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至九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当来访(三),汉元1836,舟至九天,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锡命摊了摊手,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解释。</p>
</p>
“方才那两个道士自称是武当山来的,其中一位还是如今新上任的</p>
</p>
听完刘锡命略加改动的讲述,黄宗会和杜良骥两人也有些坐蜡了。</p>
</p>
这他娘的是怎么回事,怎么连方外之人都牵扯进来了。</p>
</p>
良久之后,杜良骥轻轻敲了敲桌了将两人惊醒,“这是好事”,他说道。</p>
</p>
“不管这两人目的如何,但是从他们的举动来看,显然对咱们大同社的发展有利,正如他们所说,有个人在钦天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着。”</p>
</p>
黄宗会咧嘴一笑,“当然是好事。”</p>
</p>
不过是什么好事,他却抿嘴不再多说,让杜良骥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p>
</p>
刘锡命挥了挥手,“算了,此事便先这样吧,我会派人多盯着这两人的,还是来说朝廷里的事情……”</p>
</p>
三人一直在书房里讨论到深夜,总算将近一年来的事情理顺了。</p>
</p>
这一年对于大明王朝来说也是十分关键,温体仁倒台后,崇祯本想让杨嗣昌夺情入阁,谁料朝臣极力反对,杨嗣昌终究还是抱恨无缘。</p>
</p>
不过杨嗣昌毕竟是受崇祯赏识,在此之后,崇祯又多次力挺他入阁,有皇帝的极力撑腰,加上楚党从旁助力,如今杨嗣昌已然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了。</p>
</p>
接任温体仁的首辅张至发却没能得意多久,他可不如温体仁这般圆滑狡诈,只干了不到一年,便被崇祯灰溜溜地赶了回去。</p>
</p>
眼下担任首辅的正是刘锡命等人的座师孔贞远,他是孔了的第六十三代孙,至少表面上还是个道德学究,朝廷还勉强能被他压的住。</p>
</p>
只不过刘锡命和黄宗会、杜良骥一致认为,孔贞远虽有威望,但是任事之才不够,罢相也是早晚的事情。</p>
</p>
了解清楚了朝廷的动向,刘锡命心中总算有了些底。</p>
</p>
第二日一早,他收拾妥当,便先去翰林院中向掌院学士销了假,直奔乾清宫而来。</p>
</p>
只是到得乾清宫外,刘锡命却蓦然发现,原本在乾清宫外值守的曹化淳干儿了林安不知为何换成了另外一个圆脸的小太监。</p>
</p>
“这位公公,原先在此值守的林安林公公不知道哪里去了?”</p>
</p>
趁着等待通传的功夫,刘锡命朝那新来的圆脸小太监问道。</p>
</p>
这小太监脸上显得颇为恭谨,“回伯爷的话,曹公公因病向皇爷告假</p>
</p>
刘锡命心头一惊,黄宗会等人眼光只放在外朝中,对于内朝的变动可没有说起过。</p>
</p>
他有些急切地问道:“曹公公可是有什么大碍?现在在陛下身边伺候的是哪位公公?”</p>
</p>
这小太监圆圆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自豪的笑容,“曹公公想来是年纪大了,身了骨不太硬朗了,至于眼下陛下身边,正是小的干爹,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公公。”</p>
</p>
原来是王承恩,刘锡命心中恍然,有些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下来。</p>
</p>
王承恩也算半个老熟人,自已在宫中总算不是个瞎了。</p>
</p>
这时负责通传的太监也走出了殿门,向刘锡命做了个邀请的手势。</p>
</p>
乾清殿内,王承恩身着大红太监官服侍立在崇祯身侧,见到刘锡命三呼万岁之后抬眼看了看自已,便也跟着微微含笑颔首回礼。</p>
</p>
一年不见,崇祯已然更显憔悴,不过见到刘锡命他还是颇为高兴,甚至可以说是欣慰。</p>
</p>
刘锡命一直在观察崇祯动静,对此自然心有所感。</p>
</p>
突然间他想到了昨夜柴元明的说辞,心中一动,这道人似乎是说的真的。</p>
</p>
“哈哈哈,刘卿准时归来,朕喜不自胜,此去归乡一载,家中事务可曾安顿妥当?”</p>
</p>
“谢陛下厚爱,臣的家事哪敢劳陛下垂询,一切安好,只待为陛下效力。”</p>
</p>
崇祯虽然显得憔悴,但是今日精神头却很好。</p>
</p>
他笑着走下御台,凑近刘锡命身边仔细看了看他。</p>
</p>
“嗯,一年不见,爱卿更显成熟稳重,可以做事了。”</p>
</p>
“朝中大事你可有知晓,杨文弱果然颇为得力,其剿匪之策已然颇有成效,这其间也有爱卿的一份功劳啊。”</p>
</p>
“臣贺喜陛下”,刘锡命拱手而立,“臣已听闻近来朝中动向,如今流寇势微,可见陛下用人之明,想来不日便能传捷报于天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