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0、第 40 章,多功能科举考生,白日梦录,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日,当初给王谨接生的常婆子恰好也来了。此时,她正与自家儿媳妇还有几个妇人凑在一起,谈论着最近的菜价。

正当常婆子向儿媳妇传授自己的砍价经验,其他村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时,突然,一阵略带着气喘的喊声突兀地在面馆门口响起。

“县…案首…县案首!月溪村王谨,今年的…呼…县案首!”

常婆子的声音戛然而止,其他村民们也都愣愣地看向门口的来人。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听见不远处又有一道声音传来。

“县案首!王家三郎!县试第一名!县案首!恭喜恭喜啊!”

此时,刚刚坐在柜台旁的邓氏已经几步走到了门口,迅速地从怀中掏出两个小荷包分别塞进了这二人的手里,笑着道:“同喜同喜!辛苦两位了!”

一旁的王菀短暂地激动过后,也麻利地倒好了两杯茶,笑着招呼二人进门喝茶。

门口的两个闲汉对视了一眼,又掂了掂手里的荷包,估摸着应该是有两百文上下。虽然比不上那些大户人家,但也很不错了,毕竟他们也不是专门来报喜的衙役。此时听到有茶喝,便也没拒绝,毕竟这一路跑过来,是真的有些渴了。

等两个闲汉一杯茶下肚之后,隔壁桌的那几个月溪村村民也终于回过神来了。

只见那常婆子一拍大腿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王家那个小孙子是个有福气的!他生下来那日就有吉兆!果然!果然是个有出息的!”其他村民们也都一脸兴奋地附和着,只有几个近几年刚嫁进村里的新媳妇不太清楚当中的细节,正一脸好奇地询问着原因。

一旁坐着的两个闲汉听到这话,倒也起了些兴趣,也跟着起哄,让常婆子仔细讲讲。

常婆子听到有人捧场,更是起了劲。只见她先清了清嗓子,又提了提嗓门,略显夸张又不失神秘地开口道:“老太太我跟你们说啊,王家的这个小孙子,那就是文曲星转世!你们是不知道,那是永和元年的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的诞辰,我们月溪村…”

刚刚那两个闲汉来报喜时,就吸引了不少附近的路人和邻居。等常婆子那极有穿透力的大嗓门儿传出去之后,这群人就都聚在了王家面馆的门口,听起了这“文曲星转世”的小故事。

“…这文昌帝君诞辰,还有天上的那大太阳和雨,要说是巧合,那也不是说不过去。可王家的小孙子刚刚生出来的那副小模样,哎哟!老婆子我接生那么多年,就没见过那么白净好看的小孩子。你们说,刚生下来的小孩子不都是红不溜秋的吗,怎么可能是白白净净的!依我看,这王家小孙子肯定是有些来历!就算不是文曲星转世,那也肯定是别的哪一路神仙!肯定错不了!”

-

在这个信息传递途径较为单一的时代,“口口相传”,实在是非常可怕的四个字。

王谨呆在茶馆的时候,还只能听到有人议论他的年纪和家世,等到县衙门口凑热闹的人都跑去王家面馆凑热闹,等到王家面馆的围观群众带着新鲜出炉的故事走上大街小巷,等到来县城赶集的村民们意犹未尽地回到各自的村子里,这议论的内容立时就产生了质变。

等到第二日,随着更多人的艺术加工,已经有那紧跟潮流的说书先生开始在茶馆讲起了书。

“话说王小郎君出生那日,正值文昌帝君诞辰,晴天下雨,天降吉兆。那王家二夫人怀胎八月,突然早产,竟是不到一刻钟时间就将那孩子生了下来。那婴孩将将落地,便是眉清目秀,肤白如玉。等到百日宴时,已经是张口能言。三岁时,家人还未曾教导,就能完整背下那《三》、《百》、《千》…”

于是,这一则《震惊!接生产婆现身说法,县案首的背后竟还有这样的故事…》就这么变成了老百姓们茶余饭后最时兴的话题,王谨曾经给城西男性们留下的心理阴影,也从城西辐射到了整个县城,还包括附近的好几个村镇。

从这一日开始,王谨便荣登附近百姓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排行榜的第一名,并且紧紧占据榜首许多年,完全无人能与之抗衡。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三天,范良和周承悦二人结伴亲自上门采访当事人,当事人王谨拒绝接受采访,直接扔给他们两份府试练习题,这两位身先士卒的小记者也只能灰溜溜地逃走了。

其实,别的倒也罢了,可百日宴说话那件事,王谨发誓,他当时真的只是想叫一声“哎!”,提醒家人自己该去上厕所了。只是没想到不小心咬了一下舌头,结果,就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叫了一声“奶!”,成功惊到了在场的所有人。

可是,那毕竟是他几个月的时候发生的事,他总不能现在站出来,为婴儿时期的自己正名吧。

三个月说话,是挺惊人,但也说不上不正常。可如果十几岁了还记得自己三个月大的时候发生的事,那就不是惊人,是吓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豪门小说相关阅读More+

女主播不容易

笔迹

睁眼就是修罗场[穿书]

宝禾先生

我和汉武帝比谁先死

元月月半

夫人,为夫来也!

枫满楼

二婚甜如蜜

蒙面悟空

我要奋斗回仙界

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