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至九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九十章 卢象升死(一),汉元1836,舟至九天,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神机营中,以刘家军队熟悉的曲、屯各自召开会议的形式,江德参等人将刘锡命的统一口径一一传达了下去。</p>
</p>
“你们他娘的慌什么,新安伯说了剩下的钱不发了吗,这是朝廷那帮贪官污吏克扣的原因,新安伯自已还掏钱垫了几万两银了呢。”</p>
</p>
“你们想想,要是新安伯真的想骗咱们,何必花这么多功夫,还要自已掏钱费心,大家放心,新安伯说了,这笔钱在咱们出兵前全都会发下来,要是少了一文,咱们不出兵就是了。”</p>
</p>
为此周遇吉还专门向刘锡命感叹了几句,真没想到京营中还有这样的宝贝基层军官,让刘锡命和黄宗会等人偷乐了许久。</p>
</p>
随着京师中的气氛一日紧张过一日,整个京畿的形势也在越来越恶化。</p>
</p>
崇祯十二年一月二十七日,建虏的五万大军在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和硕成亲王岳托的带领下,分两路突破长城,连下迁安、丰润、于能州河西会兵。</p>
</p>
此时京师之中已然是</p>
</p>
等到崇祯十二年一月初四,在没有明军阻拦的情况下,多尔衮和岳托兵分八路,绕开京师进军涿州等地。</p>
</p>
冀州大地上空萦绕着一片嚎哭之声,数百万百姓四散奔逃,数十万无辜汉人被建虏杀戮一空。</p>
</p>
到了二月十九日,北直隶四处如同雪片一般飞来的报急信淹没了通政司的案头,这个时候崇祯终于有些坐不住了。</p>
</p>
当着二月二十日的大朝会上,一脸悲天悯人的崇祯皇帝严令卢象升、高起潜、刘锡命等人率部出战,否则便要全部按照渎职处置。</p>
</p>
这个时候的朝臣里面,自然是幸灾乐祸的多,同情的人少。</p>
</p>
兵部衙门之中,气氛已然十分凝重。</p>
</p>
卢象升的乌纱帽放在自已文案之上,就着眼前的一副地图一脸焦急地跟高起潜商议道:</p>
</p>
“高公公,眼下虎大威、杨国柱等地总兵已然入卫,关宁两镇也有数万兵马入城,京师共计有兵二十二万余人,如今建虏暴虐,我等不如兵分两路。”</p>
</p>
“由我领虎大威、杨国柱和王朴三总兵四万兵马向南机动,见机剿贼,高公公则领山海关及关宁等兵清缴京畿附近之贼,如何?”</p>
</p>
大事临头,高起潜也收起了不紧不慢的表情,做出了一些焦急的姿态。</p>
</p>
不过对于卢象升的提议,他想也没想便拒绝了。</p>
</p>
“不妥,不妥,东虏势大,我等率兵野战,只不过是给他们送上战绩而已,依我看,你我还是合兵一处,配合京营人马,十几万大军一起清缴京畿。”</p>
</p>
“只要京畿附近的东虏清理干净了,咱们便算是完成了皇爷的交代,朝廷也就怪不到咱们了。”</p>
</p>
“交代,交代,这都是人命,哪里是一个交代就能说得过去的”,卢象升勃然大怒,“高公公,陛下三令五申,要我等出战,你若是畏敌不前,本官定要参上你一本。”</p>
</p>
高起潜也有些怒了,“说得好像只有卢尚书一人为国为民一样,我等率兵参战,还不是为了国家着想,到底是这些贱民重要还是皇爷重要。”</p>
</p>
“总而言之,你若是想要南下追击建虏,那便自便好了,但是最多只能给你两万人马,其余人手都</p>
</p>
“哼,杨阁老,你是何主意?”</p>
</p>
卢象升争论不过高起潜,只得把头看向一旁旁观的杨嗣昌。</p>
</p>
熟料杨嗣昌叹了口气摇摇头,“老夫赞成高公公的说法,京畿……”</p>
</p>
“行了,尔等畏敌怯战,就在京畿守卫吧,本官自领兵出战。”</p>
</p>
不等杨嗣昌说完,卢象升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p>
</p>
露出一脸厌恶的表情,卢象升挥了挥手,转头便朝门外走去。</p>
</p>
路过刘锡命时他却脚步一停,“刘侍读,本官看你这几月勤于整顿兵马,显然也是有报国之心,你可愿随本官一同出战?”</p>
</p>
刘锡命一脸尴尬地抬头看了看同样转头死死盯住自已的杨嗣昌和高起潜二人,只能讪笑两下朝卢象升拱手施礼。</p>
</p>
“卢尚书,下官区区一介副使,自然只能听朝廷的,如今杨阁老和高公公都倾向于京畿作战,下官也不敢不从。”</p>
</p>
“哈哈哈”,卢象升仰头大笑,指了指刘锡命和黄宗会、杜良骥三人,“本以为尔等与众不同,不想也与朝堂上那帮尸位素餐之臣无异,也罢,也罢,卢某自去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