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李涯前往
四明山新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1章、李涯前往,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四明山新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71章、李涯前往
一年来经过努力,集团下属公司出口额虽然还赶不上制裁之前,但是也缓过气来了,不用集团再输血维持,舒月放心不少。
相比起来,那些参与赴苏贸易的厂家厂子规模不大,产品数量不多,很容易就销售完了,厂子不但起死回生,而且经营得越来越好,有些厂家已经考虑扩大生产了。产品卖到苏联再买商品回来,一来一去,几倍的利润,可比在国内销售利润高多了。
同样,国内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口的数量越来越大,渐渐走出经营的泥潭。
现在制裁的效果越来越有限,差的只是最后一步,撤销制裁。
九零年一晃而过,新的一年到来。
这一年集团内部技术研究成果跟往年比差了一些,但是从苏联运回来的技术资料,却增强了下属公司的技术实力。李涯和舒月去过很多次技术资料存放楼,看着里面的资料从少到多,虽然全是俄文看不懂,但是心里却异常有成就感。
“接下来这一年,是最重要的时间。”李涯说道,“看情况,变化就在这一年了。抓住这一年时间,买回更多资料。另外,如果能拉来一批技术工程师甚至顶尖科学家,那就最好了。”
舒月很佩服李涯的先见之明,几年前就预见了这件事。其实如果李涯不是来自后世,那他如果没去苏联深入考察,也不会有这种先见之明。甚至考不上大学,不会想到做生意,庸庸碌碌过完一生。有这种开挂的记忆,任何人都能混起来,关键在于能够坚持多久,不被人弄下来。低调、不轻易得罪人,这是李涯对自己的行为要求,这样不易招来是非,才能走得更远。
五月份,东部地区连续降雨,随着时间推移,情况越来越严峻,不少地方受灾了。
舒月说起越来越严重的水灾,忧心忡忡。李涯说道,“水灾严重,主要还是淮河没有出海口。降雨一多,全都汇进淮河里,问题当然严重。这样吧,你问问上面,如何进行救灾,如何捐款。现在一直在下雨,灾情会越来越严重,对于救灾应该早做打算。这时灾区最缺的是救灾物资,帐篷、衣服、食物,越早运抵灾区越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情越来越严峻,全国开始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看来非常严重啊。”李涯看着新闻,说道,“我们应该有所行动才行。”
“怎么做?”舒月说道,“捐款已经捐了,还能怎么办?难道去灾区救灾啊?就凭我们两人,有什么用?”
“我们不是有制衣厂鞋厂吗?”李涯说道,“开足马力加大生产,将多余生产的衣服鞋子运去灾区。”搞生产的企业,李涯还是习惯叫厂,而不是听起来更上档次的公司。
“制衣公司和鞋业公司?”舒月算了算说道,“可以。不但这两个公司,我们还可以联系其他公司加紧生产救灾物资。”
李涯这边虽然出钱出力不少,但是却比不上几个堂哥和小舅他们,小舅他们的餐厅受到这次水灾的影响,客流量锐减,他们说起这事的时候,几个堂哥也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一商量,得出一个办法,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把现在闲下来的货车集中起来,组成一个运输队,去帮忙运送救灾物资。这样花不了多少钱,却能为公司打响名声,比在电视台打广告还管用。
车队出发这天,许多人都围在路的两旁观看,为车队送行。
车队来到存放救灾物资的仓库,装上物资出发,浩浩荡荡的大卡车小卡车走在路上一长排,非常壮观,记者全程采访,用镜头记录下一切。
这次水灾,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其他国际友人,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集团员工相互问候的时候不是问吃了吗,而是问捐了吗。
他们相对国内其他同行,工资高不少,捐款的数额就大一些,李涯不得不为他们点赞。
几个保洁阿姨也一人捐了一百,李涯看到说道,“阿姨,你们本来工资就低,不用捐这么多的,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
“这有多少?我们也是量力而行。”胡阿姨笑道,“相比起你们,可就差得远了。”
在水灾远去,人们开始重建家园的时候,李涯不得不前往苏联,不,现在乌克兰已经宣布独立,不在属于苏联了。
乌克兰对于苏联的重要性,再怎么估计也不为过。所以这里不但有大量军事设施,还有大量军事工业和研究所。李涯这次来,就是为了乌克兰境内大量工厂和研究所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