开口说:“眼下翰林院的大学士还在考核,朕这里还没有考核过他们,只是一篇策问你们就能看出来他适合翰林院,他能胜任翰林院编修这一职位吗”?
皇帝又让人拿了那篇策问过来看,眼神晦暗不明。
可惜他等了半天都没人说话,最后二皇子开口说:“此人能进翰林院,想来也是一步步考上来的,学识方面肯定没有问题,编修一职主要就是编撰史书,起草诏书之类的,依儿臣之见,这个职位很是合适,他也能胜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