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家里人的打算
四明山新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家里人的打算,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四明山新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章、家里人的打算
晚上,小舅拿出下午记录的笔记,跟李爸讨论蚯蚓养殖要点,李涯就去三爷家。
三爷听李涯想学医,高兴地道:“想学医好啊,你爸这一辈世道不平,没有学医的条件,还没出徒呢。现在也只有教你们这一辈,我们李家的医术才能传承下去。”
李涯笑道:“我这辈人多,几十个弟兄呢,只要三爷你有时间教,总会有几个愿意学的。”
三爷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匣子放在桌子上打开,拿出一摞本子,道:“这里有祖上传下来的行医心得,也有我记下的,这是家族医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李家的医术,除了明末逃难带过来的,还有本地民族总结的,也有在这里安家后族人出去学回来的,经过这么多年去芜存菁,查遗补漏,是比较完整的。”给李崖看过,又收起来放好,才接着道:“学医先要辨识药材,团转(生产队附近)生长的药材村里人大都认识,辨识药材相对简单,不过也要看《本草纲目》,这就得长期积累了。识得草药,还要学加工处理,不过加工过程复杂的草药也不多,合理的加工方法能够使药材的药效更好,这也是许多医家的不传之秘。接着学看病下方子,要熟背药方和病例症状。这些学过了,最后才看那个匣子里的笔记。这样随着时间日久,诊病用药的经验增加,医术才算磨砺出来。你爸这一辈,基本都学成夹生饭,只能治点小病,采点药材加工了去卖。”
李涯听三爷的,先辨识药材,这时李涯就发现好些俗名和书名不一样,比如麻芋子是半夏,老虎姜是黄精,马蜂包是夏枯草,脑水刺是十大功劳。这要是没有人指导,李涯就算学了也只能到药房去买药。三爷拿了《本草纲目》递给李涯,道:“有俗名的都注明了,还有些书上没有记载的药材,也重新记了一本,先把药材背下来,完了教你制作药材。”
告辞出来,李涯比划了一下书页厚度,下一段时间有得忙了。
回到家,小舅接过李涯手里的书一看,意外道:“怎么是《本草纲目》?”
这个李爸知道,说道:“学医先辨药,《本草纲目》上面记载了那么多药材,当然得用它了。缺少的再补订一本就行了。”
小舅看了看手中的大部头,感叹道:“怪不得都说老中医呢,等把这些药材都认全了,经验丰富了,有名气的时候不就老了吗?”
李爸道:“也不一定啊,我们祖上就有一个二十岁医术就很高了,现在留存下来的医书都是经过他整理过的。”
李涯却道:“其实中医本来就有分类,比如儿科、妇科这些,先学了基础,然后专攻一门,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了。从前没有这样的条件,现在可以这么做了,几十个弟兄怎么也能够出几个医生的。”
小舅赞同道:“这法子不错,同样的时间只学几分之一的东西,这样才容易学得精髓。”
小舅在李涯家过得乐不思蜀,直到大舅过来叫他才回去。大舅看着生产队再有两天就上工了,趁着时间把蚯蚓养起来,所以过来还挑了扁担,回去的时候顺便装点蚯蚓回去,省得还要去地里找。
李崖家养的蚯蚓已经能够接上茬了,先前喂的都是从粪堆扒拉来的,数量不多,没有放量的喂。大舅看着李涯家蚯蚓池里满是打卷乱爬的蚯蚓头皮发麻,道:“好家伙,这打眼一看心里麻酥酥的,挺膈应人呀。”
李爸笑道:“多看几次就习惯了,想着猪吃了胖嘟嘟的,不但不怕,还喜欢得很呢。”
大舅听了道:“我去看看你家猪到底如何。”刚进猪圈就发出一声赞叹:“真比别家猪胖一圈呢。”
小舅说道:“按照猪的长势,越到后面区别越大。”
大舅幻想着道:“喂上七八个月不得三四百斤?当两头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